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un28 发表于 2013-4-22 14:29:11

探索“一心四化” 创新社区管理

高唐街道围绕建设“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为目标,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建设社会化、社区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了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及居民的认同感、满足感、归属感,探索出了一条社区管理的成功之路。
  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强化思想引领。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为总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领导好、规划好、组织好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现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管理创新全局,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思想共识。坚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针对性、有效性,有效减少了社会矛盾,最大程度维护了社会和谐。坚持用文明和谐理念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大力倡导奉献、友爱、包容、互助的社会文明新风,积极培育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文明市民,打牢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打破部门界限,各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管理,共同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改善民生,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高唐辖区4个社区居委会、2个村,总人口2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比较集中,社区居民对民生问题的诉求更加强烈,为此,我办在创新社会管理时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首要问题,以建设服务型社区为出发点,将管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服务的有效对接。绕解决居民的民生问题,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夯实群众工作基础,用服务推进管理。我办在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综治、民政、城建、信访、计生等工作阵地前移到窗口,设置咨询服务台,开通服务热线,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务。办事处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建立了9个社区服务中心、6个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7个老年服务中心、6个创业服务中心、19个便民服务网点,服务内容涉及家政服务、家电维修、职业介绍、房屋租赁等20多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办事处针对辖区内改制企业多、下岗人员多的实际情况,依托各社区创业服务中心、再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广泛开展再就业和创业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1期,参加培训8600人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76人,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上下联动,推进社区建设社会化。社区居委会是当前社会管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我办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社区建设,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和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建立了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有效互动的工作机制。一是争取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协调100多个驻街单位参与社区共建,争取共建资金60余万元,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解决了社区内无党员活动场所的难题;二是积极动员退休职工老党员参与社区管理。注重发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动员退休职工、社区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培育了一批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涌现出周国华、段远祥等典型,推动了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和自治。社区的退休干部周国华,主动申请为社区服务,无论是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或是调解矛盾、协调关系,他都身先士卒,如今73岁的他还是准时上下班,准确记录好民情日记,为小区居民搞好服务;三是主动与所在地的高校合作,提升社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办事处主动与湖北民族学院合作,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调研社会管理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同时还接纳该校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和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活动,以提升社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突出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广泛调动群团组织、驻区单位、民间组织、物业机构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覆盖全社会的关爱体系。建立区级机关与社区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力度。
机制促动,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加快社会的自我发育,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是建设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我办在加强对社区的指导、监督基础上,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将社区按地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了“社区—小区—楼栋—群众”的四级网络和1个小区工作人员对应300户或1000名群众的组织机制,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社区居委会选派工作人员兼任各个“网格”小区的支部书记或主任,负责检查指导、督办落实所在“网格”小区各项工作,使小区成为社区的延伸。每个小区设一个专职工作人员,并整合六员(社区工作人员、保安队员、户籍协管员、计生协管员、民政协管员、社保协管员)为一员,全面负责网格小区内所有社会事务的综合管理。小区下设若干楼栋信息员,由居民志愿担任,负责及时与小区及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并把社区及小区事务传达给基层群众。到2011年初,该办事处辖区内共划分出小区23个,配备了小区专职工作人员55名,建成了“社区—小区—楼栋—群众”的四级网络,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建立了新渠道,推动了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和精细化管理。同时,“网格化”管理还促进了社区党组织建设,办事处依托“社区—小区—楼栋—群众”的组织网络,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在全办共设立社区党委3个、社区党总支2个、社区党支部4个、小区党支部16个、党小组62个,健全了社区党组织网络,整合了基层资源,壮大了基层力量,扩大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一心四化” 创新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