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12-10-11 06:38:21

关于社区退休职工养老问题的思考

    街道社区如何加强对下岗退休职工的管理问题,笔者先后对永安市燕南街道马鞍、太平、五四社区、燕西街道中山社区、燕东街道忠义等社区进行调查,经多方了解有关职工家庭情况,在听取退休下岗职工对养老问题的意见后,对此问题提出了探讨研究。
    一、退休职工队伍的现状
    经调查了解,永安市截止2012年8月底,市区企业退休职工移交各街道社区管理的总人数达24319人,其中破产改制企业职工达7100多人,约占城区人口总数24%。对一些企业改制破产后,原先的企业即不存在,退休职工则与原企业彻底脱离关系。个人组织关系、平时各项活动、生活服务都由社区承担,社区按市政府每年每人200元,组织春节、老年节两次进行慰问外,生病住院、老人病故均都前往探望,每年组织一二次活动。社区千头万绪,经济实力薄弱,平时养老服务尚存在困难。且企业退休职工每年都在1400人左右,80岁以上老职工每年平均以0.5%速度递增,退休职工队伍越来越庞大,传统的三代同堂家庭结构越来越少,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生活节奏快,许多老同志不愿打扰麻烦子女,多数老人喜欢清静单独居住。有280多户家庭,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巢老人”,他们大多数都能够生活自理,但生活半自理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严重问题仍然存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患病时缺少贴心人照顾,茶水都无人供给,有时卧床数天,旁边人还不知道,无人照料成为困扰他们晚年生活的一大难题。纵观全局,从深层次分析,这与社会形势、家庭经济、家庭成员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等因素有关。
    二、目前退休职工突出问题
    多数家庭都不同程度面临着经济供养、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身患疾病和存在孤独困扰。许多家庭子女无经济能力,而政府投资社区养老资金偏少,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努力面对解决。多数老同志工资是在1500元左右,身上没有积蓄,且25%左右家庭子女下岗失业,存在爷爷养孙子的现象。青壮年时期他们都在为社会、家庭子女服务,现在老了,因为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物质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对自己晚年生活存在着许多忧虑,尤其是长期患病或高龄老职工,平时生活不能自理,问题更为严重。在被调查的20多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老职工中,每月医疗费支付在500元左右,沉重的医药费,老人生活质量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如,马鞍社区病退职工黄阿香“空巢老人”现瘫痪在床,靠弟媳照顾。无儿无女身边又无亲人的残疾“空巢老人”戴兴林只好住进市老人公寓,其每月工资收入几乎全作为养老费用,开支非常紧张。又如忠义社区张吓印82岁“空巢老人”无房户,住在含笑新村3#楼邻居柴火房,靠社区志愿者服务。与物质生活相比,“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样值得关注。这次调查30位“空巢老人”中发现,“空巢老人”精神健康优良率仅达到57%,但仍有15%的“空巢老人”存在严重的精神问题。而且几乎所有的“空巢老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孤独感问题,有些人还相当严重,不爱参加活动,不与人接触交流,这就极大地影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随着年龄的增大,疾病发生和孤独郁闷程度将更为严重,他们的晚年生活令人堪忧。
    三、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一是继续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挥社区居家养老的首要作用,子女亲情的关怀是现阶段最适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空巢老人”除了邻居的必要救助外,在城里分居的子女应抽空或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常回家探亲,在外地工作的要经常给老人家打电话问安,雇请保姆者,子女要及时了解父母的身体变化。尽量能在精神上得到更多安慰满足,远离“空巢老人”综合症的现象。二是使退休职工的困难家庭能够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机制,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和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收入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者要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三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对月医保费低的职工,尤其是单职工家庭老人的医疗费要纳入城镇居民医保,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实施医疗救助。对特殊困难家庭的高龄老人在医院就诊时给予挂号、体检、注射、换药免费。对床位费、X光拍片费、三大常规化验费、三级护理费实行减半收费。切实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尽快建立社区医疗保险金和完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助老救助工程。四是加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财政、卫生、工商、税务、物价、建设和民政等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让破产改制下岗困难职工享受到看得见的实惠。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帮扶发展老年产业,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对条件好的家庭老人可以鼓励入住老人公寓,享受机构养老服务。鼓励主张多元化投资,发展老年事业,尤其是应加快建设应急救助系统和服务网络建设,为老年人实施全方位的服务。五是发挥社区文化、知识、法律、道德等方面作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鼓励与欢迎更多的老年人学会融入社区、在休闲场所与人沟通,培养生活情趣,尝试培养多种爱好,打造健康心理,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减少子女在外工作的忧虑担心,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实快乐。
    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社区养老服务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吴刚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社区退休职工养老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