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 O# e! O! _9 P 太太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太太说:“我从做姑娘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鱼肉。我一直认为鱼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所以我就是因为爱你,我每天都把鱼肉给你吃了,我吃了一辈子我不爱吃的鱼头。但从来没想过你是爱吃鱼头。” , i5 O( U. H- \0 [. O, j- j
( e. g7 r& A; P/ A1 m
其实这个故事呢,大家听了会笑;但是你想一想,这是不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子女,往往是以自己的方式爱他们,不见得是以他们要的方式。 , L! ]/ }4 b; M + ~4 G$ j: n: N" {( Y1 u4 p 我们给自己的亲人买过多少他们不喜欢的礼物?那时因为我们喜欢,对吧?你买得很昂贵,他如果不穿戴的话他怕你不高兴,但他用了他自己真不喜欢,是因为你并不了解他。父母都会爱孩子。我们经常在孩子选择志愿的时候告诉他说:嘿男孩子怎么可以学文科?没有出息!去报建筑系吧,或者学物理吧!言外之意就是说,孩子,一定要听爸爸的话,爸爸告诉你鱼肉是世界上最好的,你怎么能选择鱼头呢?儿子也不好意思说:爸爸,我这辈子就是喜欢鱼头。 2 {$ r4 G; f5 V) \0 } # p( d# {# V7 {+ R% R$ J& L6 x2 b9 d; M7 c懂得 比爱 奢侈得多 3 L0 O% \' v) T* K \ ) f" {/ u8 |9 J/ l. r3 {- I 所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误区。 7 W" o# d, Q) l Q7 \
& w" |) I. F* G# @( h% I 什么是智慧?张爱玲在写给胡兰成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其实这个世界上,懂得,比爱,要奢侈得多。爱有时候是随时随地、非理性就可以发生的。但是懂得、很难。懂得,是大智慧。 ) H; ^& U0 K0 P( I
8 v% k4 N o5 f% T+ i- n
所以,只有懂得之后,爱才包含了慈祥悲闵,才能够对人心有所体察。这样的关系,才会走得恒久。这就是所谓的“知人”:了解人心,所以走得久。 $ P" `0 a+ E- f9 b) {7 V2 y; v/ E3 h% D7 q/ ^
所以智慧,表现在行为层面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分寸。 ; t$ F! Q4 U% G5 b, @# o- K0 t
4 j1 G1 t3 H% u# U2 g事君数 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 / ^6 l. P2 W- z . l# [: A$ P7 U1 f& H Z, b 我们过去总认为,对人好难道还要分寸吗?有一句民间的话说,好到同一个鼻孔出气,好到穿一条裤子。但你说,这真是“好”吗? 6 r5 w# P. _1 b8 L# J$ o P1 A2 [" z2 V |, R
孔子有一句话:“事君数(念shuo4),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写出来是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的领导的态度: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所有的事情你从来不违背。你想我这么对他,他应该对我特别好吧?错!他会认为你的人格没尊严,离你招致羞辱不远。这叫“斯辱矣”。因为他觉得你是仰望他的。 " E" z; ?( H5 a* N3 H
o- O0 c3 _& R5 j
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一个人在仰望他人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在跪着。你怎么样可以不仰望?就是你自己站起来。所以其实你对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数。你去这样失去自我的尊严去伺候领导,那最后会招致羞辱。 0 e1 ~% B( B' y& F& x7 H4 L
" ?' Z3 w ^7 {5 L! M 朋友呢?大家觉得朋友之间无所谓了吧?多好都没关系。有一些男朋友说,哦我去我哥儿们家,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可以把他的冰箱翻得乱七八糟,他家和我家一样。有些女朋友,哎呀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隐私都对人讲。那闺中密友就出主意,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 5 G, e5 x _6 @* m% t- l( R: Q L. f
* y' h( Z& [/ l! @* i( H( b: F 其实这样的朋友都一定好吗?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朋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要以个体生命的独立尊敬为前提,包括父母对孩子。 + x9 Z v E' E* w5 a . E: P9 `8 B4 m8 e以爱的名义绑架 0 v( Y7 j, h4 g. \, k
8 q/ C/ u% Q8 k+ Q, o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界定。就是,我们往往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绑架和勒索。 " s+ f) D: _# X" M1 y# @4 E/ }3 j% l* a; S3 r. Z. x- i
比如说父母亲很容易对自己的小孩子讲:“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你的前途;爸爸妈妈这么挣钱,你凭什么不好好学习?”有一些妻子对自己的先生讲:“你看我就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我现在累成一个黄脸婆,我自己的工作都没有了,你凭什么不好好待我?你为什么不回家吃晚饭,还要出去应酬?” 1 d3 f, Q6 N/ Q
$ ~) U7 |- k% v/ `9 t
其实,往往发生在最亲密的人之间,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勒索,就是“非爱行为”;也就是说,你在说着爱的名义,但你做的事情本身已经伤害了“无功利的爱”。 1 i6 @5 `; W. d8 n2 \8 s$ K$ c$ h' i3 b1 E) P
其实尊敬,即使在父母对子女、恋人之间,都是应该保有的。其实这种独立,也是中国古人所提倡的一种分寸。 8 b( I5 @% N) ?/ L
7 R) a: U- D e# F7 Y% k+ J 所以,其实孔子说过,说当你的朋友做错的时候,你怎么办?他说:“忠言而善导之,不听则已勿自辱。”也就是说,你看到他不对了吧?好,你先好言好语去劝他,忠言不见得逆耳。不见得好话一定要当头棒喝痛骂一场。你可以好好去说,善导就不行吗?好言好语掰开了揉碎了给他讲明白。讲明白了还不听?不听怎么办?好,不听则已,不听就算了,你不要自己招致羞辱。很多时候我们在劝朋友劝亲人的时候,之所以招致羞辱,就是因为我们过分要求别人一定按照自己的意旨去行动。 ( e& N, F$ B8 F2 O' I9 u
: A& P: R7 C5 _# l8 `& t. v
豪猪哲学:近到不彼此伤害 远到不失去温暖 ; u2 {6 E5 E/ c% I6 Y( D( @% t1 x0 U! c6 `, n
大家都知道一个著名的寓言,叫做“豪猪的哲学”。一群豪猪,在天寒地冻中,大家觉得冷啊冷啊,要互相温暖,结果挤在一起,彼此身上的硬刺就杀伤了对方,大家夸地就跳开了。跳开了又觉得冷啊冷啊又往一起凑。所以豪猪们就是最后终于协调出了一种距离:近到不彼此伤害,远到不失去温暖。其实这就是人际之间最好的分寸。 0 _6 k& B% x% x5 _8 g9 E* k7 B % l5 |3 t) [6 t 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西方的寓言也好,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也罢,这一切难道不活在当下吗?什么是大智慧?不要认为说今天的智慧一定要去了解天体物理,要明白高等化学,要去洞悉黑洞是什么,这并不重要。其实我们想一想,什么是真正的智慧。智慧其实就是人心中的一种悲闵,由我们自己的这种尊敬出发,而了解整个社会之间如何建立和谐。 . a% |1 R! b& e: F* b
" P) M! G& F& a9 u3 m) v君子待人有三谦 * Q1 [* B) `; T + Q7 g1 c5 a- Z# |5 G, i& H 所以我们说,智慧是行为。所以孔子曾经很具体地教给别人说,公众场合要怎么讲话。 ( t2 l Y6 Q6 B) x5 d& |3 o/ w- _, Z
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待人有三谦。”在公众集会中怎么讲话好呢?他有三种情形是不好的。一种是“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就是不该你说话的时候,你一上来叨叨叨叨叨地说了一大堆。比如说一个party,很多朋友都好久没见,在一起还没打招呼,你突然冲进来了,说我刚刚旅游回来,哎哟我去那个地方太好了,我现在跟你们讲讲肯尼雅,然后你就咣咣咣一说40分钟还眉飞色舞。所有人也不好打断你也不好走开,就站在那里听着。你说大家心里岂不是很尴尬?这就叫“言未及之而言”,这就是躁。你自己的急躁、毛躁,剥夺了别人的权利,这不好。 ! u0 r& y8 U$ ]8 @' k# `: K9 Q
$ U6 s; Y5 E2 i; Q; I. Y 另一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隐蔽、隐瞒的隐,那也不好。就是该你说话了,大家聊聊聊聊到你,说:“诶你说这件事你怎么看?”然后你吞吞吐吐,说:“哎呀……这件事……诶我说了吧,就不太好……诶算了吧,还是不说了……”所以你说那别人也很别扭吧。所以这种情形也不好,你就打断了大家的思路。 : l# B8 ~% E+ M"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