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老秘论坛:新秘书如何给领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化宁秘书    时间: 2011-1-4 14:01
标题: 老秘论坛:新秘书如何给领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她)的“态度”便暴露在领导和同事们的面前。这个“态度”的含义有以下几条:
       一是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情感神态;二是对人对事的基本看法和表现;三是对人生对事业的认知和信念;四是行为倾向的反应和准备状态。
    这“四种情况”,领导和同事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这里的“记”,只是一种“推断”——透过“蛛丝马迹”得出的看法,并不十分科学。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种对人的“初始印象”,往往会延续很长时间甚至终生。
    知道了社会学、心理学中存在着这种“印象现象”,初进办公厅的秘书工作者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以上“四种情况”中注意传达出正面的信息,使领导和同事得出较高的“印象分”,这样一来,自己以后的路就可能走得比较顺利了。
   

                                       眼里有活

    刚走上岗位的秘书工作者,要取得老同志的支持和认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眼里有活”。
    要从拿拖把、打开水、擦桌子等日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做起,不要当等待别人尤其是老同志伺候的“甩手掌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时下,许多单位的办公条件都有改善,喝上了纯净水。不过即使是这样,水桶里没有水了,也得有人换。即使不是自己换,也得打个电话吧。类似这些事谁来干?总不能次次都是老同志干吧。
    这里再说个例子:一年,某单位新进了一名后来被称作“混混”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上岗后的表现,简要说就是:老同志打扫卫生他办公;老同志打水他泡茶;电话铃响等着老同志接;晚上瞎侃胡玩不睡觉,上班几乎天天迟到;工作时有打不完的私人电话;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两年后,这位“混混”便混不下去了——被单位给“下课”了。
    像这种“混混”当然是个别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类似这样的行为和现象还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混混”混不下去的事实告诉我们,新进办公厅的秘书工作者,不要好高骛远,觉得自己年轻、有文凭、有能力、有水平,把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要甘当小学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欲治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刚刚走上岗位的新同志,不要想着自己是治天下、治国家的料,别人都是扫屋子的料。即使你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也得从头做起。许多政治领袖、军事将领、亿万富翁都是从基层干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笔者年轻时认识一位秘书工作者,到机关工作后非常勤快,上班每天都早到,抹桌子扫地打开水,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公差勤务争着去。办公室的老同志都很喜欢他,愿意教他帮他,很快,他就在单位“立”住了。
    一个人到一个新单位,就好比一棵树挪了个地方,只有如饥似渴地接受阳光、雨露和大地的滋养,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否则,就是参天之材,也会枯死。而要想得到阳光、雨露和大地滋养,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动接近、接受的实际行动。


                                       进门拜师

    刚进机关的秘书工作者,要注意“拜师傅”。
    一是拜老同志为师。任何带有技术性的学问,其学习方法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办公厅的工作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也是需要师傅带徒弟的。据媒体报道,山东某市政府采取“导师制”培训新入机关的同志。所谓“导师制”,就是师傅带徒弟——指定一名“老机关”带一名新同志。这名“老机关”要经过资格认证并颁发证书。这个做法其实是传统做法,只不过过去没有把它制度化、规范化,没有用“导师制”这个词。在岗培训秘书工作者,作为单位,要注意像该市那样采取“导师制”;作为个人,则要积极主动拜老同志为师,主动、诚恳地接受传、帮、带。谁这么做了,谁就能较快地适应环境。
    二是拜同事为师。要拜和自己工作类似、同期上岗的同事为师,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总结别人好的工作方法,主动虚心请教。当有人主动帮助时,要诚恳接受。当有人提出批评时,如批评得有理,要立即接受并马上改正;即使批评有误,也不要立即辩解,以别人是在提醒自己的心态处之。
    三是拜文字资料为师。要尽量争取把本单位留存的材料看上一遍,重点材料多看几遍,能摘记的摘记一些,全面了解本单位的历史沿革、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特点、职责范围、上下关系、重大事项、行业语言等。
    四是拜工具书为师。目前,市场上有关秘书工作入门的书籍很多,这些书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对于较快地进入“状态”具有参考作用,可以有选择地看。
    我们经常说,新同志进入办公厅工作,首先要“熟悉环境”。所谓“环境”,指的是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人事关系、规章制度、办事程序、作风习惯等“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见诸于文字可以看到的;有的是无形的需要言传;有的则存在于人们心里,只能意会。这些“东西”,大多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看了参考书,就知道秘书工作是怎么回事;看了文字资料,就知道了本单位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跟着老同志见习、向同事学习,不仅可以学习以上两点,也了解了现实情况,这样还愁不熟悉环境吗?

                                      小事做起

 
作者: 山东老秘    时间: 2012-3-24 10:04
这个门你打算走多远?$ S6 ?! e1 l2 ]3 B0 ?' T
夏廷献      # k3 M+ o0 Z4 o/ _: y/ M
/ x; A' z6 b' h" T0 n
   现在各级党委办公厅(室)都有不少30岁左右的年轻秘书工作者,大多有本科以上的文凭,正是毛泽东形容的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要使自己这个“太阳”发光,就要积聚“能量”——修身养性,提高素质,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 A& O& t0 g) b. k
/ m: ?" G2 `9 [5 v5 C    所谓“素质”,本意是指人心理发展的先天生理条件。现多指一个人从业的基本条件。是从实践中磨炼、培育、发展、成熟起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个人的素质,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先天素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要注意终身培养自己的后天素质,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
: _2 [7 V; t, I0 ^) l  u
# `0 J- B5 S6 ~    所谓优秀人才,大体上要具备三条:有对未来的设想,有完成设想的才干和行动,有值得他人信任的道德水准。要达到这“三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努力才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自己,修炼自己,才能使自己这个“太阳”发出光和热。
0 {8 q. v( j( J2 ]6 X; A* R) p7 g+ J/ J7 J* f; ~7 m" h# s) O8 a8 h# U
    抓住机遇5 L" Z: Q) K) {' X$ p" P

2 Q" J- D7 w! a4 a$ F- [    不要错过成才期。科学家们对人的一生研究后认为,人的一生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错过了是很难弥补回来的。大体上五岁之前尤其是三四岁时,是开发语言能力的时期(被动物从小叼走的小孩不会说人话,就是错过了这个时期);25岁之前是开发认识能力的时期;35岁之前是成才期(许多有作为的人都是在这个时期成才的,例子就不举了)。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当然,个别人也有大器晚成的。例如《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父亲。不仅自己发愤读书成才,还培养了两个儿子也成了才。
6 L+ E9 D, Y3 M- J
0 u& K/ Y+ h3 S4 r    事实证明,成才的大趋势是35岁前后。有人统计过3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得奖年龄,其中40%的人是在35至45岁之间获得的。也有人统计过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228项重大科研成果,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是在25至45岁之间。7 C0 {' i5 F( K; J
6 }9 q$ T/ J6 u' I
    笔者在工作岗位上时,对于35岁以下的年轻秘书工作者,也曾做过一些观察,发现也有一个成才期问题。一般来说,就业上岗之后,3到5年是成才期。大体上是:一年熟悉,两年称职,三年露头,四年成熟,五年冒尖。如果干四五年了,还是和尚的帽子——平平沓沓,毫不冒尖,那以后的发展潜力就不好说了。当然了,不排除一些人会发生奇迹,大器晚成。因此,年轻的秘书工作者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要有一种紧迫感甚至危机感,抓住青春,抓住成才期,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在35岁之前,制订一个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实施计划,一步一步地过好这个时期的“五关”:工作关——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习关——提高业务素养;家庭关——处理好家务和公务的关系;待遇关——秘书工作相对清苦;苦乐关——年轻秘书工作勤务多,急难重任务多。6 V. z( h7 C6 b7 ^) M: d

- f3 b- `. e  n/ Z  P4 n    设定目标
. u* j% O3 X$ I. B
( K& @9 P- X, @( a5 U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就会产生不竭的动力,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比如,设想这一天写一篇千字文,当天完成时,心情一定是很愉快的。再比如,和人下象棋,预想赢几盘,果真实现了,那也会很高兴的。4 |7 q# n: h0 r! k, m# e

' a' D$ o& _- D% t1 S    一个美国专家对100名同龄青年做过一个调查,有人生奋斗目标的只有10%,而把目标写下来的只有4%。20年后,用笔写下奋斗目标的4%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其他人的总和。其他人这些年辛辛苦苦忙忙碌碌都在干什么呢?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4%的同龄人实现他的目标。由此可见,有没有奋斗目标,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  A, L/ S9 |! U4 x9 v

  y  M9 Q" X3 k' @( J1 |    从这个意义上说,刚踏上秘书工作岗位的朋友,起码要在心中(最好用笔记)设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目标。
! ?2 L, @6 G: ]! G' W- M
% n# G; x* K% K& U9 K+ o' q    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乃至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但可以确定如下共同的三项原则:4 V! ^  U% H8 p6 d4 s' y0 b3 L

3 k8 ]0 g5 `1 H. I' p5 i/ H    一是适应。和自己的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要多——一两个为宜,不要过高——难以实现,不要过低——失去意义。要有一定“刺激性”,有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假定自己的“能力指数”为100,目标高度设定“指数”为100,原地踏步;设定为70,没有意义;设定为150,难以攀登;设定为120左右,努努力,使把劲,把脚踮起来便够着了。这个“指数比例”也可以称作“高出两成”原则。& Q) J) m) y1 K3 z

* o$ m7 Y- b+ F1 B    二是明确。目标明确,才能有积极性,想方设法去实现。例如,上岗后设定“三个月熟悉情况”的目标,就会非常努力地采取各种方法,了解单位各种情况。再如,设定35岁以前成才的目标,就会“抓住青春”,一年一年甚至一月一月地去努力,就可能35岁之前,在能力、素养、名誉、地位、经济、婚恋、家庭等工作和生活上达到预想的水平。* y' k; b7 M* M+ ?2 l9 Y

0 N' [) d) T! g; |$ ?! S    三是服从。个人目标服从所在团体目标,要在和同事共同努力实现团体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不可为实现个人目标损害团体的声誉和利益。“目标”——想达到的境地,有与没有,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 `$ \: J. z- M8 U. Y1 \9 d8 w$ F! l* H0 r+ X; ~3 o
    利用时间
* a' P+ x. M+ w. y+ y1 w. I5 `. G: U( e# a
    当一个人度过了青少年——求学时代,踏上工作岗位后,就要考虑如何在工作上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种考虑,实际上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时间:今后几十年怎么过?每年365天怎么过?一天24小时怎么过?秘书工作者的时间大体可以划为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三个部分,每部分占多少,则因人而异。对于年轻的秘书工作者,笔者主张前两部分的比例要适当大一些,也就是说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这是因为人生的差异在业余,小差异可能造成大差异。
, Z2 ~9 i5 |0 ^
- D' I( G2 G1 J! R; t6 M    有这么一个例子:某办公室同时进了两个新人——张三、李四。两人年龄、学历一样,出身、经历也差不多。两人关系不错,每天一起上班,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下班时一起走,离家不远时才分开,各自回家。一年过去了,两人都熟悉了工作,看不出谁高谁低。两年过去了,李四开始露头——科长总爱找李四商量事情,交代李四办事起草文件。三年过去了,李四成了科里的骨干,科长不在时,常常委托李四主持工作。张三不大服气,说大家都一样上班,为什么科长重用李四,分明是科长偏心。话传到了科长耳朵里,科长把张三叫到办公室说,张三,你说的不错,大家是一样上班,可下班后就不一样了。据我所知,你下班后基本上是玩,唱歌跳舞会朋友。而李四下班后除了帮助父母做家务,就是埋头读书学习,钻研科里的业务,撰写研究文章,起草科里的文件。你们俩,一个玩,一个学,一年看不出,两年就看出来了,三年就泾渭分明了。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科长又举了几个办事、撰文两个人拉开了距离的例子,说得张三心服口服。张三和李四在这两三年中形成的差异,影响了他们的终生。
, s3 A2 {& K. e2 T3 d* j# ^- K! D" s8 f
    其实这个例子,只要留心一下,我们哪个单位内部都有。笔者主张年轻的秘书工作者,要想干好,求得发展,初始阶段,就要“压制”一下自己的休闲时间,把业余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从实践中看,上班时,聊天、说话、打电话,开会、记录、接待、应酬、撰文、打字、复印、校对、收发、整理文件、忙忙碌碌,彼此都差不多。在同样的环境里,智商若是差不多的话,获得的知识差异不大。要想比别人高一筹,就得用上自己的业余时间。强调适当多用点业余时间,不是说把八小时之外都用在工作上,因为还要做家务,还要娱乐还要休息,所以前面加了一个词“适当”。不过,在还没有胜任工作之前,牺牲一些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和琢磨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 wblcj    时间: 2012-3-27 16:52
新秘书如何给领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作者: hcb137    时间: 2012-4-1 10:56
新秘书如何给领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作者: oo小鱼儿oo    时间: 2012-4-1 11:05
确定是经验之谈,对于新入机关的同志来说是一堂很好课程。
作者: djl858777    时间: 2012-4-1 11:14
第一印象,第一块敲门砖,值得新来的同志学习啊
作者: 张嘉南    时间: 2012-4-1 11:22
新秘书如何给领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K, c" b9 f: t% t) t" [9 \0 g: ^& M# V) 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楼主分析得很实在、很具体、很到位。谢谢!
作者: 携笔从戎    时间: 2012-4-1 20:54
最重要的还是能跟上领导的思路吧!!!!!!!!!!!!!!!!
作者: qazxswqazxsw    时间: 2012-4-3 21:53
c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作者: 灯火阑珊    时间: 2012-5-4 09:33
新手上路,需要虚心学习
作者: 呱呱密友    时间: 2012-5-6 20:48
学习与借鉴{:soso_e106:}
作者: 切记    时间: 2012-5-8 16:35
好----------------啊----
作者: ﹏夲夲猪╰︶    时间: 2012-5-14 09:41
作为一个新秘书,膜拜了
作者: 凯旋2012    时间: 2012-5-20 09:54
说的很有道理,读后很受启发!
作者: yyf_0401    时间: 2012-5-24 15:26
句句在理,值得我们这些新秘书学习!
作者: xifengmishu    时间: 2012-5-29 07:45
谢谢提供的精品文章!
作者: hnhsez    时间: 2012-6-10 23:42
写的很具体,如果我能早点看到就好了。
作者: 使用秘书    时间: 2012-7-5 06:43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借鉴并收藏。
作者: cpzyj    时间: 2012-7-6 21:26
不错,好好学学,少走弯路。
作者: lj9076    时间: 2012-7-18 18:11
肺腑之言,值得学习!
" {- n6 m0 ~! u* _# n
作者: lifanghua    时间: 2012-7-20 14:18
好好学习
作者: yywyl9988    时间: 2012-7-29 10:17
非常不错的好文章,一定好好学习!
作者: 牧羊人    时间: 2012-8-7 11:39
很实用,楼主辛苦了,{:soso_e179:}
作者: jinjiaoling    时间: 2012-9-2 09:02
呵呵,看完才知道啊,楼主吊胃口呢
作者: 且听枫吟    时间: 2012-9-2 09:45
新秘书如何给领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作者: 合肥秘书liu    时间: 2012-9-3 17:04
老秘论坛:新秘书如何给领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作者: 七月夏天    时间: 2012-10-15 22:35
我是新手,所以顶贴看看,谢谢咯
作者: 清啸    时间: 2012-11-23 16:06
  做公务员头几年都会遇上这种困惑。2005年是我感觉最痛苦的一年
作者: 福钰1125    时间: 2013-1-27 10:49
新人很受用,很实在的一篇文章
作者: 寻梦者    时间: 2013-3-22 19:42
zz这篇文章很有用,我要多学习
作者: 负薪请醉    时间: 2013-3-23 14:03
~~~~~~~~~~~~~~~~~~~~~~~~~~~~~~~~~~~~~~~~~~~~~~
作者: 自强不息    时间: 2013-3-24 08:37
初来乍到,虚心学习了!
作者: 春城秘书    时间: 2013-3-25 10:15
果断学习,持之以恒!
作者: Smile    时间: 2013-3-27 14:56
老秘网的文章都很好,要争取每天看学一至两篇,天天进步
作者: 狼人波    时间: 2013-5-12 10:06
和我初进机关何其相似乃尔。当年每天抹桌子坚持了两年。
作者: 雨纷纷    时间: 2013-9-9 07:56
很不错很不错我了之后受益匪浅 觉得这正是我们新人需要做的
作者: 梁爵爵    时间: 2014-6-13 15:54
拜老同志为师。任何带有技术性的学问,其学习方法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办公厅的工作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也是需要师傅带徒弟的。
作者: 劳拉    时间: 2014-6-19 13:43
看看从小事做起是怎么个做起法
作者: 华盛顿秘书    时间: 2014-6-20 14:14
作为新秘书,真的好好看看学学
作者: 小胡哥    时间: 2014-6-21 20:45
确实言之有理,初印象很重要,学习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淘汰
作者: 扎兰秘书    时间: 2014-6-23 10:58
果然有用 对新人绝对是学习和借鉴。
作者: 深海鳕鱼    时间: 2014-6-23 13:45
早看早学习,看的太晚了,走了不少弯路。
作者: 秦岛秘书    时间: 2014-6-26 18:16
好的,期待学习,期待学习!
作者: 草儿    时间: 2014-6-27 15:42
要取得老同志的支持和认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眼里有活”。
作者: Anthee    时间: 2014-9-3 17:07
#在这里快速回复#新进办公厅的秘书工作者,不要好高骛远,觉得自己年轻、有文凭、有能力、有水平,把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要甘当小学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作者: 清风    时间: 2014-9-26 23:34
谈的有道理,学习学习。
作者: 一道玉米    时间: 2014-9-27 23:01
办公厅立住脚需要仔细琢磨透彻
作者: $苦瓜蘸蜜^    时间: 2014-9-29 15:30
好文章啊,说的蛮实在。
作者: 豫小麦    时间: 2014-11-29 09:27
拜同事为师。要拜和自己工作类似、同期上岗的同事为师,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总结别人好的工作方法,主动虚心请教。当有人主动帮助时,要诚恳接受。当有人提出批评时,如批评得有理,要立即接受并马上改正;即使批评有误,也不要立即辩解,以别人是在提醒自己的心态处之
作者: 谭又又    时间: 2020-4-26 14:52
习惯等“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见诸于文字可以看到的;有的是无形的需要言传;有的则存在于人们心里,只能意会。这些“东西”,大多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看了参考书,就知道秘书工作是怎么回事;看了文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