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P3 f2 r/ U0 ?+ {6 h* A39.“蜂拥”不能写作“蜂涌”。 2 C u5 W0 k+ @' o
$ a4 t3 ]# @8 Q6 ^; [) _! Z: y40.现在不少人常将“分”写成“份”。如“份内事”应为“分内事”;“有着特殊的份量”应为“有着特殊的分量”;“犯罪份子”应为“犯罪分子”。“身分”是符合字义的词,但因为公安部门发放证件时使用了“身份证”,这个词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不要写作“份量”。 " ?/ y3 I4 F2 l% m0 E! f
: c) _6 D R( E41.“肤浅”与“浮浅”。二者的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用得多。“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9 q& v8 J; H( o5 N3 s' j9 b5 ~ 4 u. h2 l# F) ]2 i42.“扶养”与“抚养”。“扶养”的意思就是“养活”,其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或晚辈。“抚养”的意思是“爱护并教养”,其对象多是晚辈。 , Q' P8 K) o: ` s( H5 Y4 z: W) t2 [" \; A
43.“复”不是“覆”的简化字。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0 B! n7 E; q7 L8 D* I
* _- U% J: g$ u3 w) q44.“副”与“幅”。对字画习惯用“幅”,而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如“一副对联”。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的汤药时,用“一服药”。 / F3 `- e9 p$ `- ?3 `) Z- T I3 k5 j
45.“伏法”与“服法”。“伏法”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能用在被判死缓及以下的罪犯身上;如果指罪犯认罪,可用“伏罪”。“服法”是指服从法院判决,如“认罪服法”。 : i3 }6 \# a' s, S' E9 Q, s( k % X, \% e; H) N/ A0 c- D+ m6 R( U6 }46.“赋予”与“付与”。“赋予”中的赋予者应是尊长高贵的一方,如“人民、宪法、历史、时代、组织、大自然”等。“付与”指给予、交给,所给的对象多是一般人或具体事物,所付的东西也多指钱款和具体物品。 3 f$ o2 O& i2 [# E4 {0 g
1 N9 n2 v$ _( F8 D: M; }/ E
G 6 k% Y' i# w5 h3 F; p0 c/ F' t( [
! e7 q. J& W. `
47.“竿”“杆”“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现在多用塑料来做,但仍沿用“竿”字。“杆”是指细长的棍状物。“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 G: ^) h4 ~* V4 v
; n X# \0 \* M/ ~: [
48.“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6 T& P4 k! ~2 d
% I7 k. ?( ]5 }3 \6 l; u8 y0 O
49.“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 S/ M8 q6 `0 H1 D6 h3 k
' ?* p# i4 i6 L1 E, P- E50.“该”。如“该工厂”“该学校”中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这样的通俗写法。 6 N3 P0 @" Z, ]9 M7 t; r1 V7 [; N9 [' J9 M
51.“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 - m1 o+ h' e, C ( L5 |5 K& W1 `, \1 G& q6 aH / u5 |8 X/ a# s& l; x* F+ c7 M8 W; Z0 Y% Z$ i! d8 ?6 i! o
5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0 b# U x: u. o% [
* a& p* F: n* B" {6 l7 j. R
53.“宏大”与“洪大”。“宏大”指规模巨大、志向宏伟,如“规模宏大”“志愿宏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 + _7 J% @1 [1 }% J- p0 u# A
1 |* l) O$ ^3 B) L" A# Q, P+ C4 y; z
54.“候”(音四声)与“侯”(音二声)。如“等侯”应为“等候”;“侯选人”应为“候选人”; “那时侯”应为“那时候”。“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 + M% d0 |* S& e# g ; G: _) \, `7 k5 b+ R) o55.“划”与“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规划”“计划”等写“划”。 % k( d8 R: _& ?
5 Q" ?( p1 G* I/ q56.“会合”与“汇合”。“会合”含有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如“三江汇合”“人民的意志汇合成巨大力量”。 0 a+ S* O# S9 K7 f1 s' I/ K9 y* M$ f$ c8 U4 V% o2 c" d0 }
57.“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也指因特殊需要而改变装束、容貌,如“化装成特务”。 . G$ J3 w. u5 D" R" K; x, Z. f$ ~" x: ?0 v6 U& J0 x9 ?
58.“荟萃”是指英俊的人物聚集或精美的东西汇集,不要写作“荟翠”。 % t8 v8 X5 d Q! ~6 v5 e8 P
- l S- h- Y- l" q7 p59.“轰然”与“哄然”。“轰然”形容声响巨大,如“旧楼轰然倒塌”;“哄然”形容人声又多又大,如“哄然发笑”。 3 S5 f+ D; W6 k8 U& s, W5 q8 A
; h2 {' @1 V5 e, _
60.“憾”是指失望、不满足。“震撼”不要写作“震憾”。这个词经常用作“震撼人心”,不要因为与“人心”有关就写成“震憾”。 z( O1 X8 p" |; |; n / t* d! b0 q& m! W. ]* PJ 7 h. |' d k) i, G$ w
2 Z+ C& r' P' E) J% h- Q$ [" [
61.“竟然”不要写作“竞然”。 3 B6 i* o [; ]0 u( f+ K1 ]- X
3 X: G4 P: d6 h9 l0 m
62.“竣工”不要写作“峻工” ,没有“峻工”这个词。 # J; S" Q: e& }7 {
) s& S7 m2 s6 }; S3 R) F
63.“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计”在这里指计划、安排、打算。 : Y6 y: Y* u, F1 B
a( J6 _8 e9 y64.“简朴”与“俭朴”。“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 U Z' N) \& t9 J4 s
% z$ c, T0 P2 l. m# B' e65.“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2 n# E5 }% Z u7 v8 H$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