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o( a9 f5 Z' f9 i4 G 每部分的标题如下: " X' y2 i" n) p- C( d% Z0 i. T (一)放水养鱼,鱼肥虾胖;. Q( K' g5 J, i5 q6 g( u- g
(二)为了贫寒者的笑颜;$ e% B0 Q' c- x5 c# M) [! K+ A# I/ U
(三)透明的权力; 8 e/ `+ I( l Q4 P (四)“挤点时间学习吧”。: l2 f2 ?" F2 L' ~
(正文与第一稿没有很大改变。)* y, v0 ]; G0 W F* J; _8 f1 ?* ]' A
+ F& w ~; d& n, I: L' A5 X 第二稿被领导和写作班子否定了,原因很明显,修改者只是在形式上采用了通讯的形象化手法,而且只是把这种手法运用在大小标题上,正文除个别地方外,几乎没有任何改动。这个实例再次说明,不分析语境,不从实际出发,套用任何形式、模式都不会写好公文,甚至会令人啼笑皆非。$ `+ a/ G M" v2 F1 ^& A" n1 a
( A. u. D4 y( }. B! y9 a" ~
通讯与通讯式典型材料是有区别的。通讯的主要功能是感动、激励、教育人民群众,通过对典型的记叙和描写,陶冶人们的情操。通讯的典型不一定是先进的、突出的,它可以写一般的或落后的,也可以写一件小事或普通的“小人物”。典型材料有总结的特点,如必须对一定时期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总结不同的是,典型材料还要显示出高于同类人或单位的先进之处。第一稿缺少先进典型性,即代表性、突出性不够。如果仅在表现形式上模仿通讯,甚至只改变一下标题,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会弄巧成拙。( i8 E M9 a. \2 q& 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