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王天崎历年讲话稿汇编之七(2003至2017年)

摘要: ——在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9日) 王 天 琦 同志们: 刚才,魏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简要回顾了市委一年来的重点工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面从严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二、用新常态视角审视以往发展路径

对照一个论述四个文件,回顾我们以往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变化,种种矛盾和弊端制约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招商引资路径弊端凸显。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政策做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再开展全民招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还有一些同志没有完全理解。其实,做出这样重大决定是非常有利于宿迁经济转型升级的,虽然全民招商在宿迁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新形势下很难再走下已无法持续,具体体现在四重四不重:一是重企业、不重产业。在传统招商模式下,缺乏全局性、战略性的产业规划,各地各部门见商就招、有资就引,无方向、无重点、无针对性招引企业,导致产业分布零散、门类过多,资源要素配置和扶持力量不聚焦,产业明显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产业门类杂,在市委、市政府明确各县区“2+1”产业体系之前,各县区的主导产业都在4个以上,有的甚至多达7—8个,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等产业几乎各县区都有,形成了内部恶性竞争。毛主席曾经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打仗亦如此,经济发展亦是如此,产业过于分散,使得我们难以集聚资源、聚合力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产业规模小,去年我市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和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994.5亿元,其中第一大产业食品饮料主营业务收入571.22亿元、占比不到20%,是全省唯一尚未形成千亿级产业的地级市。从周边城市看,2014年盐城市汽车、机械、纺织和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012亿元,其中汽车行业开票销售收入1122亿元,占比达37.3%。二是重数量、不重质量。以往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是项目不分大中小、产业不分一二三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对项目的发展前景缺乏底数、把关不严,导致项目引进后质量难以保证。2014年全市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下的项目占67%,项目体量总体偏低。从销售额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为2482户,分别是连云港和淮安的1.62倍、1.11倍,但单体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仅为连云港和淮安的43.5%53.7%。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数仅为连云港和淮安的50.8%68.1%,超50亿元的我市仅有2家,淮安、连云港分别有8家、19家。充分说明我市企业虽然数量多、但不够大、不够强,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明显偏少。三是重龙头、不重配套。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招大引强,招引了不少龙头型大项目,但在产业配套上重视不够,存在一些弱链甚至断链环节,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纺织服装产业上,先后引进了恒力集团、晨风服饰、波司登服饰等一批龙头企业,但在研发设计、印染等关键环节上明显缺乏,产业链各环节联系不紧密,存在缺链、断链情况。在机械电子产业上,相继引进了可成科技、瑞声科技、兄弟活塞等一批龙头企业,但金属表面处理、模具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当年昆山招引仁宝电脑时,把仁宝生产的笔记本配件分拆招商,每个零配件都招引两三个顶级供应商,形成了高质量的产业配套,助推了昆山电子产业发展,目前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厂商中有6家在昆山设厂。四是重投入、不重产出。从项目情况看,以往招商引资考核中,只看建了多少厂房、买了多少设备,对企业投产后的实际销售和税收等效益指标关注不够,项目实际产出效益相对较差。从园区建设看,根据苏南等地经验,一个园区从开始投入建设到最终实现收益,大概需要10年时间。我市各开发区基本于2000年左右成立,到现在也有十几年时间,即便是五免五减半,也该到了出效益的时候,但从目前情况看,算上房地产等收益,依然是入不敷出。粗放式的招商引资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生产资源,也付出了更多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产出效益低下,难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二)土地利用比较简单粗放。突出表现在四低上:一是亩均投资强度低。2010-2014年,全市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从120万元/亩提高到180万元/亩,年均增幅11%左右,但与省政府要求的苏北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240万元/亩的标准比,我们仅达到目标的75%。与苏南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去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达665万元/亩,我市仅为其18%。二是单位产出低。从全市看,2009-2014年,GDP810亿元提高到1930亿元,增加了895亿元,消耗了约20万亩土地。也就是说,我市GDP每增长1亿元,就要消耗土地约178亩,比苏州多出143亩,比全省平均水平多出102亩。具体到开发区,2010-2014年,全市开发区单位产出从270万元/亩上升到320万元/亩,年均增长4%左右,增幅不足亩均投资强度增幅的一半,投入产出率约为2.8,低于全省开发区平均产出率(5.34),与苏南地区产出率相比(10)差距更大。三是土地利用率低。2014年我市各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在0.7左右,根据《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情况》,全国341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平均约为0.83,其中最高达到3.36。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工业用地规定容积率必须达到2.0,而在日本等发达国家,规定工业区的容积率为2.0-4.0,即使以花园工业区著称的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规划容积率也达到了1.0-1.4。据测算,我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每提高0.1个点,就可以节约1200亩的用地。如果我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国家级开发区的全国平均水平,就可以为2个类似可成科技的大项目腾出用地空间,直接拉动投资70亿元。从最新招商追溯考核情况看,共抽查了2010年以来引进的721个项目,进展不正常的有181个,其中推进较为缓慢的有76个、占10.54%,处于停滞状态的有63个、占8.74%,流失的有42个、占5.82%,不正常项目占当期工业用地供应面积超过了四分之一。从土地清理情况看,近年来各开发区通过清理盘活得到土地年均在400亩左右,占当年开发区新批项目用地面积的30%左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市土地利用率严重偏低。四是园区建设标准低。目前我市《开发区建设基本导则》正在起草中,之前由于没有相关标准,开发区的道路、绿地、建筑层数缺乏统一要求,部分开发区厂区外是大广场、宽马路,厂区内建有大花园、大绿地;多数开发区没有实行先规划后建设、先工业后商业、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模式,路网建设中无法同时一次性完成污水、雨水、自来水、供电、通讯、燃气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导致九通工程额外占地,浪费了不少土地资源。此外,我市开发区建设伊始,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外界知名度小,为了完成招商任务,各开发区往往放松要求,所招引的项目层次普遍偏低,造成企业用地粗放。从国土部出具的最新数据看,2014年全国供应建设用地同比下降16.5%,今年110日国土部对外发布的农村土地三项改革试点方案中,只字未提增减挂钩政策,而是一再强调在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用地从紧政策导向非常明显。对于宿迁而言,在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不在项目质态和效益上下功夫,不仅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而且土地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全市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三)城市发展内涵和质量不高。建市之初,宿迁城区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近年来中心城市快速扩张,目前已形成了宿城区、宿豫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国开区、苏宿园区、软件园区7个组团,按照目前通用的口径,建成区面积约为85平方公里,实际面积已达131平方公里(不包括洋河新区)。在城市框架逐渐拉大的同时,分散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小、低、高、散、乱上:一是人口密度小。按照通行指标,合理的城市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万人。按照建成区85平方公里面积、人口约70万人计算,每平方公里仅8200多人,人口密度偏低,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二是城市首位度低。城市首位度通常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处于首位的中心城市与区域内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比值,表示该地区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通常情况下,第一大城市首位度达2以上才可被认为首位城市。根据主要经济指标的首位度分析,宿迁市区首位度基本都在2以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口首位度和地区生产总值首位度均不到1.2,淮安则全部在4以上。三是配套成本高。研究表明,每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城市基础设施,大约需要1.5亿元投资。按照目前346.21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我市建设基础设施投入平均每公里达到7.5亿元左右,成本远远超过周边城市。以城市道路建设为例,目前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市政道路长度为957公里,共计1946。根据建设部规划导则建议的5.3-7公里/平方公里的城区城市道路密度,我市规划区道路密度设为5.38公里/平方公里,基本上取了下限。即便如此,规划区内还要建设城市道路905公里、约1840,大概需经费60亿元,四是商业分布散。一方面商圈过多,首都北京只有王府井和西单两大商圈,省会南京只有新街口商圈,而我们不到70万人口的城市就有幸福路、西湖中路和霸王举鼎三个商圈,同时位于两翼的宿城区和宿豫区还在建世贸广场和金三角、宿迁国际公园,严重分散了人气商气。另一方面商铺过多,按照商业设施建设指标,一般每2万元零售额对应一平米商铺。对照标准,市区单位商业面积零售额较低,部分商铺利润微薄甚至长期空置。五是城镇开发秩序乱。中心城市各个主体之间缺乏统筹、各自为战,建设一些功能相同的项目,让本已分散的商气人气更加分散,如经开区建了中青家居生活广场,宿豫区又建了红星凯盛国际生活广场;宿城区在双庄建了国际汽车城,宿豫区在天山路又建了汽车4S店集中区。城镇建设缺乏统筹,2014年全市100个乡镇的规划区范围内有625个住宅项目,价格约为城市一半甚至1/3左右,大量农民被截留在乡镇,导致本已暗淡的城市人气更加难以集聚。城市框架拉大,固然可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快速提升城市形象,但拉得过快过大,就会脱离发展水平和缺乏人口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稀释资源、分散人气商气,影响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度,增加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刚性成本。

(四)生态环境压力释放巨大。从资源环境看,存在着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资源污染并存的矛盾。在水资源方面,全市人均水拥有量仅为424.5m3,低于全省人均558m3的拥有量,也低于国际公认的500m3极度缺水警戒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土豆主粮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出现了危机,北方和中西部地区现有保水量已经无法支撑小麦的生产。我市每年灌溉期间,都要通过调引江、淮水解决本地水资源不足问题。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用水仍以漫灌为主,工业用水效率处在全省末位,部分用水大户如德华纺织用水为直用直排,重复率为零,造成极大浪费。在城市尾水出路不足的情况下,全市水资源面临外源和内源双重污染的压力,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仍然偏低。去年,全市89个水功能区达标率不到60%,距2014年省定任务70%201575%20208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空气环境方面,从省政府发布的绿色生态环境指数看, 2013年与2012年相比,我市各项环境指标都大幅下滑,在全省处于垫底位置。从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生态环境进行了大力度整治,2014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尽管如此,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PM2.5年均浓度值远超过二级标准限值(35微克/立方米),在苏北五市中位居第四。排在污染第一位的是燃煤,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下大力气建设液化气管网,下决心关闭民生热电,逐步关闭各种小煤炉、小锅炉。从节能减排看,一方面,能源消耗依然高位运行。2013年,我市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耗量达到872.67万吨标准煤,是2009年的1.8倍。虽然去年单位GDP能耗五年来首次下降,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仍然过快,再加上目前我市的单位GDP能耗在全省已经最低,节能空间有限,但节能减排任务依然不减。另一方面,能耗投入产出率偏低。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58吨标准煤,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51.2%,而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97%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8-4-2 21:57
  • 4
    粉丝
  • 197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