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与秘书朋友们谈谈写作和素质能力建设(下)勤于修改 严细成风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明人才网    时间: 2009-11-1 10:16
标题: 与秘书朋友们谈谈写作和素质能力建设(下)勤于修改 严细成风

勤于修改 严细成风——与秘书朋友们
谈谈写作和素质能力建设(下)

6 i' ` I Z3 E9 {, ]+ f% x

吕聪敏

8 C8 \! E1 @' S) s3 e

 

. ]" Z- _ _7 q, M1 e
+ X3 C6 f1 ]8 t) `8 `
6 F+ V: N1 Z0 k( r# L
+ K2 G. n. N0 M7 S' [% W
7 P: z2 b' B/ o3 {# r4 g
& |9 Q, m! v! f4 ]
. E* n/ t5 k, e1 A2 }- q3 N
0 F' L/ u# M3 q

在这一组(上、中、下三篇)文章中,中篇浅谈了善于积累、把握政策性的问题。这一篇我主要谈勤于修改、严细成风的问题,按顺序是第三、第四点。

/ F4 F+ S+ a; p G: ]! V

三、勤于修改,一丝不苟

; i! P5 W O+ Q7 u: d0 ^0 s( q

著名文学家何其芳早年在谈到修改文章时说,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是在修改上下够了功夫的人。

% P q$ J, i3 v9 W; C" s- o+ e. M; X

怎样才算修改的功夫够了呢?改的遍数多还并不等于改得够。衡量够不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容正确,一个是读者容易接受。马克思写《资本论》,从构思到写出草稿经过了多年和无数次的修改。不同语种的文本出版时他还要再作修改,为的是让那些有不同语言习惯的人都能看懂。在我们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的重要文件,从构思、写作到定稿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反复酝酿、讨论,初稿形成后又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加工。我们党代会和人代会的重要文件都是改了许多遍才上会的。这使我想起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报告《反对党八股》中说的,反复研究、反复修改、恰当反映客观事物是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 N# D/ C8 K ^4 B% }

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我认为,不仅自己要勤于修改,还要虚心请别人修改。文章写好后多推敲、多琢磨是必要的。千锤百炼不易做到,但起码要像毛泽东同志说的,至少看它三遍。听说有个部委的主要领导号召大家对部里的重要文稿挑毛病。我听后大受启发,因为通常写东西征求别人意见并不难做到,而动员大家只挑毛病不讲优点,倒是颇有独到之处。经常接触文字工作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写了改、改了写,直至基本满意,不厌其烦。虽然辛苦,但也能尝到日进有功的甜头。我同外事局和外事委的同志讲过,要多练习写东西,从写小文章开始,多做小品,电话记录、便函能写好也是本事。经领导改过的东西不要急于销毁,回过头来再看看,想想为什么这样改,比原稿好在什么地方。

1 v" L- H- H, N8 r' f& O! ~

研究和写作,都应提倡一丝不苟的精神。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篇稿子,过目的人不少,但错情却一路绿灯。这种情况当然与看稿的人水平有限、看不出问题有关,但主要还是缺乏责任心。有的同志草拟好文件后,也不愿意多看几遍,再检查一遍有无明显的错情,就匆匆交给领导。这是一种写作的浮躁心理,是写文章尤其是写好文章之大忌。

5 z* l( Z' }8 m5 Y( C. l+ b! K% a/ A

以我的体会,修改文章不难,难的是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哪怕是自己最心爱的作品,如果明显不合要求,也要立即去改,即使是全盘否定、颠覆性改动也在所不惜。改稿不能怕麻烦,也不能护短。有的文稿问题出在内容上,而有的则出在体例不规范、错别字多、乱用标点符号等技术性毛病上。有人把标点形容为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五官不是心脏就认为不重要,也不能因为标点不是字就觉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轻则行文混乱、显得滑稽,重则意思改变、贻害不浅。这类问题不能忽视。老作家孙犁曾说过,真正读书的人,最怕有错字,一遇错字就像遇到拦路虎,兴趣索然。勤于学习、不耻下问、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问题就能解决,错情就可避免。

( D) b i' |& T+ u

人的本事都是学来的,初学走路不要怕摔跤。记得1970年年底,我在外交部美大司工作时写了一篇调研文章,准备刊登在部内刊物《新情况》上。自己是尽了力的,感觉也不错,但到了我的处长杨虎山同志手里被改了很多。最后印发时老杨还鼓励我,夸我写得不错,说虽然文字散了一些,但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有些点子也有新意。他还顺便给我讲了一些写此类调研文章的套路和要领。当我看到铅印的这期《新情况》时,既高兴又感慨。在驻加拿大使馆研究室工作时,我的直接领导夏道生同志经常认真修改我的文稿,使我受益匪浅。我工作了这么多年,也搞了多年的文字工作,才觉得对写文章的基本知识有了些许领悟,但仍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直到现在我仍有一个习惯,案头常备几样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词典》、《成语词典》、《标点符号用法》等,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和词,随时翻一翻,查一查,使遣词造句更加准确。

2 }# n! {0 d+ E. v( s9 p! x* |2 Y

四、提高公文写作水平重在严要求、抓落实

6 ]4 X. M" y! X% s/ {

办文、办会、办事是机关工作的三个方面。办会、办事都离不开办文,所以办文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要做好办文工作,关键是三条: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二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三要完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8 @" ^! q& [) `7 u' A3 l# W

国人大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办公机构,肩负着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准确、全面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责任,发挥着参谋助手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还有督促检查、协调运作的任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常委会各项决定以及常委会领导同志指示的落实。因此,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做好办文工作的关键。

' `" t' l; m7 m: j3 g) ?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能力,是做好办文工作的重要条件。我认为,在我们人大机关应大力提倡学习写作、勤于写作的风气。一个人要成为全才是很难的,但通过努力可以变得更全面一些。因此,我们要提倡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人大机关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是很多的,信息中心、图书馆、资料室等,条件都是很好的,应充分有效利用。以外事委为例,可看的材料太多了。十届人大以来,在领导同志关心和兄弟部门支持下,外交部等部门提供的文电增加了很多,信息量很大。就整个机关来说,现有的信息资源丰富,应努力形成服务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体系,让分散的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有效利用,不要让现成的资源白白浪费掉了。

) h# W2 _! p4 ~! ~* n

于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我想到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写作队伍的培养。目前,人大机关各部门情况不尽相同,一个单位内部发展也不甚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了解,中青年同志中有些人写作基础不错,是有培养前途的,需要领导给予提携和扶持,不妨选一些人进行定向强化培训。可搞一些专题案例的研讨,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稿进行剖析,把原稿和定稿做些比较,这样做估计效果将会很明显。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中层干部中有些同志文字基础好,有思想,写出的东西质量较高。有的同志有写作的才气,欠缺的是不够扎实,发挥不稳定。有的同志很努力,但因文化水平所限,写作吃力一些。对他们也不能过分强求,提高要有个过程,要紧的是这些同志不能放弃努力。也有个别同志是思想认识问题,见了文字工作就躲,有畏难情绪。对他们加些担子,给点压力,恐怕是必要的。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办文制度。中办、国办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秘书工作》杂志也报道了许多地方党政机关办文方面好的做法。全国人大机关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在办文方面已经有一些好的制度和做法,积累了宝贵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加重,办文的方式、方法、要求也发生很大变化,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适应和面对。这里,我想应该特别强调严格制度、履行职责。这就是说,从公文起草、校对、审批到公文处理、运转,每个环节、每个层次都要有人把关,把好政治关、政策关和文字关。建立办文的问责制十分必要,可最大限度地杜绝失职,堵塞漏洞,避免错情。

# _* ]% [0 Q8 k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刻不容缓,工作需要一步一步、一项一项扎实推进,抓出成效。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各级秘书部门的工作必将呈现出更加喜人的新气象、新面貌。

7 H- \! m. j' ?

(全文完)

- N6 g- x) S0 u% L H X

(作者曾任李鹏同志秘书,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9 Q1 P% D4 @: @

 

5 V: n' l' L! `$ D$ C

吕聪敏同志的老秘书谈心录在本刊连载了12期,到本期就告一段落了。从去年第9期开始的这组连载,是作者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秘书工作和机关工作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其生动的纪实性、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知识性,给了广大秘书工作者以重要的启迪,产生了热烈反响,在此我们向吕聪敏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从下期起,我们将连载另一位老秘书工作者、青海省委原秘书长曹随义同志的老秘书谈心录,敬请读者垂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