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老秘谈常用公文“意见”怎么写及写作技巧 [打印本页] 作者: 陕西老秘 时间: 2011-11-27 10:01 标题: 老秘谈常用公文“意见”怎么写及写作技巧 本帖最后由 陕西老秘 于 2011-11-27 10:02 编辑 - S8 m4 z1 V" e; O $ o$ Y% W% Y5 x: q8 C* f8 T& O, W 一、“意见”文种的溯源% I& P6 k* o6 G, o+ t3 N6 }+ Z$ v
4 ^( Z- A( o. C6 t5 ]5 L7 V 3 K% a; w5 Z- _6 Y2 @- C# f
3 h' [$ W* h- `8 C( k 历史上,党和行政机关公文中以“意见”作为标题的公文并不少见。但当时“意见”并未被明文确立为法定文种,因而常常以“指示”这一文种形式下发。 ! c3 |$ l1 m3 [" b 1 P0 w4 e0 j' | 1996年5月3日,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名义印发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规定了14个法定文种。其中,不仅列入了“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的“指示”文种,还并列了“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意见”文种。这,是“意见”第一次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机公文关法定文种。% N0 d+ W) X0 o
. W- ~+ E7 A' h7 }- C! R5 E4 l
2000年8月24日,以国务院名义发布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为现行《办法》),将原先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原《办法》)中的“公告、通告”文种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并列文种,又删去“指示”文种,增加了“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意见”文种,取而代之,成为正式法定文种。因之,行政机关公文文种从原《办法》的12种增加到现行《办法》的13种。这,是“意见”第一次被正式确立为行政机关公文法定文种。; ~- z, g$ F3 d g. w
# ]3 T. i) r$ D3 @ `1 \8 X& v) _% z
1 r. g- k$ n7 e* f
二、适用范围与行文方向( k& i8 m+ W# q
1 r; G* w$ H3 w7 m. }* {0 n
$ P# _% J. F' Z, w/ e
5 O. B, }/ {2 t- z& U. o 1.“意见”可以是下行文 3 Z: F3 l: V; B' O7 c+ V w 5 f' V* |; e* H2 h+ Y 比较现行《办法》关于“意见”与被其取代的原《办法》关于“指示”两个文种的定义可知,现行行政机关公文中的“意见”也兼有过去的“指示”的职能。因此,所有相对的上级机关都可以使用“意见”。5 b7 c6 n1 A a2 B
a0 y# U3 {0 M6 q 作为法定文种,“意见”在行政机关公文中刚刚使用不过四五年,尚未发现文种混淆现象。但在党的机关公文使用中,“指示”和“意见”倒有分工不清的事例发生,应引起鉴戒。现在,我们正在精心打造“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共产党人时刻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行政机关公文之所以去掉“指示”,增加“意见”,就有营造民主协商氛围,防止上对下硬性发指示之意。所以,在使用“意见”时,应不忘这个初衷。) N6 P% i6 f9 u( }
7 X8 z( {4 D r3 l6 i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中央一共发了7个“一号文件”。检视这7个“一号文件”我们发现,虽然它们都是下行的指示性公文,但文种却各个不同。前5个中央“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发〔1982〕1号)、《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发〔1983〕1号)、《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发〔1984〕1号)、《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发〔1985〕1号)、《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发〔1986〕1号),它们都是以中共中央批转《会议纪要》的形式或者是以《问题》《通知》《政策》《部署》的形式作指示,文种是“强制性”的“刚性”的。最近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都是以《意见》形式作指示,文种是“商榷性”的“柔性”的。 , e. A) Z- J K- x, [* u2 z& {4 r) s6 g' X5 I
表面上,这只是文种形式的一种变化;实质上,文种的不同选择,意味深长。它使我们从深层次认识到,为什么 “意见”的适用范围与其涵盖面会这么广泛。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行政机关公文中去掉“指示”文种,因此原来需要发指示的文件,常常要以“意见”下发。另一方面,由于党风和机关作风的深刻转变,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自觉选用偏“柔性”的带“商榷性”的“意见”文种,对于启迪我们各级机关一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人民政权,由衷注意亲民、惜民,公平、公正、公开,更加务实、更加人性化地进行公务活动,更加平等、更加民主地指导公务工作,意义深远。! ^! n( R$ X# i& H- r: O% ^
) V: M) C$ J4 N, q' o+ y - Y+ v5 _) t- H) C0 a6 |7 u 此例“意见”主办机关是省委办公厅,发文字号是省委办公厅序列的“苏办发〔2005〕12号”。因为标题中已经标识发文机关名称,故而圆括号中不再标识发文机关名称;因为主办机关是党的机关,发文字号按党的机关序列编号,所以成文时间约定成俗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 v# D1 c; I5 C3 E 0 H6 T; h- n) ^ o 2.主送机关! e8 V/ T# N6 k/ }4 q; E, }( S+ h
' B" k9 B* v/ Y d! K. L 与其它法定公文类同。或者用机关全称,如“江苏省人民政府”;或者用规范化简称,如“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省政府”;或者用统称,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各有关单位”等。; N; t; e: A. h4 B
; s* t0 n3 \& I. z/ d
也有的“意见”公文不列主送机关,将公文送达机关一概标识于文后版记之中的。 ) W! n! F( k/ b5 o ; T( H6 i9 P1 j& p( }6 o. r 3.公文正文0 x; E" H" x8 E0 D2 J& y- ?$ E
: ^% w2 T7 M0 F9 B t “意见”正文一般大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况概述(缘由),也就是简单介绍制发“意见”的起因和背景。这一部分一般应简洁,但要视意见内容而定。二是意见内容(事项),是正文的核心部分,应该详尽,观点鲜明,注意针对性、指导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具体可行性。为了清晰,可以分作若干方面进行阐述。. z# ?2 U+ X4 ?) B4 m2 i
$ c8 i0 u6 d+ G( E
譬如,测绘局、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署《关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的意见》(见例文1),情况概述部分很简洁,只有一个自然段,110字,说清楚了“意见”制定的两个依据和四个目的,然后以承启语“现提出以下意见”引出三条具体意见,条分缕析,总共1567字。情况概述部分与意见内容部分的比例大致是1:14。& ^( S _: q E" S/ x% d
; ]! A4 W: v+ a* x& q7 g' G ' u8 d" t7 e' u# o,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