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09-6-25 11:02:28

对构建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探讨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张绍铃</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 150%"><br/>  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地处三明市南大门,是市级文明单位,辖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五个社区,省、市、区级文明单位36个,住宅楼374幢,住户7196户,总人口18992人。<br/>  近年来,富兴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响应市、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创五城”工作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社区建设实施纲要》,在中共三元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区城管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把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作为社区建设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最基础的工作来抓,立足于改善社区环境面貌,着眼于长效管理,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努力为社区、辖区单位和居民提供整洁、美观、有序、舒适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环境,街道先后获得中共三明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先进单位”、三明市城管委“屋顶拆违先进单位”、“城市卫生管理先进单位”,为实现构建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新机制,关系着社区千家万户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就当前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初步探讨。<br/>                 现状及问题<br/>  富兴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了进一步配合做好国家“创城”、“创卫”互评工作,积极贯彻中共三元区委、区政府从提升城市发展整体水平的战略决策,号召全街、辖区单位干部、职工、群众团结一致,打响构建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攻坚战,一些影响社区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大卫生”问题也在工作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br/>  1、思想认识不深。一些人对创“五城”工作认识不深,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存在厌战、抵触情绪,认为创“五城”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于己无关,消极对待;在实际工作上,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突击、轻持之以恒。有的职能部门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落实不力。部分市民存在“这是政府的事,我们交卫生费了事”的小市民思想。<br/>  2、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但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省仍居后列,致使在市容环境建设,公共卫生检测、人禽流感防治、食品安全宣传监督与执法、重大疾病控制与监测、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治宣传上投入不足。城市硬件功能仍然不够完善,市政、环卫设施破损陈旧,跑、冒、滴、漏问题频发,部分路面、人行道破损,下水道、化粪池污水外溢,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质量。<br/>  3、监管力度不大。由于常态监管的教育和督查力度不足,导致违反“九不”规范和《文明市民公约》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突出的城市病,如乱占道、机动车乱停放、乱倒垃圾、乱张贴、乱搭盖、马路摆摊、占道经营等得不到有效根治,严重影响市容市貌。<br/>4、考评机制不强。现有的考评机制存在一定局限性。创建工作未能形成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群众评价“三结合”的评价体系,一些地方、部门在提拔和推荐干部上侧重于看经济方面的政绩,与创建工作的成效挂钩不紧;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对创建缺乏恒心,做表面文章,在评比突击上下功夫,忽视基础性工作,“重评时、轻平时”的现象较为突出。<br/>                    措施与办法<br/>  一、抓组织领导,建立长效运作机制。一是从领导抓起,富兴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自觉地把社区环境卫生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为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成立了富兴堡街道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容管理站负责日常事务,专门抽调一名干部担任市容管理站副站长。确定党工委组织委员和街道办副主任共同分管五个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街道党工委坚持每季一次研究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解决社区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街道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周至少一次下社区抽查环境卫生,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市容管理站与文明办共同抓工作的格局。二是抓队伍建设,严格实行清扫责任制,加强二级环卫队伍管理。调整充实5名社区卫生专干、56名清扫员、保洁员。三是抓基础管理工作,根据社区整合情况,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新绘定“富兴堡街道二级环卫区域示意图”,摸清了二级环卫管理制度。通过以上举措,基本做到了思想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br/>  二、抓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卫生意识。社区环境卫生能否实现长效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卫生意识。只有提高广大居民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为此,我们依托社区宣传教育阵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区的宣传栏、黑板报、文明卫生启事牌、横幅标语等宣传阵地和工具,向广大居民宣传《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省《爱国卫生条例》、文明市民公约、“九不”行为规范以及卫生知识、健康知识,共出黑板报、宣传专刊236期,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4000多份。东霞、永兴社区居委会还开展了卫生进楼院、进住户活动,采取每月定期在楼幢科普天地、卫生墙报宣传卫生知识,让居民了解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中要意义,营造了人人讲卫生、讲文明的浓厚宣传舆论氛围。二是以文明市民学校为基地,坚持不懈地开展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教育、社会卫生功德教育、职业卫生道德教育,增强居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辖区6所文明市民学校都开设卫生课。修订道德评议和功德巡查制度,以社区为单位,每月对社区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开展一次评议和巡查。并督促整改。同时对好人好事张榜表扬。通过道德评议和公德巡查,促进了居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r/>  三、抓社区城市管理考评制度建设,走长效管理之路。今年,我街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二级环卫管理不够落实的问题,一是积极探索城市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推行“三三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即健全三支队伍、落实“日巡、周查、月评”三项制度、建立三项奖惩制度。健全三支队伍,就是配足社区清洁工队伍,充实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员队伍,建立社区卫生监督员队伍。落实“日巡、周查、月评”三项制度,就是社区卫生管理员每天对社区环境巡查至少一次,街道市容管理站每周组织一次对社区市容卫生进行抽查,街道每月通报最佳卫生示范社区、卫生示范社区、卫生达标社区、最差卫生社区。建立三项奖惩制度,就是建立社区清洁工奖惩制度、社区居委会考评奖惩制度、社区卫生专干奖惩制度。二是建立社区卫生责任人周检查“二元”处罚制,罚扣责任金从保洁员工资中兑现。街道市容站、文明办每周一次对各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保洁员的市容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社区居委会的日巡登记情况,各社区路面、楼道、公厕、水沟、雨披、果皮箱、绿地等清扫保洁情况,物业管理、单位自管、楼幢自管情况以及路面清扫是否落实;“两提两扫全天候保洁”制度,楼幢袋装垃圾收集是否落实;“两提两扫一擦一洗”制度是否落实。三是建立社区卫生月评比“流动红旗”工作制,街道每个月评比出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各二个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好的“流动红旗”单位,并奖励200元。对评比中分数最后二名的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从核拨二级环卫经费中扣罚200元,并进行黄牌警告和通报整改。流动红旗实行每月一考评一奖罚工作机制。四是建立季考评与年终总评相挂钩奖惩制。对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在市、区年度获得卫生示范先进单位的按市里规定兑现5000元奖励金外,街道年终一次性给予1000元奖励金。如被市、区城管部门每季度考评79分以下或月评比不合格黄牌警告3次的(除被市城管办扣罚单位3000元二级环卫经费)外,取消该单位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评先评优资格,街道还将扣罚责任人5%以下年度奖金,直至调整出工作岗位,并在全街辖区单位通报。<br/>  四、抓综合整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社区环境卫生涉及到规划、建设、卫生、城监、园林、市政、环卫、供水供电等众多部门和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仅靠街道和居委会管理,管不了、也管不好。因此,我们坚持实行综合整治,齐抓共管,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社区环境卫生。今年,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积极多方争取和配合市、区城管部门开展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市里投资500多万元,对东霞社区基础设施改造成为全市唯一的精品小区。据三年初步统计争取多方投资110多万元对五个社区居民反映的路不平、沟不通172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是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全民性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结合市容开展创成创卫活动,有效组织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周活动,辖区共有46个单位2095人参加全市性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40多处,清运垃圾120多吨,疏通阴沟72条,清理小广告1900多张,投放灭鼠药57公斤,灭蟑螂药106盒,各类消毒药水800多瓶。我们还组织了一支由街道挂点干部负责,社区居委会卫生专干带队,卫生管理员、清洁员组成的消杀队伍,对所有居民生活小区进行拉网式消杀,对公共场所、垃圾箱(桶)、花带、水沟等重点消杀,消除疫病隐患。三是充分发挥《富兴堡辖区城市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共建理事会》作用,每季召开一次工作点评会,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重点难点进行会商整改。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理事会要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列入共建活动计划,协助社区多渠道筹集资金16.7万元,支持社区做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通过齐抓共管集中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有效治理了“脏、乱、差”。同时把整治与管理结合起来,巩固综合治理成果,促进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健康发展。<br/>  (作者为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办副主任)<br/></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构建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