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3 R! y5 b7 R) R(一)初学写作者尽快“上路”的途径% q) Z: o( d$ g8 r" E) M( {
( c% J3 S2 B6 b& C; \; i; p
任何一个刚刚走上文字秘书岗位的人,只要他是热爱这项工作的,都想尽快熟悉情况,尽快独立成文,甚至巴不得一下子就成为“大手笔”。这里所说的“大手笔”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中那些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文字秘书们。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大手笔”,是因为:有较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古今中外、党政财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均有所涉猎,并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造诣;有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熟悉谋篇布局、语法修辞等各种要领,通晓机关各种文稿写作常识并能娴熟运用;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善于以文辅政,为领导出谋献策;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不仅才思敏捷,倚马可待,而且文笔精彩,质量优良;不仅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而且富有创造性;不仅能出色完成自身的写作任务,还常常担任改稿、统稿任务,发挥“龙头”作用。 3 `9 _. l$ Z# E: V2 W2 u; o0 @) R' f2 d+ l" J# p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虽然成千上万,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的人还是不多,有的单位甚至千挑万选还找不着一个。难怪常听一些领导同志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简直比找老婆还难!找不着,有些领导同志只好亲自动手写稿,或者列个提纲先到会上去讲,尔后让秘书去整理。其实,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枪毙”掉! V. p( X: j% d" I # L# z" c3 o: j; V1 D% y 那么怎样使更多的机关文秘人员成为“大手笔”?我想,领导的重视和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秘人员自身的刻苦努力。自身不努力,领导再重视也没用。作为文字秘书,在写作上要有“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气概。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给自己施加压力,那就永远也成不了“大手笔”。另外还要掌握方法,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就会成熟得快一些。具体地说,要过好“三道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 : N K5 ^ Y: |2 Y
& `1 Y: \0 Q; j- Q “三道关”即知情关、适应关、基础关。所谓“知情关”,就是尽快熟悉情况,通过看书看报、阅读文件、参加会议、下基层调研等各种渠道,对本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慢慢进入“角色”。所谓“适应关”,就是尽快适应机关工作的“气候”和文秘工作的职业特性,包括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基本要求和有关规章制度,还包括怎样与领导和同事相处、怎样思考问题、怎样与基层干部和群众打交道等。这一点,对于没有从事过机关工作和文秘工作的同志尤为重要。适应得快,工作就能很快上路;适应得慢,上路自然也要慢一些。所谓“基础关”,指的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本常识,包括机关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写作要求、处理办法等等,都要了解和掌握。多看、多琢磨、多请教,抓住带有规律性、规范性的东西,慢慢就能熟悉了。 " D. Q& e- ]. X
" a4 |, ]2 E. a- A _ S, e
“三勤”即勤积累、勤练笔、勤比较。积累资料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文秘人员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把学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其他必须掌握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工具)集聚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积累其实就是知识的储蓄。其作用何在呢?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文秘人员需要积累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 ! A1 w& q9 F: x% G “三不”即不怕失败,不固步自封,不三心二意。所谓“不怕失败”,是指在初学写作阶段,要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大胆地写,刻苦地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底子”亮出来,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也不要紧。事实上,这个阶段往往是失败之作居多,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成为一步步通向成功的阶梯。有的同志缺乏这种心理素质,好胜心太强,太爱面子,生怕写出来通不过、遭人笑,所以写起来缩手缩脚,老半天憋不出几行字,这样反而成问题。还有的同志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枪毙”了,或者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就垂头丧气,妄自菲薄,这种心理也是很要不得的。所谓“不固步自封”,即不满足于一时之得、一尺之进,而要不断自我加压,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有的同志刚刚摸到一些门道,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学习放松了,口气也大起来了,甚至搞起“文人相轻”那套东西来,这种骄满情绪必然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更有强中手,更何况你才刚刚上路呢?只有永远把成绩当作新的起跑线,才能不断有新的进步、新的突破。所谓“不三心二意”,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说句实在话,秘书虽然算不得什么官,但毕竟身在官c,而官c是热闹的、复杂的,甚至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这种情况下,为秘书者特别要做到“心静”二字,不静则浮,不静则躁,不静则难以成大器。& j2 L n; h& e7 j- G
- }8 P8 u9 E, u: S
$ ], S: E9 O6 S: T作者: 秘园老董 时间: 2012-1-29 06:07 本帖最后由 文秘家园 于 2012-1-29 06:10 编辑 3 n' a7 `% N* {4 ^! j3 R" A i( g, K, I) m
(二)文字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9 M$ j! d$ T5 o
8 b& w3 ~0 `: M! b# k6 r3 G 有的文字秘书可能文字基础非常好,但不一定能写好机关公文稿,只能说具备了写好机关文稿的条件。这是因为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起草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要求,如果把握得不好、不准,即使你驾驭文字的能力再强,文章也未必能对得上路。4 b4 j5 d9 T. g0 o' ?
( ?* K# i! ]* G % W; Y: E4 H/ F B( A B5 I V" b
机关文稿无论是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工作总结、调研文章等“大块头”文章,还是通知、批复、纪要、信息等“小块头”文章,都必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教育、法律乃至宗教、涉外、军事、保密、统一战线等多方面的知识,每一门知识又包括了方针政策、专用术语、不同时期的任务与要求等大量具体的知识。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仅材料写不下去、写不对路,还难免说外行话,甚至还可能说错话。这一点,对于党委、政府文字综合部门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 ) P8 W% ?7 A6 ^# W * f4 Z7 t1 B4 z# Y8 W. @ ; a {) Z) P* m1 m! F. x ]' C* ]; N4 Y/ Z$ h" t) o4 f0 k
作为专业部门的秘书人员,也许你对部门工作的相关知识烂熟于心,但你也不能不了解其他有关方面的专门知识。因为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可能孤立运行,而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与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协调、配合运行。如果各部门文秘人员不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仅仅知道或者仅仅强调本部门的工作和利益重要,写起材料来各行其是,那就有可能出现政策打架、步调不一的现象,就会影响机关总体工作的有效运转。 ) |3 Q- G0 I/ g7 ~1 @! D" U) D+ v4 P( t( y
% l' k+ B# ^+ m, _7 f# ]; n" G
1 p2 |$ a9 f6 A 所以,作为一名称职或者基本称职的文字秘书,除了要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各种机关文稿的写作常识外,还要重点掌握以下方面的基本知识:3 X) |# L) t1 j/ t
# Y7 x; {, D. ^' Y$ i7 L 二是理论知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而理论的运用又经常且大量地出现于机关文稿中,所以文秘人员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思维的苍白,甚至带来是非观念的模糊和政治立场的偏颇。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阶段特别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写作。也许有同志会说,理论都是些玄而又玄甚至使人厌烦的大道理,我们不是搞理论的干吗要学?学了用得着吗?芽这话大错特错。首先,既然你在机关从事文秘工作,理论不能不学,政治不能不讲,否则就要犯错误;即使别人厌学、不愿学或者装模作样地学,但文秘人员非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不可。其次,说到用得着用不着的问题,关键看你怎么用。不动脑筋,照抄照搬,当然没用;空洞说教,脱离实际,当然没用;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当然没用;固守教条,缺乏创意,当然没用。我们所需要的是,通过打牢理论功底,增强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以此贯穿于文稿写作之中。& @8 O) q: {% [2 Q/ w
/ Z* K1 g1 l6 T! N* w7 [- C/ a5 W
, q" K0 K2 g3 W w1 l
' C ? A2 I+ G! Q8 a( u9 z
三是经济知识。经济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中心,包括起草文稿在内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起码经济常识的文秘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这对于党委综合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文秘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党委是对两个文明建设起核心领导作用的,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等各项工作无不与经济工作密切相关,而客观上,文秘人员接触党务工作多,接触经济工作少,但起草文稿又必然接触大量的、多个方面的经济问题,所以在学习经济知识方面应比其他部门文秘人员更主动、更自觉一些。政府综合部门和专业经济部门的文秘人员似乎好办一些,因为你天天都在和各种经济政策、报表、动态乃至各种矛盾和问题打交道,但也有一个懂得多与少、深与浅的问题。概而言之,无论哪个行业的文秘人员,都必须努力学经济、懂经济。这包括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及常用名词术语等,尤其要注意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有关知识,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必须学习有关新理论、新概念和涉外经济知识。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贴近改革与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起草文稿为加快发展献计出力。, b5 }% K" V) X4 E' q3 [+ n
( }7 b+ i v$ f' U
# x# w5 h) o0 R! a" x/ t7 _# W7 n 1 K- X& |) _% n/ |1 V; G+ T 四是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因而起草机关文稿也离不开对科技知识的掌握。要了解科技革命的历史,了解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以适应推进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同时要积极掌握现代化办公有关技能,使自己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新型人才。) g/ X& D" g0 M' F, z
+ p, o0 |( e# i+ P2 U( n/ I ( p. H- A4 w2 K3 {) b ^! k) H3 m2 `' t9 z
五是法律知识。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治国方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正日益广泛地覆盖全部经济和社会活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越来越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因此,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毫无疑问要努力学法、懂法,包括基本法和有关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即使不可能全部学深学透,也要尽可能地多学、多懂一些。这样,起草文稿时才能体现依法办事的原则,正确使用有关法律概念和规定,不至于出现与法律法规相悖的现象。当然,作为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文秘人员,则应学得更精、懂得更多一些,在学法、守法、用法方面当表率。特别在对外经济交往当中,很多关系需要依*法律来调整,很多矛盾需要运用法律来解决,所以不仅单位负责人要懂法,文秘人员也应懂法,否则就可能给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 z2 {. T2 S1 k6 h. I " o$ F! s2 B3 y! K# b 0 t6 U- Q O& M7 B
! K }8 c; e3 x2 t9 Z6 q $ j+ P, J; S$ Q4 \6 ^1 \$ X
$ E) a4 f0 n$ B, Q8 O& N 关于写作思维能力的问题。起草文稿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强还是弱,思维方式对头还是不对头,直接影响着文稿的质量。比如起草讲话稿和文件,虽然领导交代了思路和观点,虽然手头有大量的资料(或素材)可供利用,但文章还得*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完成,包括观点怎样阐释,素材怎样选用,形势怎样分析,任务和要求怎样提出。也就是说,一旦进入构思和写作过程,秘书的思维活动也就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在有些人看来,当秘书的似乎永远只能当秘书,因为他天天吃饱饭就只晓得埋头搬弄文字,还能干得了别的什么?持这种看法的人不知道,文字正是从思维活动中“搬弄”来的,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哪来的文字?尤其是那些高质量的文稿,不正是反映着起草者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吗?舍此,领导的意图再正确,也不可能成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E. [2 I- ?- r8 O4 T
+ l* `7 M$ J! e. j" r
. T. ^& @4 ?7 {$ t1 `7 C% G/ [0 O' I7 D. E' a) j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文字秘书应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我认为,除了布局谋篇、组织文字本身所需的思维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包括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准确程度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符合实际、科学可行等等。具体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 G7 I( l5 O* t $ s7 ]3 N$ Z% V3 |4 n" c; }+ N " T! ~3 P$ M% p) ?+ V& e; _3 X
$ y' K( R& R; ?3 r4 v k+ o
一是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尊重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文稿贴近实践需求并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假如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侧面而看不到另一个侧面,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看不到不利的一面,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写作中常常需要分析经济形势,如果只看到成绩而看不到问题,就会使人们滋长盲目乐观情绪,影响今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只看到问题而看不到成绩,又会使人们丧失信心,同样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只有既看到成绩又看到问题,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才能使人们正确认识形势,从而以成绩为起点,化压力为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3 d! `7 u0 l& _
; E5 s) I$ i+ j. _; Z
9 A8 @( T2 I3 v2 V" ^& i! A% s% X( [
1 h+ |, [* e4 m! v* {1 `
二是要辩证地看问题,纠正和防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是过去“左”的路线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思维误区,它无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规律,好就是绝对的好,差就是绝对的差,不是甲就是乙,不是乙就是甲,绝对化,走极端,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还有工作方法上的一刀切、—边倒、—阵风、一个模式、一种声音等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时至今日,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纠正,但在一些同志头脑中仍未绝迹。比如,一讲放开搞活,就放松管理,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一讲加强管理,就又卡又压,铁板一块,连正当的放开搞活措施也“管”死了;一讲加快发展速度,就不切实际地强逼硬赶、大哄大嗡,甚至搞假数字、假典型、假政绩;一讲注重效益,就慢吞吞、懒洋洋,把速度与效益对立起来,连能够争取的快速度也不去争取。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所致,于决策、于发展都十分不利,不仅领导者要注意防止,文字秘书也应注意防止。" j& l0 U/ w* z6 S
, l$ y+ D* ~$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