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市委讲师团讲稿: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秘网    时间: 2011-11-14 14:39
标题: 市委讲师团讲稿: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 D; }$ v2 ^+ |8 k. V$ ^, d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 @) U* t& D+ k0 y% m) c$ A2 T: ?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7 f3 b- C% r4 }0 ^& y  S7 |7 l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5 X3 d. Q6 A9 ~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K7 E5 o/ D! n4 J+ a; [* l
  1、全面总结成就和经验 / Y% N6 m/ I- z' X, z
  全会肯定了我们党在文化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1 a* Q, J9 h3 e5 G- {0 J; h  2、深刻分析形势和任务
7 _' t2 E  c% C: ]* M2 C4 x' t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 e& M, q( z, M. D3 j
  3、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 P1 W. c4 b3 ?/ _) B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 f" ~( b! @+ f' e
  4、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4 I( d( p$ D9 _% T9 r% E- y6 l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更多文章请访问老秘网,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9 u; @* O" I' Y! S' C# X
  5、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 }0 G: J$ j: F& j9 W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 n5 s) ^; C/ U/ ~! w# S( U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6 R& I. y  s& d$ _) J' n5 O) H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 G2 f6 d/ u; T' ^2 Z' ]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 k0 n; e! k, A- }3 s, _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H: Z0 i' Z' I* l0 T
  6、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6 C! n0 x- Y( q/ X$ t5 q' t
  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 O5 y  j9 \& }1 |
  ②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一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二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四要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五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六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 O" f6 Q- T3 E
  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要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三要建设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四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 q1 d# L1 b7 x+ _0 I2 f$ L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四要扩大文化消费。
/ k$ E8 Q, V/ z) C$ \  ⑤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J/ ]2 [/ G% B0 @* @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一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要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2 S9 G4 m# p- h3 x! }% v# C. i5 P! g    二、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 e  o( }# e1 A9 x! _+ |! y' E  1、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政治定位,“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同样,新时期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就,首次被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1 P- `' R  i( l* W3 w, p  三、市委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总体要求   R0 ?  O9 x1 @% U2 g# U
  深入研究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着力点、工作抓手和保障措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要有亮点。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挖掘出文化亮点,打造出文化精品。文化产业要有卖点。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走出去、请进来、留下来,打造出具有卖点的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抓好试点。要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干部群众通俗易懂的教育传播方式,在生动的实践课堂中,坚定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
) C* T1 _$ {. }
/ v: w' H) N% M1 J% K9 N* i' P: n% \5 F+ V9 l4 |! a
2011年10月31日 ; g& \1 q7 O7 O( t  a6 G7 m7 I4 m. Y
- r3 ^2 _4 ?5 ~& l5 Z

作者: 老秘网    时间: 2011-11-14 14:39
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 g' N( w$ r2 r: H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 n7 t! u: r& U9 g  1、完成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里面明确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次六中全会是十八大召开之前的最后一次工作部署会,于是研究文化改革发展便成为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 l4 c4 C2 G6 w2 G
  2、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全会已对政治、经济、社会作了专题研究和重要部署,这次全会研究文化工作便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 _: X8 [3 t, W; h, D9 k' x( q
  3、提高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综合国力既包括硬实力,又包括软实力。就硬实力而言,我们的GDP已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已达3.2万亿美元、“神八”与“天宫一号”已完成交会对接……。就软实力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面对美国和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严峻形势,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生存和竞争中赢得先机,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尤为重要。 + _; J: l7 g* ]
  4、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一是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利益格局多元化的矛盾。由于社会阶层的增多,贫富差距的增大,思想观念多极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因而出现了所谓的“信仰危机”。二是道德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10月13日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是一起典型的道德滑坡事件。事后,汪洋同志在常委会上呼吁: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三是关于改革的争论。“做蛋糕”与“分蛋糕”之争。温家宝谈政治体制改革。《朱镕基讲话实录》。 " W3 U6 M5 x& j% y; ^/ S
  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几个热点问题
' z( i" I4 V" p4 l  1、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要纠缠清楚它的定义是一件非常折磨、非常痛苦的事情。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制度等。《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5 Y2 I& _5 c9 Q5 F* ^+ A  “文化是天上的风筝”。“文化是上至国家下至个人的形象和脊梁骨”。“文化是一种感召”。“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文化是追求幸福的过程”。“文化是一种积淀”。
* Z9 r" f2 N6 p! X1 T/ w4 W$ L) T8 _' m! b7 s  2、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国防和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价值体系、文化形态、社会制度、国民素质、发展模式等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影响力。也就是说,不是通过强迫,而是通过吸引、影响、感召而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如美国西部开发时文化的感召、英国殖民者文化的影响、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成功等。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文化就具有这样的作用,它不光占领脑袋,还占领市场。我国从十七大开始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次又提出“文化强国”的概念,目的是增强竞争力、影响力,并呼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提高话语权、评判权、规则制定权,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由大国向强国的飞跃。 2 Z7 Z! T% M4 g; B4 |. X8 m) ]
  3、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切实负担起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
: L$ B1 b1 b" h6 Y  {% N% `  ①文化强国的目标。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二是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三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四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五是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六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 Q/ C; A7 Z2 F, @  O$ N  ②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五是坚持改革开放。
( f. j1 [" z4 r, ]8 e1 v' t  ?  ③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文艺创作,三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四是文化产业,五是文化机制体制改革,六是队伍建设。 / a) V& @+ c* a$ x
  4、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又称文化工业。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工业体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每一个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理解不同,对文化产业的命名也不同。美国叫内容产业,英国叫创意产业。 . \  O8 X# A+ ]- P1 J
文化产业的边际效应非常之大,它的盈利点和卖点是不一样的,卖点在文化内涵,盈利点在边际效应。卖烤翅的地方可能烤翅是不挣钱的,而是靠卖啤酒挣钱。“印象刘三姐”的边际效应就是阳朔的旅游产业由原来的4个亿增长到现在的20多个亿,原来阳朔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现在已经有了两个超五星级酒店。6集《星球大战》30年来共收获43亿美元,这条产业链包括50多个电子游戏、420本漫画书、240本小说、101套有声读物以及难以计数的形象授权、音乐授权、音像再发行授权,还有星球大战网站上因星战文化形成的忠实观众群和消费群。
3 _! S5 [0 I3 |: J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四是扩大文化消费。《决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六个方面的预期:一是市场准入制度有望进一步完善,二是产业的并购重组有望提速,三是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望增大,四是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可望加快发展,五是要素市场可望更加活跃,六是高质量的文化品牌有望层出不穷。
0 O  W/ v: |' y8 s) P$ H6 ~  5、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把文化产业跟文化事业分开,95%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进入市场,要改制。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开始试点,然后向全国主要省、市推广,现在已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阶段。 & d" V2 J) N- q& q/ K7 d; j$ P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x) L. v" ]: F6 b  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 k$ H& x( c7 p1 `: m% S6 s4 w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适应的现象。按照恩格尔系数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规律,在理论上我们的文化消费应该达到4万亿人民币,但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人民币。国际图联规定,5万人要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日本4.2万人一座,美国3.3万人一座、法国2.2万人一座,英国1.2万人一座,我国40多万人一座。再一个是电影银幕的数量,美国有4万多块,我们也就5000多块。 2 W4 x0 V8 i( I7 @0 g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次全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全会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5 @9 B! o6 H$ B( @  三、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贯彻要求   x, N' c: H7 t* w! b2 `
  1、贯彻要求:一是提炼“精神”,二是抓好文化民生工程,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四是打造文化品牌。
, g/ D: W7 l: W8 ~. t1 u/ X  ?  2、市委常委会:文化事业要挖掘亮点、文化产业要打造卖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抓好试点。
( u, s2 W4 H3 ?( H+ G) Y  3、市六次党代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广大群众享受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大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快推进文化体系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8 D+ l% j# |. K0 C+ J4 `# Q) U5 @

0 q! H( m# v! J9 {  B                                                                 2011年11月9日 ! V0 A% o* g: `; _$ `3 C0 u- K6 w- m

作者: Eleca    时间: 2011-11-15 10:06
支持!!!!!!!!!!!!!!!!!!!!!!!
作者: 若童心语    时间: 2011-11-16 09:39
支持!!!!!!!!!!!
作者: a13016652922    时间: 2011-11-17 00:02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 v; r8 B3 e: U! P" j6 B$ ]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 C$ K; ?6 l" V+ X4 h" d/ p  j& V% d' G5 y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 J& }: }" i  U. S* N9 C& @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j" H1 B. p3 D8 e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7 w7 Q, |8 s4 F3 g  1、全面总结成就和经验 ; ?6 X# m2 b: ?9 O  B$ A
  全会肯定了我们党在文化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7 ]* T% A1 [, w! C1 b/ u' s9 ^. g
  2、深刻分析形势和任务 ( N# O% v  p7 X, _6 D5 L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 D9 n" B3 ~" L
  3、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2 ?2 t+ c; N) c2 z: W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K0 y) Z, l, C  4、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7 O' f; g$ {4 L" W1 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更多文章请访问老秘网,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 h- o8 m* M& M  _
  5、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 x) z2 T) V" L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 J3 U( z( J) J; Q2 v3 e! U0 }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i7 Y) f7 p* J0 M2 X. Z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 |- R4 E0 s* R; i$ G8 n" H% b4 f$ A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x" ~( E/ D' `% I* f: E9 y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t( n8 x" S- Y) s+ i  6、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 Z  v2 }4 S3 w6 m1 d  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O* Y4 }' \, K. M! f9 v4 k: \
  ②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一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二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四要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五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六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 K8 ?6 {2 G8 |, T
  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要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三要建设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四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 v; s2 G0 L/ C! i- R6 i/ S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四要扩大文化消费。
8 I2 u* k) @: G  ⑤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i' F4 X8 E9 n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一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要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0 M" u) j* b) F1 T7 q
    二、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A) }* _, A( }0 F9 l: d0 ^  1、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政治定位,“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同样,新时期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就,首次被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作者: a13016652922    时间: 2011-11-17 00:02
a13016652922 发表于 2011-11-17 00:02
; Y3 m4 E& T8 E7 ]# R- k! L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p$ B/ m  t3 W: N; r) D  F/ x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 ]4 K1 }( W- @, _0 ^& p/ `! l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 L! s% l* z* L) }2 E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 ^7 F) _3 y5 U- s( j$ Y- I0 V5 i" P3 T4 ?0 d# l) a+ J2 y* @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4 k% n' [7 v" P. X, {2 T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J$ _1 R! w# Q1 p$ o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 l$ z. V$ b; L. J6 S% m
  1、全面总结成就和经验
, A- q; o0 n7 b5 O  全会肯定了我们党在文化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 [6 C! {2 {& Q9 D6 F9 ]1 D; M  2、深刻分析形势和任务 $ t$ |$ m* }0 A9 M5 Z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 A' G+ f, ?8 b1 {  p  3、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1 L: F( i& M) A( {+ J: `7 J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_5 p1 _, U0 @$ @  4、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 ~; j8 s1 {0 Z. A# X' X+ V' _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更多文章请访问老秘网,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 f- T; ~, |% L9 S0 b3 k3 W
  5、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 D6 {% ?: M$ @' V3 ^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5 K& |4 v7 J: B$ Q; S5 [" R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b2 P' o2 D) v8 O& [0 I  n* m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 x5 ?5 D. t5 s3 Y' Y& n1 g$ T4 w6 o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 K( F8 ~* j: t. E, W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7 C5 [5 o% K  N5 |& O
  6、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7 P7 j) t! K, ^# y  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o9 o9 C" M, y$ z' R- [9 t% |
  ②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一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二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四要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五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六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7 M: ^! h% U" r8 U9 Q& s  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要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三要建设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四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 J3 g0 a+ I  U2 o/ n) G9 R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四要扩大文化消费。 # ?  ^, Z, v  F- H9 O- N. U
  ⑤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j9 P9 q; G( H3 Z8 o& I1 j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一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要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5 Y& V& k8 c/ Y5 I" h, C
    二、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4 v4 f1 ~' I. G  ]3 ~  E( N
  1、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政治定位,“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同样,新时期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就,首次被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作者: a13016652922    时间: 2011-11-17 00:03
文章内容对于学习宣讲很重要。
作者: jeffking0412    时间: 2011-11-20 19:57
这个材料好!早点出来就好了……
作者: 书中自有黄金屋    时间: 2011-11-21 00:08
很好的材料,感谢分享!
作者: 2011xtk    时间: 2011-11-23 20:03
a13016652922 发表于 2011-11-17 00:02
& }- g+ D3 w& R1 G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N& E' o4 j$ l6 k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U4 e3 u/ y% \& Z4 [这篇宣讲提纲很不错,学习了!
作者: lxh20050661    时间: 2011-12-1 15:41
很好,很好,值得学习
作者: chenye7979    时间: 2011-12-8 10:36
偶来学习学习!{:soso_e102:}
作者: qiang228    时间: 2011-12-26 11:04
市委讲师团讲稿: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学习一下 呵呵
作者: stpzt001    时间: 2011-12-27 11:12
在新形势下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者: 笨笨球    时间: 2012-6-3 16:27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新疆-秘书    时间: 2012-7-26 10:41
理解到位,认识前面,想看一下全文。
作者: lmjtchenpei    时间: 2023-2-8 07:17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要深刻领会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