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解读《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1-18 10:49
标题: 解读《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总共分十一章,分别是发展基础、总体思路和空间架构、中心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重点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体系、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措施。全文约3.7万字。
    (一)规划范围。三明生态工贸区区域范围包括梅列区、三元区全辖区范围及沙县、永安市、明溪县的6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规划总面积315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3%,其中核心区面积258.9平方公里。(见规划范围示意图)
    (二)规划期限。以2010年为基期,分加快发展(2011-2015年)、全面提升(2016-2020年)、远景展望(2021-2030年)三个阶段。
    (三)发展基础
    1、区域位置重要。生态工贸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海西“两纵三横”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内陆纵轴中心点,是我省沿海地区通往内陆中西部地区的战略通道。近年来,生态工贸区内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主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陆续形成,逐步成为东进西出、南联北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2、自然资源丰富。区内适宜成片建设用地约259平方公里,矿产资源种类有40多种,水资源总量69. 8亿立方米,人均8146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平的近2.5倍。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森林覆盖率高达75.7%,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毛竹重点产区,林竹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3、经济社会发展较好。(1)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生态工贸区主体所在的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县四个县(市、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514.56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2.53亿元,分别占三明全市的52.8%和65.5%。(2)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生态工贸区已形成冶金、农林产品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矿产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化工、建材、纺织八大产业集群。(3)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4、基础设施较完善。(1)交通设施体系。区内有福银、泉三、永武3条高速公路通过,通车里程达178.86公里,现有1条国道、3条省道,鹰厦铁路贯穿生态工贸区中部。(2)供水、供电、通信。区内已建自来水厂10座,总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日,现有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规模9万立方米/日,污水配套管网共计81.11公里。“南北支撑、一轴双环、东联西延、辐射两翼”的坚强智能电网正在形成。长途及本地传输网全面实现光缆化、数字化,3G网络基本覆盖,城区、行政村的无线网覆盖率达100%。
    5、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的大发展、闽台合作的纵深拓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都给三明生态工贸区的建设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虹吸效应”越发突显、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等各种困难和挑战。
    6、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方面。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工业园区布局分散,产出效益较低。二是中心城市发展方面。主要问题是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目前,海西内陆纵轴区域上的龙岩、南平市区常住人口分别约为40万人、36万人,生态工贸区内常住人口约77万人,整个区域缺少一个人口超百万,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
    (四)总体思路及空间构架
    1、基本原则和战略定位。规划以注重科学定位、优化发展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加强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突出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海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福建中部宜业宜居中心城市、福建生态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2、发展阶段与目标。规划分加快发展阶段(2011至2015年)、全面提升阶段(2016至2020年)、远景展望阶段(2020至2030年)。力争2015年生态工贸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口达120万以上,城镇化率超过86%。
    3、空间布局。按照“大三明”的思路,以城市为中心,交通通道为骨架,以产业园区发展为重点,加快三明城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建设,构筑“一带、双城、四片、四园区”的总体空间格局。(见总体布局图)
    “一带”:打造永安—三明市区—沙县产业发展主轴带。整合三明市区、沙县和永安的空间资源,大力推进形成“大三明”一体化中心城市,建设宜业宜居的中心城市主轴带。“双城”:向北推进三明市区与沙县同城化,打造三明市区与沙县的联合中心城区;向南推进三明市区与永安之间的一体化发展,以“三沙”中心城区为主中心城区,以永安城区为副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一副”双城互动的空间格局。“四片”:依托中心城市快速通道,以三明市区为中心,实施北扩、南延、东连、西拓,形成中部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北部工贸产业集聚区、西部新兴产业集聚区、南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四区”产业布局。“四园区”:重点发展三明台商投资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埔岭汽车工业园、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等四大园区。  
    4、总体空间区划。生态工贸区内划分四大功能区,其中重点开发区258.9平方公里、农业适度开发区2105.46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区518.29平方公里、禁止开发区为274.35平方公里。
    (五)关于中心城市发展
    1、城市性质。海西中部重要的生态工贸和宜业宜居中心城市。
    2、城市职能。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城、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海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闽中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大通关保税物流中心。
    3、城市发展格局。“三沙”联合主中心城区实施“服务北跨、产业西扩”发展策略,构建“双核心、五组团”城市空间布局。永安副中心城区实施“工业北接、服务南拓”空间发展策略,按“一城两组团”进行功能布局,远景将北侧的大湖组团纳入形成“一城三组团”。
    (六)关于产业发展
    1、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厦三重工为龙头,加快发展商用汽车和大型装备制造,带动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促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延伸,打造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以三钢集团、三明天尊不锈钢复合有限公司等为龙头,通过新型钢材、不锈钢及制品以及其他金属制品的发展,形成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链;以福建青山纸业、永林集团等为龙头,促进林业从物理利用向化学利用、生态利用转变,打造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永安“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市”为龙头,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下游服装产业链延伸,加快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纺织产业基地。
    2、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保利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等领军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打造稀土、氟硅和太阳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依托生物多样性优势,以麦丹生物科技产业园等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并向生物检测诊断试剂、生物材料等延伸,形成“原料基地培育-有效成份提取-生物制品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链。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泰宁旅游发展龙头,重点建设格氏栲生态旅游度假区、三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三明林业博览园等一批精品景区和支撑性旅游项目,建设海西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国内著名山水安养乐园。以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为载体,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商贸、金融、信息和外包服务、中介会展、文化创意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七)关于区域统筹发展
    1、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
    2、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的要求,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建成新型宜居城镇。
    3、以工业化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积极推进市区、沙县、永安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三明东南翼和西北翼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互动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八)关于重点园区发展
    1、三明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63.2平方公里,包括吉口新兴产业园、贡川产业园和城南产业园。主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纺织新材料和特色资源深加工产业等。
    2、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62.29平方公里,包括金沙园和尼葛园。主要布局机械制造、林产加工、轻纺服装、新材料产业、食品加工等。
    3、埔岭汽车工业园。规划面积20.7 平方公里,由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片区、汽车配套服务片区组成。主要布局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汽车配套服务产业。
    4、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由陆地港、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中央商务区组成。重点布局陆地港及空港物流、商务服务业。
    (九)关于基础设施建设
    1、综合交通
    (1)机场。三明机场2010年优化场址动工,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近期定位为小型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航线连通周边省区主要城市。远期定位为中型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航线通达国内主要省会和重要城市。
    (2)公路。三明长深高速连接线。系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一条城市联络线。路线全长74.4公里,设计行车速度60-80公里/小时。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系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的第六横。全长80.43公里,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福银高速三明(沙县)机场连接线。系计划连接三明机场的高速公路。主线长度1.28公里,采用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湄洲湾至重庆高速公路三明境内段。系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明确的“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项目。路线全长251.91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漳州至永安高速公路。系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的一条跨区域联络线。永安境内长6.8公里,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境内国、省道4条,分别是国道205线、省道304、306、307线。
    (3)铁路。鹰厦铁路。三明段长约150公里,铁路等级全部为Ⅱ、Ⅲ级,线路允许时速为65-80公里/小时。向莆铁路。三明段全长223.52公里。铁路等级Ι级,正线双线,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规划输送能力货运2000万吨/年、客车100对/日。南三龙铁路。三明段长122.3公里。按国铁Ι级,时速250公里,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建设。长永泉铁路。三明段长110公里。按国铁Ι级,时速200公里,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建设。
    (4)综合交通枢纽。三明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系统。由三明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三明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和三明徐碧汽车客运站3个客运站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规划能力为日均发送旅客3万人次。三明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系统。由三明陆地港(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三明台商投资区物流园、三明城市物流园、三明大坂物流园和三明海西汽车物流园5个货运枢纽站场组成,总占地面积176.4万平方米,规划年货物吞吐能力1180万吨。
    2、电力工程。通过电源点和变配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围绕生态工贸区负荷中心的多个220千伏主干环网。
    3、通信工程。通过加快中继网络和城市光纤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以数字程控交换为主体的城乡综合通信网,建成快速便捷的通讯网。
    4、公用设施。生态工贸区内现有自来水厂10座、污水处理厂4座,远期规划新建自来水厂7座、污水处理厂10座。
    (十)关于资源环境保护和开发
    大力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调整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加强污染防治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生态绿地。
    (十一)关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为生态工贸区建设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各类创新平台。
    3、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区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4、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巩固和拓展社会管理创新成果,营造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二)保障措施
    1、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成立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决策、指导和协调生态工贸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积极稳妥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制定出台有利于同城化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财政税收、土地管理等方面政策措施,调整完善有利于同城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步伐。要求福州市、泉州市作为向三明生态工贸区实施产业转移的协作城市,“十二五”期间在生态工贸区内与三明市共建2-3个产业转移园区。
    2、坚持规划先行。要求依据《规划》指导本区域开发建设,统筹本区域发展布局。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修编。
    3、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把四大园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主载体,做好园区调整、扩区、升格工作,加强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此外,《规划》还提出了50个重点产业暨社会事业项目,作为“十二五”时期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的重要抓手。
    4、落实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健全污染防治机制,拓宽保护资金渠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未来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好《规划》,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各项任务的实施,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引导工业园区集约布局、整合提升。以四大园区为载体,着力抓龙头、铸链条,重点打造汽车及机械制造、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林产品深加工、产业用纺织品、生物医药及生物5条产业链以及稀土和氟硅及太阳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其中: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链产值600亿元;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产值500亿元;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产值600亿元;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链产值150亿元;稀土、氟硅和太阳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产值100亿元)。
    二是引导中心城市集聚壮大、辐射带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市、县(市)两级积极性,加快“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步伐,通过基础设施的联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物流和专业特色市场的辐射,带动三明市东南翼连接带和西北翼经济圈发展,力争2015年,生态工贸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突破110万人。使三明生态工贸区成为海西中部科技才人要素密集、产业发展水平高、经济成长性好、发展活力足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我省“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东进西出、南联北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成为海西内陆纵轴主要中心城市。文/伍成康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