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yanzhang 发表于 2016-7-28 13:03:56

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决定的报告

<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人民政府</font></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font></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font></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2016年7月12日</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县人大常委会:</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2015年12月25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决定。县政府高度重视,逐步理顺工作机制、分解工作目标、实化工作举措,努力将决定的各项要求逐项落到实处。半年以来,在县人大的监督下,县政府各部门努力工作,成效初显,有效防御了“6·24”暴雨,城区积雨总量减少、退水速度加大、退水后淤泥等残留物明显减少。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管网工作关键环节</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县政府立足生态涵养发展的基本定位,从建设“山水城相融的滨湖城市”出发,认真研究、长远谋划、细致安排、立即行动。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安排动员部署,分管负责人及时专题研究,认真学习决定精神,理清了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多项制度,稳步做实管网工作的关键环节。</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一)印发通知,统筹安排</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改造维护与安全管理、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二)固化会议,定期推进</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建立运行了城区排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城市排水管理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县市政园林局等28个单位纳入成员单位,并设立规划设计组、管网建设组、管网维护组、执法工作组等四个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联席会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每季度召开一次,定期梳理研究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交办工作任务。目前,已经召开了5次联席会议。</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三)完善制度,环环相扣</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出台了城区排水管理办法,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区排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规划编制、方案设计审查、施工图备案、建设施工、初步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移交、装修、日常养护等十个环节的全程管控要求,细化了8个主要部门和城区街道的工作职责,并对联席会议制度、宣传引导、执法和考核督查提出了要求。</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二、以源头控制为抓手,深入推进管网规划编制管理</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一)全力推进专业专项规划编制</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城区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城区排水(雨水、污水)设施及管网规划、县域及城区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县域及城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县域及城区天燃气设施及管网规划、县域及城区水资源管控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已经纳入到**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计划进行安排布置,按照统一安排,到2017年将实现全县城乡规划一张图的工作目标。目前,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城区排水(雨水、污水)设施及管网规划、县域及城区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县域及城区水资源管控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等已形成初步成果,其他专业规划也已启动编制,将在年内完成审查报批。</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二)扎实做好地下综合管网规划编制</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目前,城区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已全面启动,将对城区范围内的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进行统筹规划,今年5月已召开了专业专项规划工作推进会,对各规划编制责任单位就规划的内容、深度、衔接、统筹、审查、报批、进度、时限等事项进行了专题培训,要求各专项规划按照综合规划统一进度统筹推进。</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三)认真开展规划审批和执行</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今年修订完善了《**规划委员会工作规则》《**规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程》,明确了重要专业专项规划和片区性道路管网工程设计要报县规委会进行审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质量的通知》,对包括市政管网工程在内的各类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和质量管理进行了细化;明确城市地下管网工程必须办理规划选址、工程规划许可等各项规划手续,严格执行放线、验线和竣工核实制度,必须进行管线工程跟踪测量,否则不予竣工规划核实。今年,县规委会专题审查了城区北部新区大丘片区、丰太片区和歇马物流园区给水管网规划;对城区西部新区寨子坪道路及管网工程、北部新区丰太片区和大丘片区道路及管网工程、赵家园区部分道路及管网工程、临港园区部分道路及管网工程等进行了规划的审查审批。</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四)扎实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为摸清城区地下管网家底,从去年5月开始,我老秘网县启动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目前,基本完成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完成城市控制网覆盖范围达到300平方公里、地理框架要素测量约15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1265公里,涉及管线权属单位24个,其中:给水管线220公里、排水管线460公里、通讯管线415公里、电力管线60公里、燃气管线110公里。所有地下管线已经由管线权属单位确认,项目报重庆市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验收。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城区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并试运行,计划在7月完成系统的部署。</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三、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管网建设质量安全</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一)统筹建设项目和时序</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强化项目建设计划统筹力度,按照“统一安排,分步实施”原则,建立“城市地下管网工程项目动态储备库”,实现项目总体安排与年度计划有机统一。严格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埋后浅埋”的原则,统筹各类管网建设工程,结合各管线单位年度计划和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综合、统一制定建设时序,确保地上与地下工程建设有序开展,避免重复开挖建设,全面规范地下管网建设时序。未来五年,我老秘网县将投资7亿元建设储备的21个城市地下管网项目,其中新区17个、老区4个,计划新改扩地下管网共319公里(其中供水158公里、供电33公里、燃气8公里、雨水46公里、污水32公里、通讯42公里)。2016年,投资约2亿元,实施地下管网工程18个(其中新区15个、老区3个),建设地下管网140公里(其中供水12.5公里、供电9.1公里、燃气16公里、雨水15.5公里、污水45公里、通讯42公里)。</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 Hidden Message *****</div></div>

jingmuxing 发表于 2021-7-9 15:06:00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已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亟待全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高质量建设。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存在四大瓶颈   一是更新修复不足,导致城市内涝。近年来,受特大强降雨及持续极端天气影响,我国许多城市在雨季经常遭遇内涝灾害,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状态。强降雨致使城区内多处严重积水,造成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导致出行困难。据统计,2018年我国至少有24个省区市受洪涝灾害,受影响的人口超过千万人。发生内涝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对城市地上建筑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排水需求,地下管网的更新改造已相对滞后。具体而言,随着城市公路、楼房等地上建筑的新布局新建设,早期的管网结构安排与之不够匹配,部分管网因老化产生揽水现象,有些管道已经断裂,甚至失去正常排水能力。   二是污水管网质量不高,导致黑臭水体和道路安全问题发生。污水管网是地下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污水管网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材质量有待提升,频频出现管网破漏。当管网破漏情况发生时,地下水、河水和地表水大量进入污水管线,造成清污混杂,不仅带来污水处理上的经济损失,也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同时,污水渗漏到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加剧,这是黑臭水体难以解决的真正根源。此外,如果地下水在管网之上,管道破漏之后,地下水会进到污水管网,带走大量土壤泥沙,导致路面坍塌,城市居民财产和生命健康也将遭受严重威胁。   三是多头管理缺乏协调,地下空间资源过度浪费,“马路拉链”现象频发。城市地下管网大多因循城市路网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电力、通讯、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地下管网缺乏统筹管理,部分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地下管网施工过程中,管位重叠交叉严重,地下空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管线的敷设不能和道路的建设同步,道路被反复开挖、长期施工,出现“马路拉链”现象。“马路拉链”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甚至会危害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运行安全,最终发生路面塌陷、施工破坏管道等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   四是后期管理维护难度较大。由于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施工涉及的施工内容比较多。过去,由于现代技术手段不足,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资料存在不够齐全以及完整的现象,对于管网维护和管理缺乏数据和理论支持,影响运维水平。   统筹协调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十四五”期间,我国需着力加大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建成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绿色和智能的地下管网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科学规划、分类推进管网建设更新。应将地下管网高质量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和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增加资金投入。项目前期加强科学规划,将城市规划与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智慧运维统筹协调,做到一步到位。新建设的社区房地产全部建设大型综合管网,旧城区地下管网改造制定专门的技术路线。加大专项投入,重点改善污水管网使之达到零渗漏,让污水厂真正能够处理污水,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效率。   第二,启动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其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建筑施工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建筑施工单位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涉及诸多主管部门,各部门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沟通与相互协作。施工单位、企业要健全综合管理机制,明确岗位施工职责,协调地下管线管理部门之间的施工关系。同时,各部门合作实施管网全生命周期管理,着重解决“重建设、轻养护”现象,全面推进地下管网高质量建设。   第四,建立责任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地下管网是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是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建立政府责任机制,使管网和管材质量能够得到长期确保。此外,需对城市内涝、黑臭水体、道路塌陷等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第五,运用智能技术,加强运维监管。地下管网是隐蔽性工程,其建设质量监管难度较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快速发展以及应用,智慧运维将为管网健康运行带来重要助力。未来应通过大数据积累,指导地下管网运维,进一步加强城市风险防控、预知预判和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通过人工智能实施管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决定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