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老秘 发表于 2012-4-24 07:17:41

因人施策 宽严相济 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径

      西门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在通辽市政法委、通辽市司法局、科尔沁区委、政府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分类矫正,科学管理,各项工作运转规范有序,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特别是因人施教、宽严相济的矫正政策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西门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

       西门街道地处科尔沁区城区西北部,辖区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总人口62042人,是科尔沁区人民政府行政办公大楼所在地,这里商贾云集,物流畅通,是商家投资置业的主要区域。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004年西门街道被确定为社区矫正工作首批试点单位,西门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由此步入正轨,先后有陈福贵、韩志新、刘靖峥等七名服刑人员到我街道接受全新的改造形式,进行社区矫正,现有5名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已解除矫正,2名正在社区接受矫正。西门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矫正工作细则和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组建了西门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街道司法所为依托的社区矫正办公室,办公室按照工作要求,制定执行社区矫正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相关规定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谈心,思想汇报等形式,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安心接受矫正。

       二、社区矫正工作几点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各级组织的支持帮助才能正常运转。西门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了市政法委、市司法局、科区政法委、司法局等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后,街道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矫正工作,明确为“一把手”工程,一是成立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使社区矫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提供专门办公场所,为社区矫正工作搭建工作平台。三是财政舍得投入,投入7万余元资金对社区矫正办公室进行装修、配齐办公设施,为社区矫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抽调具有专业知识人员从事此项工作,组建了以律师、司法工作者、退休的老法官和检察官,社区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社区志愿者为主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要求办事处民政办、社会保障所、团委、妇联、文化站、组织宣传等部门要全力配合社区矫正办公室的社区矫正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使得西门街道社区矫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社区矫正管理机制正常运转。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矫正工作开展以后,迅速建立了司法所为骨干的管理体系,按照社区矫正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矫正制度、教育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接收解除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矫正工作,做到管理到位、措施到位、教育到位、人员到位、确保矫正工作质量,加强对矫正人员的监管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策,要求服刑人员做到每月参加公益劳动一到二次,每月交思想汇报一份,每季度交矫正心得一份,按时到社区矫正办公室报到,随时与社区矫正办公室保持联系,做到不漏管、不脱管、使社区矫正工作保持正常的运转。

    (三)、加强矫正机构建设,形成立体交叉,全天候跟踪矫正网络。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社区自愿者,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积极帮助和引导服刑人员认罪、悔罪,走向新生。街道根据服刑人员的具体情况,党工委建立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通辽监狱、司法所、基层社区组织构成的三级社区矫正网络,积极动员服刑人员亲属参与到社区矫正之中,及时沟通,互通有无,从而做到全天候跟踪矫正,使社区矫正工作扩大影响,达到矫正目的。
   
    (四)、关心服刑人员生活,安置服刑人员就业,为社区服刑人员营造良好的改造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尝试,关心服刑人员的生活,安置服刑人员的就业是我们现今乃至今后开展社区矫正的重点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服刑人员能够感受到党与政府的温暖,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制惩罚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基本精髓,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严重性,帮助解决服刑人员就业难问题,安置充分就业,使其依靠劳动解决基本生存条件,为社会、为家庭创造财富,从而能有效地防止服刑人员重
新犯罪。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积累经验。社区矫正工作是刑罚制度人性化的重大突破,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掌握服刑人员心理状态,随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六个熟悉,六个会”。六个熟悉:一是要熟悉工作职责,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范围要熟悉,对矫正内容任务目标要明确,发挥职能优势,按照社区矫正工作职责要求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要熟悉工作程序,即对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要熟练掌握,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和重复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熟悉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自然状况和他的社会关系要有所了解,以便及时掌握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四是要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只有全面掌握社区矫正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才能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五是要熟悉工作方法,针对每个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工作的特点,按照社区服刑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因人施策,以期收到良好的矫正效果。六是要熟悉基本社情,对辖区内社会资源要有所了解,充分利用本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商业网点、老党员、老干部、社区自愿者等可利用的社
会资源,扩大社区矫正自愿者队伍,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六个会是:会组织社会力量,会协调社会关系,会分析工作动态,会处置突发事件,会作工作记录,会整理建立档案。做到“六会”,我们在社区矫正工作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六)、多措并举,规范矫正,为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1、因人施策,帮扶矫正。服刑人员到社区接受矫正之初,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想压力,情绪很不稳定,我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做到政治上不歧视,生活上多关心,感情上多沟通,责成司法所、社区居委会、民政、社会保障、派出所、劳动就业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的社区矫正方案,因人施策,宽严相济。陈福贵年龄较大,犯罪时已近60岁,由于判刑并被处罚金,欠下了许多债务,且老伴身体不好,子女又都下岗失业,思想负担沉重,韩志新家里生活本来就比较贫困,妻子刚生孩子不久,交通肇事后更是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不幸,婚姻面临崩溃边缘,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刘靖峥初中辍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加之父母离异,导致家庭教育失当,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因犯罪时不满16周岁,被判缓刑,吕志会等人也都带着思想负担和疑惑的心态到社区接受矫正,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从解决就业和生活困难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就业的机会和解决生活困难问题。陈福贵因生活比较困难,办事处民政部门及时为陈福贵一家三口办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并通过社区居委会为其找到一份工作(在某小学做更夫)使其能够安下心来,接受矫正。司法所、社区居委会与办事处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相关人员,深入到韩志新家中,为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送去温暖,耐心做好韩志新妻子的劝导工作,使其对家庭生活重新
树立信心,并表示帮助韩志新度过难关,社会保障所通过科区就业局在蒙牛乳业为韩志新找到工作,韩志新每个月能为家里带来1000多元劳动收入。刘靖峥年龄小,对社区矫正,尤其是对自己的犯罪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够,一脸惘然,对人生失去信心和目标,我们多次与其谈心,畅谈对人生美好向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重新找回自我,我们到刘靖峥父亲所在单位,希望该单位能给刘靖峥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在多方努力下,该单位领导同意为刘靖峥提供就业机会,并很快让其上岗,解决了刘靖峥的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努力,社区服刑人员都得到了安置,他们纷纷表示坚决痛改前非,服从社区矫正部门的各项规定安排,踏踏实实在社区内矫正自己的罪错。

   2、宽严相济,规范矫正。在社区矫正期间,每人每月都能按时参加社区劳动日活动,积极肯干,每月向司法所递交思想汇报,谈自己在矫正期间的感受和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认识,遇有特别情况需要外出时,提前向矫正办公室请假,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准假,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我们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目前,陈福贵、韩志新、刘靖峥、田子臣、吕志会分别矫正期满,经过科区司法局,街道党工委的严格审查,认为他们在社区接受矫正期间表现良好,无违法违纪,无重新犯罪,准许结束在社区的矫正,同意按时解除,回归社会。在宣告解除时,他们一再表示,回到社会一定牢记在接受矫正期间各位领导、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自己的帮助和教导,吸取教训,重新做人,多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用以回报社会。

      总之,西门街道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照自治区、通辽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会遇到如宣传培训、资金保障等方面诸多困难,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克服困难,虚心向其他单位学习,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扎实推进,开拓创新,为全市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人施策 宽严相济 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