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河北省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乡村风情 魅力小镇—— 河北省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没山没水没资源的平原贫困县,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河北省馆陶县通过财政小钱撬动社会资本,坚持修旧利用留住乡愁、现代时尚融入其间、大力做强特色产业,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乡村风情 魅力小镇
—— 河北省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没山没水没资源的平原贫困县,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河北省馆陶县通过财政小钱撬动社会资本,坚持修旧利用留住乡愁、现代时尚融入其间、大力做强特色产业,两年间建起15个“乡村风情、城市品质、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今年春节,小镇游客突破75万人。粮画小镇寿东村、教育小镇王桃园村、黄瓜小镇翟庄村、羊洋花木小镇李沿村、杂粮小镇郭辛庄村等5个美丽乡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去年12月,在2015CCTV寻找中国最美乡村颁奖典礼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寿东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馆陶经验被称为“花钱少、有品味、可持续、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政府小投入换来新“面子”:从脏乱差到“乡村风情,城市品质”

走进馆陶的美丽乡村,浓郁的乡村风情扑面而来,令游客流连忘返:清洁平整的街巷,绿树婆娑,瓜藤缠绕;废弃的大粮食缸种上花草,错落有致摆成一景;石磨、辘轳、碌碡、老井这些传统印记,散发幽古之情;百年土房、纺车、织布机、煤油灯唤起儿时记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馆陶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构想,一方面,保持乡村建筑风貌,房前屋后、街道庭院广栽本地花木;另一方面,增加方便舒适、富有品味的城市元素。作为引领农村文化、改变农村生活的媒介,书店、超市、酒吧、咖啡屋、微电影、美容院落户美丽乡村,竹林环绕的休闲广场,健身器材齐全,农村人可以像城市人一样跳舞、打球。

作为省级贫困县,馆陶为每个试点村投入300万左右启动资金,用于垃圾处理站、排污管网、修路改厕等基础设施。随着环境的改善,游客的拥入,村民自发增加投入,企业也加入进来。2015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000万元,群众自筹800万元,整合社会各类资金1.2亿元,吸引工商资本6000万元。

抓党建树民风强“里子”:建设美丽乡村带出最美村民

基层党建是美丽乡村的保障和基础。馆陶采取多种措施让基层党组织动起来,让每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对首批重点支持的15个村,从全县科级干部中选任美丽乡村支部第一书记。在“两委”换届中,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同时通过党员分包胡同等形式让群众感觉到“党员就是不一样”。两年中,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主动带领百姓致富致美,出义务工15万个,清理垃圾62万立方米,平整道路127公里,种树栽花400多万株。

没有美丽农民,就没有美丽乡村。淳朴的村风民风是美丽乡村的“里子”。馆陶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并带回图片视频,让农民在“看图、看片、听声音”的直观感受中激发对美丽生活的向往。另外还开展了善行功德榜、评选道德模范、评选美丽家庭等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的行为,提高村民的素质。
发展特色产业厚实“底子”:让美丽乡村建设更有持久生命力

没有经济做“底子”,村民不富裕,硬件无法解决和养护,美丽乡村难以持续,村民素质也就难以提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馆陶一直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力求产业促美丽,美丽助产业。

为此,馆陶深挖特色。没有产业基础的寿东村引粮画制作企业进村,通过粮画装饰村墙、办粮画制作体验室,带动100余名本村和周边村妇女制作手工粮画,人均增收200万,今年成功还举办了国际手工画展览;黄瓜小镇翟庄几乎种植了世界上所有的黄瓜品种,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还建起了黄瓜食府、黄瓜博物馆、黄瓜大学、黄瓜酒坊;王桃园村“125户人家走出100多名大学生”,以此为资源打造“教育小镇”,建起书店、名家工作室、农耕文化体验场,去年成功举办8期夏令营,接待了700多城市孩子,相关收入达到100多万。

用上述方式馆陶县还建起了鹊桥小镇、羊洋花木小镇、温泉小镇、漆画小镇等,已具雏形的15个美丽乡村均有特色产业,这些地方也大都成了乡村旅游的景点。此外,依托黑小麦、黄瓜、蛋鸡、肉鸭、轴承等县域特色产业,努力做大做强,使没有特色产业的村庄也搭上这些“便车”。

点 评:

“理念”是“美丽乡村”之魂。论自然风光,馆陶县位于平原地区,没有名山大川;论财力,馆陶是省级贫困县,没有钱搞大拆大建。然而馆陶县却能够以不多的投入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原因何在?关键就在于干部的理念。馆陶干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乡村风情、城市品质”,馆陶美丽乡村的特点就是这八个字。一方面保留传承了更多的乡村记忆和元素,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功能并引入时尚创新元素。美丽乡村不是城市也更不能像城市,但要有城市的生活品质,游客可以对着土房、农具感慨当年的艰辛,但绝不可能住在一个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农村;美丽乡村是乡村又不是传统的乡村,是没有乡忧只有乡愁的美丽乡村,是穿着传统外衣的现代生活,这也正是城市人需要的美丽乡村。从投入水平看,馆陶的经验很容易被复制,然而植根于当地干部心中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却不容易复制。“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加大物质投入,更要加快对县乡领导干部的理念培育,才能让他们自己真正探索出符合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产业是“美丽乡村”之基。“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产业更美丽”是馆陶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更是其宝贵的经验。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就是空中楼阁,即使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暂时建起了“豪华”的硬件,没有产业,农民无法提高收入,集体没有积累,设施无法养护,农民生活不能改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更要善于经营,把美丽变成生产力。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做好产业的选择,这些产业可能来自外部企业的引入,如寿东村;可能来自自身原有优势的发挥,如王桃园村;也可能来自原有产业的延伸与挖潜,如翟庄村。河北省很多地方实际上有比馆陶县的美丽乡村更好的优势,如秀丽的自然风光,如较强的产业基础,再如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产品、传统工艺,甚至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把这些优势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就能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文化是“美丽乡村”之根。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提升发展,除了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外,“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新需求、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传统村落,特别是历史文化名村,由于其保留了传统的人文风貌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体现出中国人的文化之根所在,再加上其特别适合于自驾一族参与性休闲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特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城市文化阶层和都市青年旅游者的青睐,必将成为下一步旅游快速发展的新“蓝海”。另外,在高度城市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远见的高知群体,选择从城市“逃离”到乡村,主动从“市民”变为“村民”,回归传统的田园环境和乡村生活。应当说,馆陶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恰恰迎合了这一大趋势,才会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河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的名镇、古镇、古村落不在少数。然而与丽江、平遥等地相比,开发深度和水平及经济效益差距很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挖掘村庄的文化与历史,增加文化底蕴和吸引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民”是“美丽乡村”之本。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没有真正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同样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环境,村民是主体,关键是村民思想觉悟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富而思洁、富而思美。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政府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更要大力引导村民养成美的德行。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接受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最终真正实现城乡的均等化发展。在这个方面,馆陶县的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点评人:张继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6-10-6 16:42
  • 4
    粉丝
  • 39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