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kwei 发表于 2021-1-7 17:35:41

关于解决农村城镇化若干问题的提案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解决就业压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战略措施。近几年来,在农村城镇化建设方面,市政府花了大气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就此相关问题,作以下分析与建议:一、农村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据相关数据,我老秘网市目前城镇化水平平均达 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委、市政府要求,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结合,努力在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公共服务化等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高城镇发展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坚持产业兴镇,培育主导产业,建设特色鲜明、功能齐全、文明、宜居的重点城镇。我老秘网市目前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规划滞后,缺乏科学性,建设和管理经验不足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城镇建设在初期未能制定完整的科学规划,导致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城镇建设缺乏个性、缺少现代文明气息,有的城镇“脏、乱、差”现象
严重。2、产业支撑力弱,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我老秘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的绝大部分人口还依赖农业生产为生。就目前情况看,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农产品深加工集约化生产规模不大,这就使得农民在进入城镇后的就业压力增加,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从而制约了城镇化发展。3、社会服务、保障力不足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我老秘网市七县一市三区的各个乡镇,除个别距离城市、县城较近的乡镇在道路、水、气、电等基础配套比较完善,有大部分的乡镇还远达不到现代生活所要求的基本条件。此外,农民在进入城镇后,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还不能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4、人才短缺、城镇居民素质有待提高就目前而言,我老秘网市针对农民培训工作还相当欠缺,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现代生产技能普遍不高,这也制约了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和水平。5、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老秘网市所辖县(市)区的工业发展水平还处于欠发达阶段,所以存在财政经费紧张问题,各乡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现代城镇所要求的
发展水平,这是制约当前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二、对当前背景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建议1、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首先要因地制宜,按照每个乡镇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续的因素制定符合本地独特的建设规划。在建设规划中应考虑地质灾害等环境影响因素,在充分调查摸底基础上,选择安全、宜居的地区进行建设,同时尽量以现有的城镇为基础加以改善扩充,不用或尽可能少用耕地资源,做好土地保护工作。要保持特色,城镇建设的风格应考虑各地的风土人情、风貌的历史延续,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要考虑长远,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作出较有远见的规划。特别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力,规划好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的建设。从而使农村小城镇建设做到规模适度,功能健全,分区合理,环境和谐,交通便利。2、要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扶持现代农业深加工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发展。首先,要加大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应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第二次起飞的突破口,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创业,实施“富民工程”;在产业的选择上,要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有市场潜力、科技含量高、富有特色的项目。其次,强化产业化系统在战略上的一体化扩张。地方政府要一方面通过支柱产业的自身资金积累扩
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随着新的区域经济以外的市场扩展而扩大现在生产规模。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同时实现企业横向一体化。另一方面发展以支柱产业为特征的上游和下游产品发展,实现纵向一体化。再次,培育并逐渐健全基础产业的服务体系。基础产业的配套服务就是根据支柱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各种需要,合理引导和组织基础性产业发展,尽量为主导或支柱产业和关联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基础性产业的配套,一方面依靠农民的自主性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与投入,从而推动我老秘网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各种服务体系农村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和相关要素的投入与引进。另一方面要转变和完善地方政府的职能。地方政府要通过职能转变为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政策的合理调整和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建议政府出台与我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相配套的政策,在户籍、医保、子女教育、农民就业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让农村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各城镇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城镇基础建设等方面应加以引导,加大投入,使农村城镇建设达到宜居、宜商,并能持续发展。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进入城镇人口的整体素质
目前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知识、现代生产技能水平比较低,制约了城镇化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强引导、鼓励支持对农村人口的培训工作。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不少乡镇已有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生产技能,有经营现代企业的创业人才也不少见。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在税收、金融、土地利用等各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5、加大农村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速度和水平对于普遍存在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加以解决。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应保证每年有相应的投入并逐年增加。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改变由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面。如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基金和股份合作制经济。要采取市场筹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入机制,为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坚持“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使投资者真正得到实惠,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解决农村城镇化若干问题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