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 u1 B5 [( q3 k0 p: m% x! j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 |* c5 A4 X6 L# C$ E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6 t8 v& i1 s' e% `* x e& w) NA.客观原则 B.系统性原则
+ o( d4 e' {5 y: G5 l+ c) ^5 U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 o3 O$ H1 V9 ~9 ?/ U3.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
$ s/ e! W3 Z h% a9 _A.罗杰斯 B.布鲁纳
" f" F7 k+ E" @5 [& p' u. B9 x. VC.班杜拉 D.斯金纳
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5 q! k- `0 k: j"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 \/ L) F; Q6 b3 C0 T& l( P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 I" G( c- E8 x+ ~* X" e5 A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 U) d# C" }' p4 ~: s3 x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6.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 A& B: }6 V* A6 Z7 U$ n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 h( D# q9 A# l6 X6 Y8.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9.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 M6 j8 K. ~( u. o8 G6 z. W- {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
$ }8 l& |, ^8 HA.竞争目标结构 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 D.友谊目标结构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 L9 J8 ^# r2 D3 n# t- Y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 u. I3 _1 I1 n# z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 d/ u( f4 E C, n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4 l6 a. a! `! j' G! x0 LC.能力 D.动机
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 O% \8 G: x' {6 M- M R6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 @1 k/ x, K# N L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 i5 B( y, c3 S, u$ o! D17.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
6 A5 k& ~( D Q" w7 g) y; r! n8 ?A.杜威 B.纽厄尔
) L3 i3 K1 f: T6 u3 @' CC.华莱尔 D.巴甫洛夫
' W. Y- u y; N18.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
A.肖锋 B.章志光
+ O" t% O: \ `3 n' P9 S" K6 E6 [8 AC.邵瑞珍 D.李伯黍
19.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l3 f0 q+ m6 [3 T;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20.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5 e) i% D2 _. x& H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1 ~/ B3 _3 b* E3 h Y* Z8 V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1 T. O$ E" `& C& q. _$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 ~' m# n% D4 d: E; d8 S, ~3 y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E.关键性
2.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应用
! w& X' W( x+ ?( ]3 HD.概念特征 E.概念实例
1 z6 {: r5 S1 J7 u3 O# z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习策略
3 Y, X- m" Q- @* X2 O4.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
A.审题 B.联想 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E.背诵记忆
5.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7 X! @- d+ l% s/ C5 r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 q$ U9 R% b3 h% g! {/ K P
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2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A 4.C 5.C
6.A 7.D 8.A 9.A 10.C
11.A 12.D 13.B 14.B 15.C
16.D 17.A 18.B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4 g/ N+ H; b6 m1.ABCD 2.ABDE 3.ABCDE 4.ABCD 5.BCDE
1.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 n* v3 f/ ]( Z& d" S9 D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7 w* M8 |8 ~- v' n) b7 O C2 }4.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 |; n- b* M6 M. J- B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 H n. X( d' F1 v4.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
0 S; N. l9 ^$ \& |5.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0 M D T% Z/ a& t% N# w2 x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1 W( G- x" }. ]# f: A( ~+ s# `- J4 e(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
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B、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 n& x- D1 h" I" ^2 B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B、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答: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虏??物质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0 s$ T& U4 I% G; U(1)创造性与智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