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9 |" ^3 }+ e# D& I& Y 这些“两难”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稳妥处理,努力把风险和代价控制在最低限度。但是,综合权衡,把“蛋糕”更多地分给民生,功在当前、利在长远。首先,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在国内市场,国内需求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期支撑;更高水平的大众消费“引擎”一经发动,中国社会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将进一步迸发出来。如果说,前30多年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话,那么,今后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就应该逐步转向构建“大众消费社会”,即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关键,是解决经济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牛鼻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次,投资减少可能会使经济增速一时放缓,进而增加就业压力。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会促进服务业大发展,而服务业会有效容纳就业,因此可能不仅不会影响就业,反而会缓解就业压力。其三,提高工资水平可能会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减弱等问题,但这种代价必须承受,并可通过形成“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来补偿。其四,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这将通过市场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会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也会有利于解决困扰我们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伪劣商品将失去市场)。其五,收入水平提高还将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总之,调整分配格局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现在恐怕很难充分估计。# ]: v0 D! F. `" z2 C- r I
$ B; K* _4 p( \( ~7 y: f4 L (三)社会效应 : j% q4 ?- i# v) d2 t( g# Q$ E ; j" A; F2 ^7 A l! {7 i5 M 当前困扰我们的大量社会问题,如蔓延至各领域的腐败现象,居高不下的各类犯罪,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坑蒙拐骗、制假贩假行为,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频繁发生的各类矛盾冲突、群体性事件特别是“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日益突出的仇官、仇富心理,各阶层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等,都与贫富差距过大密切相关。现实中,触目惊心的两极分化现象、少数人的一夜暴富、冰火两重天的消费水平等,对社会心态造成剧烈冲击,引发普遍的心理失衡,导致各种各样急功近利、巧取豪夺、铤而走险、发泄不满的行为。可以说,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两极分化,是产生大量社会问题的总根源。根源不除,单靠思想教育、社会管理等工作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7 m8 e8 o, n, |, w# D8 H5 w9 | " J N7 |! A, d x& f 上述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要顺利度过这个问题多发、矛盾凸显的阶段,关键是要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社会结构,即“橄榄型”社会结构。“橄榄型”社会更稳定、更和谐、更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V+ Q5 Q( ?; K1 b' X7 S* ~: v
$ @7 R9 Z# D: Y9 O 六、确立民生优先的发展方针,鼓舞和激励各族人民为过上更好生活而奋斗 3 G7 n4 X; H7 w+ ?+ C% r- s1 x* m: f" |( Y: `! L$ M
党的十七大明确把“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抓紧落实、确保兑现。调整分配格局,要有紧迫感,应抓紧研究制订“路线图”和“时间表”,既要稳步推进,又要在三五年内见到明显成效,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应确立民生优先的发展方针,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社会财富适度向民生倾斜作为重大政策提出来,以进一步振奋起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巨大热情。 . b+ n' X$ L* S/ h# D( k9 v+ C5 }: B
调整分配格局要有顶层设计,主要是安排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切好“蛋糕”。把“蛋糕”更多地分给民生,要有大的决心,舍得“牺牲”掉一些GDP,少上一些项目、工程,少盖一些高楼大厦,缓建一些高速铁路、公路;更要有缜密的研究和设计,深入系统地研究制定政策,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要求,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真正使“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并重,真正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4 V9 d) N/ `3 ]4 R+ M5 v6 o 6 W$ A; D/ O2 |8 H& q 在切给民生的“蛋糕”中,很大一块应切给社会保障,这是现实可行的选择。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率未过半,是我国不同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突出特点。我国人口的一半多还在农村,农民收入提高不了或提高不大,其他社会阶层就不好办。农民增收不能靠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那会推动整个物价上涨,必须通过政府各种农业补贴、进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来实现增收。分配不公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各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整顿规范分配秩序难度很大,而放任不管只会使问题更严重。也正因为如此,完善社会保障就成了普惠大众、全面提高民生水平的主要着力点,农村尤其如此。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备,问题很多。除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外,应以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四大领域为重点,大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住房保障体系还需要重新建立。既要全力提高覆盖面,又要着力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规范分配秩序等工作才好做。 t2 B, B# S, ?6 N$ u+ z3 p8 L( g
$ a+ p0 M, \3 O" H0 k$ n+ e
只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全社会工资水平,让收入分配向普通劳动者倾斜,才可能构建起大众消费社会,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内在动力。工资是普通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如果工资性收入长期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是说不过去的。广大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不起来,遏止和缩小贫富差距就是一句空话。由于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50%,因此提高工资水平也会惠及农民。+ K5 @' N- J! B: Y6 e
6 n# \2 O' {/ w2 P9 r* s6 K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调整分配格局必须着力缩小贫富差距。税制是最基本的国家制度之一,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基本的手段。我国税务工作贡献巨大,但税制仍很不完善,税收征管中问题多多,其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对高收入者征税不严。一些富人不是依靠诚实劳动致富,而是靠炒房炒股、偷税漏税、廉价占有资源、经营暴利产业等方式迅速暴富,钱来得容易,花起来也不心疼,不是投资实业,而是挥霍性消费。对这些富人征收高额累进税,理所当然,不能手软。富人们应该树立明智的财富观,深刻认识贫富分化对自己并无好处,社会和谐稳定才符合自身根本利益,致富后通过依法纳税、投资兴业、捐助慈善等方式回馈社会才能赢得社会尊重和保护。税务部门是最重要的执法机关之一,也是最需要加强的部门,应当扩大编制,充实队伍,搞好培训,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同时要不断完善税制、税法,通过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均等化。3 z. q, k4 }! C- l U2 N2 X
/ U6 Q: n; e c3 U1 C* l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战略和政策,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成功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迎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 v8 U1 i: v5 Q- i% b, B) V: d $ [2 |$ s4 W- [( x1 S( ^" v&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