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常用公文术语汇总及解释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明学习网 时间: 2012-1-11 15:01 标题: 常用公文术语汇总及解释 常用公文术语汇释(一) ! B O: y2 B, ]; y2 ?" b9 | 1 }8 H) D* `, p4 l. a1.〔案〕记录、存查的意思,也指专门办理的案子。 ' t. [; C* c* p! z$ D2 j0 X1 B7 u$ H, \& A. T
〔在案〕已列人公务处理记录。例:关于改造“三级跳坑”住房的问题,市政府已记录在案,不久即可拿出改造的办法。 ! ]( k' t. f' ]2 |; b
5 A- i/ c7 B' Y* S7 w
〔备案〕向上级做出报告,以备查考。例:中层干部可由你厂任免,但要报总公司备案。 5 f; Y2 r u. ?* r8 Q
+ n u0 Z# b% Q4 D, s〔议案〕提供审议、讨论的专门问题。例:此次常委会的议案共有三项。 % M) Q) H$ J$ s y
7 l1 `# Q2 {! q5 h4 k
〔案牍〕〔文案〕公务文书的别称。汉朝时管公文称“文案”,明朝时管公文称“案牍”。 : H7 w9 Y0 z8 D# {3 [* y" j1 X) Z; Y
2.〔按〕“依照”的意思,如:“按章纳税”、“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去做”等。 4 i8 S. u' F8 \, Y1 i2 |+ _
' A& \7 E1 f% l) s2 i' l0 A
〔按期〕依照规定的日期。例:今后凡发生大事、要事,一律依照《大事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按期、按要求如实上报,不得有误。 & Q: h' Q, P: _. s% A# X. S: _/ r7 t8 l
3.〔报〕陈述、告诉的意思。 0 C0 [! s, Y, d# d 0 j, K+ k: N! o8 D5 F3 L9 D〔报请〕向上级行文请求解决、答复、批准某一问题。例:对此间发生重大问题的处置,事先一律报请市委审定,不得自作主张、擅自处理。 ( a+ I" t6 K3 F [9 c
4 C; e5 u: }( E9 Y3 t( D〔报经〕“向上级的报告已经由”的意思。例:我地区《关于××体制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政府核准。 ; R, H1 O' m8 c- N; C
) v0 ~9 M, ?8 R) Y% f
〔报送〕向上级呈报。例:现将分局《一九九O年工作计划》报送市局,请予审示。 + Z% a3 i% R* ]* R
% L b3 \& B) n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批准。例:关于党委班子的人选,将另行报批。 1 E8 Q/ c) W0 Y5 ~7 t- q6 ]8 c / u8 M# I- F2 c! I* b4.〔颁〕“下发”的意思。 * I5 j% W9 C3 b2 S3 S + N, [0 L8 z; @〔颁发〕发布、授予。如:“颁发文件”、“颁发法规”、“颁发奖品”、“颁发证书”、“颁发勋章”、“颁发奖状”等。 0 S5 ?! s: Z8 Z5 Y8 N" z3 q/ d 3 p: s7 b. Y. K" M〔颁行〕颁布、施行。多用于政策法规的颁发与贯彻、执行。例:居民的身份证,由公安机关负责颁行和管理。 ( H" f9 J2 f2 |7 l$ h9 F& o 2 T# a% l6 s! n' U9 r3 r4 G& D) y Y5.〔本〕“自己”、“现今”、“按照”等意思。 [$ b6 l V( H% ~/ I7 c" W; A* r% C" b% V
6.〔必〕必须、必要的意思。 , [. {. P+ M1 c) p+ T( W: j9 @1 K! X; u6 O% u7 U, _7 o7 V3 V
〔必须〕表示事实上、道理上的必要。带有指令性口气,一般用于下行文所讲主张、提要求部分。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对经济投机诈骗犯罪活动必须引起严重注意。” 3 ?8 `$ i, R' k7 v8 t9 E/ d
* r4 t/ G# w" E1 X8 U, R* g〔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例:组织现岗的文书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文书、档案知识是加强文书队伍建设所必需的。在使用指令性口气时,应用“必须”而不要用“必需”。 & {, Q8 I" h+ H
! {- j3 \6 p4 [# C6 @〔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例: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 ?* A1 s1 e5 Q; \& p
7 i. L* a( r+ X2 v. i
7.〔布〕宣告、公布或布置的意思。 , O5 \* \0 v9 J' |8 u% W P; o' u8 V$ ^/ b' K
〔颁布〕颁发。多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公布用语。例;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57年7月止,由中央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法律、法规共有4018件。 , ]4 ^6 m: a# i* q/ F' t
& a) ^( {3 ]7 z
〔宣布〕公开发布。多用于命令、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公布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于1988年4日12日宣布第二号主席令。 0 j% ]) P8 _- R) w n- d' u3 \
) G3 b* B2 \3 G: N〔拟于〕“打算在”的意思。例:拟于本月下旬召开全市增产节约动员大会,望各区、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H. Y! n6 V- n0 q4 c. b& s# W % I. P3 N! G( ^% q' k〔拟定〕草拟、制定。“拟定”与“拟订”的区别主要有三:一是前者适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后者适于微观方面的事宜;二是前者适于大的场合,后者适于具体场合;三是前者不仅含草拟,还含有定局的意思,后者主要指草拟,不含有定局的意思。 * x1 O& F+ V1 f1 ]( F8 }" E; b 3 F1 K8 }- ] ~〔拟议〕草拟、事先的考虑。例:我厂今年工作计划正在拟议之中,不久即可定局下达。 7 m& j o4 l& K- \( \& m* Y1 a3 @1 \2 y
35.〔批〕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来文、工作所表达的文字意见。 ' K* S; j; G7 F) ?: ]6 B8 L! o
9 O& f' q2 m8 D* t; E
〔批示〕对下级报送的报告、计划等非请求性文件所作的文字批注。例:你局关于加强税收工作的情况报告,专署领导阅后已作了正式批示。 $ ~. g$ U E3 z
6 E+ P7 Y. Q/ n3 w+ u) x〔批转〕对下级报送的请示、报告等文件,认为具有普遍参考或执行意义,从而加注文字批注后转发给所属单位。 7 z( b. k0 @( I4 S6 `4 ^! k' u& }6 l p2 U
〔批驳〕不同意下级的意见。主要表现为明文批注不同意。例:关于新建“渤海大厦”一事,业经市政府批驳,原计划应予撤销。 / g+ c# L9 @9 w % }: E; f9 X( E0 A〔批语〕批示文件的话。 6 c3 r$ ^$ Z- L3 \$ d. i u # t6 k- p3 A8 _4 A' Q. w; W〔批阅〕对下级报送的文件进行阅看、审批。 $ q3 V, t% z: [. S" H5 a! D t5 U
& W% X5 t5 K3 W5 d A- a& u
36.〔启〕打开、开始的意思等。 Z8 [ b% u }. A ]5 A Z
. R- {. K* l+ I〔启用〕开始使用。例:从即日起启用新的印章。 6 I; T# H( \" L4 H " ~* v3 B5 D; _〔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启示不是文种,不能把“启事”说成是“启示”。启事是一个文种,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墙壁上的书面材料。 7 P' p' g. m, t9 r h0 b7 t! j5 v0 t" @, M
37.〔请〕敬辞,公文中主要用于上、平行文,如“请求”、“邀请”等。 / {, g: Y; `. n4 ` 2 s' s. {3 O* Q) e' D% t% i& i〔请予〕请给以的意思。属请求性用语。例:上述意见可否,请予核示。 7 R8 {) I+ }8 Z- v
& `5 [% a9 u8 F+ t( U
〔请求〕请准所求的意思。例:以上想法请求领导予以批准。 7 Q" W3 A# Q2 e7 }* v5 X* R , @, O. }+ s$ y" U; _, E! w38.〔日〕“每天”、“一段时间”等意思。 6 a: c& j1 {* W2 ^
$ {: r" u' b8 S' y* N! e! `& c
〔即日〕当天。例:关于市委六届三次会议的闭幕消息即日见报不误。 3 H \" ?; u+ F4 o+ K1 j. m* N , k; T" R, }% |" {& i$ n1 i' M〔日程〕按日排定的办事程序。例:各级党组织要把安全保卫工作纳人党委的议事日程。 , D9 T, F- b* l6 U6 r4 e0 r# }8 p' O+ F
〔日内〕近几天内。例:第六届全体职工代表大会,日内即可举行。 2 e! A" v& w, ?% O
* ~. S8 @ K3 `/ H% Q6 Z: D6 }& Y
〔日前〕前几天。例:关xx工作,日前已做了布置。 - B& ]! j( \: u/ x+ V5 y" j3 r. E. d2 e) E% b8 i
〔日志〕多指非个人的日记,如工作日志。 / D7 J& B. C9 w9 y/ e7 l! C- v- | ) X. j3 m' Y( s) k" N+ R39.〔冗〕多余的、烦琐的意思,也指繁忙的事。 $ s5 l# d, A+ ~) V! O! z+ N: d r) h2 N
〔冗笔〕指公文中多余的笔墨。 7 C4 F! x2 A& J$ t. K g5 a& J! l c5 b' P# l! h
〔冗长〕指公文写的废话多,拉得很长。 9 C/ K4 h" D5 P N" l3 h- b+ i # l, I- _% U! f) N8 ^: _6 a〔冗员〕指机关中超出实际需要的多余的人员。 6 f& S6 c6 [9 i7 I( N / [# I3 P* ^) y( \/ ?" S〔冗杂〕指繁杂的事物。 + }% _( ~* I. }% r9 W
. C) Q. \. \4 R, ?, g〔拔冗〕客套语,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例:务请您拔冗出席本届会议为盼。 + J% ]- m" l" Y- w* W2 H) A# q
+ \4 o3 d: W7 n$ w2 ?
40.〔审〕审查。 5 {! h" ` U* `! a) u, R+ h2 m& Q$ O4 |* ~9 r$ }
〔审订〕审阅订正。例:请办公室对此文稿作进一步审订。 ( r* C# E& B+ W$ d7 {3 L% h3 H# A) ^9 I z7 F' S3 e* S; h- @) Y, h
〔审定〕审查决定。例:同意财务处的工作计划,请李厂长审定。 ' }* s0 Y2 t: [' v9 Z3 Y4 Q6 q2 }
〔审核〕审阅核定。例:对安全办公室的经费预算,请财务处审核后拿出初步意见,一并提交厂长办公会议审定。 7 @; l9 r# A& F# E+ K
& \) _/ C" K1 |! A& \5 s% M& T
〔审批〕审查批示。例:现将我局《一九九三年工作计划》送上,可否请审批。 1 [3 N& v7 ?8 f* {2 y1 w3 K 3 N( B( r% s3 V' A; T〔审议〕审阅讨论。 * a) b; b; c) e( C& \2 v- s
4 `2 D* y( f' @ P8 ~0 D〔核示〕审核批示。多用于有关经济方面请示的结尾用语。例:“……以上电视转播塔共需投资四十二万元,可否,请核示。” + E+ p: w3 G# v W: M8 A: ~* D7 a! I& G: P2 @2 [
43.〔是〕肯定,属判断词。公文中多用“是”以表示肯定判断。例: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召开这次会议是完全必要的。 % G$ {' w( M8 R( ~1 r# u : k& Y6 W8 J! Y, S* F〔是否〕公文请示的结尾用语。例:是否可行,请批示。 ) Y' K r L+ y. Y& z. _, m, P B( z( _; L
〔是非〕正确与错误。例:要明辨是非,即分清事情的正确与错误。 & G3 F7 i, @) `' f' n& i& r
2 F- j- {2 C; h1 \# z2 E+ ?7 ~44.〔事〕“事情”、“事故”、“从事”等含义。 6 W0 T2 c: l! l' j9 k
! L: S' X* T) f; c/ d1 Q! _〔事故〕意外发生的灾害或带来损失性的事情。 2 R% X# O$ a0 W9 p/ x 7 k3 O) T$ Z7 \( ?, Z〔事宜〕关于事务的办理。例:有关六届四次党代会的筹备事宜,已经着手进行。 # |; `( Q0 t7 F) i' F 1 T4 e2 l( A: `- S45.〔随〕“跟”的意思等。 , _' t( j2 |/ Q0 A/ I
! F, E H3 ?9 ]$ A" O
46.〔特〕“特地”的意思。常用于公文开头与主体之间的过渡。例:“特通知如下:”、“特决定如下:”、“特作如下决议”等。 7 K9 ^" [3 i2 p/ [$ {2 O* \! ^5 |$ I, n
- b4 f% _# T) q# [7 o〔特此〕“特地在这里”的意思。一是多用于公文由开头到主体的过渡。例:“特此通知如下:”。二是经常用于“报告”、“决定”、“通知”、“指示”的结尾用语。例:“特此报告”、“特此决定”。 $ A7 {) T* h& s: A4 k" U/ d, F! H% p
47.〔条〕“分项分目”的意思。 2 r" v, e: |$ {- R# ~* C ; e% k4 ]( p U1 x9 K( z〔条款〕分条列款。法规性文件分条列款的项目,如第一条第二款。 % n6 i/ q* W" r e9 d
' G% f1 I9 s4 z) I" r〔条文〕法规性文件分条所作的说明文字。 7 K8 o$ U8 J) D! e3 Y
; {" k9 n; J2 [, _+ T: O% y
〔条目〕法规性文件的项目,一般划分为章、条、款、项。 ! X6 `7 u! n9 v) A+ N+ \9 D L 6 D, C& H. N1 j! }. u: ~% p4 C48.〔望〕公文中使用的“望”,多含有“盼望”、“期望”的意思,多用于公文的结尾。 $ C- k6 ]7 f/ m* \( @8 O( `/ r0 U, t1 q" @. z3 W3 o
〔望即〕希望、立即。多用于下行文,属期望性用语。例:接此通知后,望即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 f: U; K1 c' { 7 j% W( a( `, ~) l. @〔望请〕希望、请求。多用于上行文。例:对我们的要求,望请领导能尽早一点给以批示。 & D' J/ N+ Q, c9 |2 h! W! O7 @1 T2 D& g2 D4 P; M
49.〔为〕表示目的、原因的介词,多用于公文的开头,放在某一句子前面以构成目的句。例:为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防止劫持、破坏民航飞机的破坏民用航空设备事件的发生,特通知如下…… " k4 |% r5 E8 ^% h0 G) \! ^5 G" U6 F. e! L$ x
〔为了〕与“为”的使用相同。例:为了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特制定本条例。 7 u8 N. ?- d$ N: C# Z9 N
( D$ M& [7 X: ]* ~" V. Z& D
〔为此〕“为了这个”的意思。多用于承接上文。例:……为此,提出以下六点要求: & q; O% |2 | d- G/ o! e$ G# Z/ b8 i+ @: h- s) M3 y
〔为要〕“必要”的意思。例:市委六次扩大会议提出了发展我老秘网市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望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为要。 2 b9 i% U1 ]1 H9 n6 p7 \5 P( A. z; _4 E
〔为盼〕“十分盼望”的意思。例:现将《购买录像设备申请表》送去,望速研究函复我公司为盼。 9 Q& ?. |1 h) [$ g
/ T6 q, u& l( l. S+ x* e
〔为妥〕“强调妥当”的意思。例:关于开展岗位技术练兵一事,务请按市财委的通知精神办理为妥。 7 M/ j; f0 V) X) B
6 N; v t. Y6 B. g* _
〔为荷〕“感谢对方帮助”的意思。例:兹介绍我局王诚实等三同志前去贵局学习粮食防毒的经验,请予接洽为荷。 1 U" `/ u) r% ^3 r. }0 p9 e+ l" [
2 ?8 |2 Z1 z" \8 ^〔为期〕从时间、期限长短上看。例:CH4号“星火工程”的全面开工已为期不远,请抓紧全面完成准备事宜。 7 y1 }7 N. C8 H; ^* q & D5 m/ Y5 l! o, V50.〔务〕“务必”、“任务”等意思。 8 _5 p7 E, w$ ~- L/ z( d* i; T
9 i; N0 L6 o$ G w) H〔务必〕必须、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属指令性用语。例:务必认真贯彻执行,务必参加会议。 6 V0 y, {2 V4 U& h( d 0 G! P1 X) L: H5 u7 S0 H〔务期〕一定要。主要用于下行文。例:对331工程,望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奋战,务期必成。 - q4 P9 F1 M" l4 ~: p
8 G6 O# a0 o- |* J
〔务求〕必须求。与“务期”、“务必”的用法基本相同。例:务求早日使产品冲向国际大市场。 % G5 C7 C4 C* _* I( P) {' x: ^
〔务虚〕在公务活动中,主要是指进行某项工作之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从思想、政策上进行研究讨论。它与“务实”相对称。 a/ f: q. Y8 D" S 9 n5 c) {' I `+ ]% g〔务实〕在公务活动中,主要是指按照领导的决策要求,实实在在地去完成。有时也含有对这一项工作在技术、设备、人力、物力、办法、措施上如何具体组织进行所做的讨论研究,所以,在这一点上,它与“务虚”是相对称的。 ! C( K4 o; r8 v8 p1 d; f: ^: G % h3 V w, f- c; w+ [7 u: {0 N〔常务〕主持日常工作。例:任命××同志为××市常务副市长。 / u7 p" G2 z$ O , @% V$ O- K" m! a0 o9 ]1 A3 Z/ v51.〔悉〕“知道”的意思。多用于批复、复函的开头。例:1900年8月14**厂报来的请示悉。 ) t0 k: E, q9 s! R1 j& \2 l4 f
8 B* x5 K u' a" Y' i& Q7 W〔收悉〕收到、知道。例:一月三日来函收悉,现将研究结果答复于下:…… . p8 ^4 O! b9 K: d
- d) J" N6 t! h) {, N〔已悉〕已经知道。例:“你厂津碱厂发〔1990〕6号来文已悉,现将有关情况复函如下:……”。 - M- X Q& `7 u* R8 t4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