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子 发表于 2013-1-3 11:12:22

社区矫正工作的调查

 近年来,泽州县社区矫正工作按照“依法规范、稳妥推进”的工作方针,坚持“日常管理与重点监督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相结合、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适时奖惩相结合”,认真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确保了无一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促进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开展。截止今年八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312人,解除社区矫正102人。在教人员210人。其中:缓刑188人,管制13人,监外执行7人,假释2人。

  机构健全,方案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前进

  建立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矫正组织网络。在县一级,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县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具体的办事机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同时,制定出台了社区矫正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对各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稳步推进。

  严格教育,强化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运行规范

  社区矫正是针对非监禁犯罪服刑人员实施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相对司法行政机关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此,县司法局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办法”的要求,在教育上下功夫、在管控上动脑筋、在矫治上求创新,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一是因人施“矫”,努力增强矫治的针对性。为进一步提高矫正质量,促进矫正对象早日回归社会,根据矫正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个人成长经历、案情、认罪态度、就业情况和家庭状况以及犯罪刑种、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因素因人施矫。针对每个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思想状况制定矫正方案,按照矫正方案,运用学习教育、劳动改造、帮困解难、心理辅导等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使矫正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二是分类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提高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防止“一刀切”,我们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对每一个服刑人员都要分别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将服刑人员分为重点、普通和稳定三类,针对不同类别,实行不同的教育监管措施。对重点服刑人员实行重点监管,对主观恶性小、重新犯罪可能性不大普通类的实行一般监管,对稳定类的服刑人员,实行宽松管理。主要落实了“3+1”管理模式和“五个一”监管措施。“3+1”的管理模式:即见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组织由一名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名村干部、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直系亲属三人组成监管小组,对其进行监管。“五个一”的监管措施:即对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要求每周电话汇报一次、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每月组织一次公益劳动、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每季度走访一次本人及其近亲属和所在村委会。此外,乡镇司法所还同矫正监管人员签订了社区矫正监管书,发挥每个监管人的作用,强化他们的教育矫治责任。三是依法规范,切实保证矫正实效。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先后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定期报到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公益劳动制度、集中学习制度,外出请销假、迁居制度,审批档案管理制度等十多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统一编发了《泽州县社区矫正工作资料汇编》,统一印制了泽州县社区矫正文有关文书和表格,并结合泽州县实际,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采取业务辅导、外出实地进行参观学习、组织不定时案卷评查、相互交流等措施,及时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瑕疵。特别是在今年新的《社区矫正办法》出台后,多次组织,反复学习,集中培训,吃透精神,使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以人为本,帮困扶助,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思想矫正是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的根本。如何提高矫正的质量,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把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始终、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针对大部分矫正人员由于家庭比较困难、无业可就,没有什么门路,缺乏社会关心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实际,在集中学习中,注意把对矫正服刑人员的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在思想教育中,针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进行开导;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救助服务、办理低保、提供就业等。同时,还组织定期不定期开展排查走访,对服刑人员困难家庭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等救助帮扶活动,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在实践中大胆创新,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建设与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就业安置、困难救助基地建设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对刑释解教安置和社区矫正人员帮教矫治,建立了三个刑释解教、社区矫正过度性安置帮教基地,解决了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三无”人员的生活问题,为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劳动教育和改造场所。

  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社会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对社区矫正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泽州县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基层组织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矫正工作组织基础薄弱,缺少硬性手段和制约措施,囿于职权所限,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和偏见,缺乏参与热情。二是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存有抵触情绪,基层司法所很无奈。个别社区矫正人员长时间不报到,司法所找不到人,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加重了基层司法所的负担和压力。矫正手段过软,矫正措施只是简单的说教,矫正人员软抗硬磨,严格执法又硬不起来。对矫正人员的就业、社保、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不能达到有效解决,对这些人进行说服教育,很难奏效。三是队伍不齐,经费短缺,工作难度较大。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但在现实工作中仅由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孤军奋战,目前,全县大部分司法所仅有1名工作人员,力量薄弱,交通工具滞后,再加上队伍不齐、工作经费捉襟见肘,面对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实际工作难度较大。

  总之,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齐心协力,为此,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确保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监管力度,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矫正工作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