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q. T5 b! f( Q! a, B% c. E ② 以“公告”代行“通告”。 * d- }6 L% Q& k, L4 E+ d 具体表现为,是凡公布性事项,事无巨细都用“公告”。# l+ v% q R) O# O h8 m9 v
如公布营业时间(见例11)、通告景区管理临时措施(见例12)、要求拆迁村民(居民)办理选房手续、甚至用地迁坟等等也用“公告”。显然,只要我们用“公告”定义对照衡量,就明白这几例事项无一是需要“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 }) j% j2 @( t2 @& E/ [ 【例11】( i6 ?6 u. z/ t7 b/ c
公 告 |$ [) Q$ t" w
南京日报广告部春节期间营业时间如下:5 |$ l+ l' s- q
1月22日(年初一)休息) S' i2 y4 i4 b* I% G3 o8 j
1月23日—1月28日(年初二—初七)下午2:00—5:00: K/ A1 ?$ Y8 i5 A. W, J
欢迎新老客户惠顾。2 x# Q# ]5 i* ^4 H( y" ~) ^3 G8 `
南京日报广告部7 f7 r3 U! V( d
2004年1月21日2 K+ T, Y+ |& l. q: v% K- F; _
【例12】 , H, C% E' H3 z! o% _公 告 + h: @0 D7 C$ b! g, j* i+ Y9 L 为确保南京梅花节主会场梅花山游客赏梅安全,2月20日至3月l5日期间,对明孝陵景区实行封闭管理。, Z: ]4 R' \ O' S( h2 B
特此公告- R" @8 b. J# b c3 o2 ]
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组委会 6 h+ n+ L) o, R+ b; r 2004年2月18日; y0 b7 c5 {' }# U: b8 B$ }- r
3 q: v9 I- h. o: j ^
! q1 E, j, N0 ~4 P: A- y$ [& k 2.滥用“公告”的其它例证 4 Z( l4 V. S) {# l3 P: T* z% T% c4 N : {" | u. a9 M9 G 1 H* k5 c5 f1 Z/ a: Q. N& [ 类似的不该用“公告”而用了“公告”的例子还很多。我们从地方报纸上可以信手拈来。譬如:$ q1 ?" ~2 R3 s
) [/ x1 A- A* U- z' ?
4 }% A# ~3 p' w! l9 V7 \
① 涉及局部范围、部分人众、一般事项,可以用“通告”“通知”或“启事”“声明”“申明”宣布,却用“公告”形式“广而告之”了。 ; a- }+ L2 H" n$ v/ L 如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为在全省建设银行推广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决定全省建设根行将陆续暂停部分业务,有关停业安排的《公告》;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要求交通违章驾驶员参加交通法规和道路考试的《公告》;还有南京市浦口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原浦口、江浦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已经合并,其债权债务由合并后成立的南京市浦口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承继的《公告》。- v/ w* K% P" s) @0 m
, B- E+ o0 n4 E) V7 Q. y* g / D8 F5 x" _! l1 U ② 有相对比较重要的事项、涉及人员和范围有限、无须向国内外宣布的,用了“公告”。 9 h1 e/ v. N0 Z+ h5 U" i/ W 如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决定解除与某个物业开发公司签订的某号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公告》;南京市建筑工程局告知开始进行南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公告》;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告知开始进行《南京市报废汽车更新补贴资金发放公告》;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告知南京市市民,因道路封闭施工七条公交线路调整的《公告》;南京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接受社会各界和公众监督而发布的《南京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NANJJ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接受上市辅导满半年的公告》,等等。0 m& ^8 X$ M6 g/ U
6 N& B5 c* C' D: F d/ w 六、“通告”使用也不可随心所欲9 @* x+ n8 L' R/ w' ]0 i, ]
“通告”的使用虽然比较宽泛,也不是“万金油”,也不可随心所欲,使用过滥,把一些本不应用“通告”发布的内容用“通告”发布了,或者本应以“通告”发布的内容却用了《通知》等其他文种。如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的停水、停电信息就不可以以《通知》形式发布,只能《通告》,因为“通知”是下行文,即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时使用,而两家公司与广大市民之间是厂家与客户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怎么可以向全市民众下达“通知”呢?而“通告”正是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向全市人民告知局部停水、停电一事应该用“通告”。 E% f2 i. {" p3 S
再者,本该用“公告”发布的内容使用了“通告”,也属不当,不严肃,不庄重,不权威,会减低公文的法定效力。这只要弄清“公告”“通告”两者的异同即可。同者,两者都是“公开”发布,都是法定事项公告与法规性通告,内容上有些相似。异者,要想区别开来,关键看其发布事项重大的程度、发文机关级别的高低、受文对象是否需对外。文/龚仕文9 I% K3 F" i9 H9 u0 j6 p; Q+ i8 v5 E 作者: lvchx0227 时间: 2011-12-4 11:54
fichanghaofeichanghaofeichanghao作者: 春夜晨露 时间: 2012-2-18 15:52
老米就是老米,领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