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G2 u [+ n {& o2.无论一家两家请示,批复覆盖、兼及所有相关机关、部门/ ^" ]3 A% o% m( r# g
) X6 w0 b5 {) e* \3 w7 v+ W" N即根据隶属关系,使用“批复”文种,不仅答复请示的机关、部门,同时覆盖、兼及有关机关、部门。目的是使所有与请示事项相关的机关、部门,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批复事项。3 V- P% K$ w$ t
7 K) B! T, H o
例如,2006年10月27日《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116号),告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气象局、建设部和环保总局《关于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请示》(水汛〔2006〕31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请示公文制发机关为国务院所属5个部、局(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气象局、建设部和环保总局),批复主送机关、部门则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7个国务院所属部、委、局,即除5个联名制发请示公文的部门之外,增加了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2个部、委。这是因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落实,需要靠相关地方政府与国务院所属部、委、局齐心协力,才能做到项目落实、资金落实、物资落实、人力落实、计划落实。 ; F& {: U) R1 v2 U5 i' | |; V8 x8 k7 S( s
再如,2008年7月21日《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62号),告知:“水利部《关于审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请示》(水规计〔2008〕22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请示公文制发机关为水利部,批复主送机关、部门则为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2省,广西、西藏2个自治区,上海、重庆2个直辖市),11个国务院所属部、委、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 s" e& T q9 b* q: u$ F4 b7 s
4 B, ~2 t2 t/ X; T3 H" a9 }. \$ {% _请注意,上述各例国务院所作的批复公文,虽然使用的都是“批复”文种,属于下行文,但其行文格式却无一例外是信函式格式(国函〔2011〕××号),而不是文件式格式(国发〔2011〕××号)。这表明,它们发文字号之中的“函”字只是表明其行文格式是信函式格式,与表明平行文文种的“函”虽为同字,却风牛马不相及。 6 Z- s4 m. N3 l1 T w, p2 S: n$ t [) f1 y! }
二、根据职权范围确定的行文关系 " p5 R T2 V# j* b) G$ P " L1 C6 _5 l! v D/ F行政《办法》行文规则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规定“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规定“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4 ^; I2 e' Q' w' h. j; S7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