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_3 b/ _1 S, w, B* F: z我们所收集到的各种史料的档次、规格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大事,有的是小事,有的记述很具体、详尽,有的则太概括、简单,有的写得比较细腻、生动,有的则相对较粗、呆板。因而,编写党史正本不能搞“自然主义”,信手拈来。必须进行“定位分析”,即客观地分析该史料所反映的史实在地方党史中的地位、作用、影响,据此确定该史料能否入史及入史的程度、份量,该详还是该略,是作为一个节、一个目展开来写,还是加以浓缩,概括为一小段或一两句话来交代。特别要注意对同一时期(阶段)各个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战线党组织的活动的定位要恰如其分,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相对平衡,各得其所。定位不当,会使人产生厚此薄彼、扬某抑某的非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l: H4 ]3 Z' `% l" _$ A$ S' |8 [& s! f' m/ i K
(二)政治分析 0 u" U6 q" [9 v! M" \$ Q I( ^* |% `
党史正本是党委授权党史部门编撰和经党委审定的党史书籍,人们都把它看成是党的历史的“正规教材”“标准答案”。因此,在使用史料上必须严格把好政治关,充分考虑史料入史后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例如,有的活动属于党的机密;有的是党组织在特定历史条件、斗争环境下所采取的带权宜性的策略、举措,如入史可能会产生某种负面效应;有的史料涉及党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外党、外国的关系;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记述和评价,有关当事人长期存在很大的分歧。对这些政治敏感性的问题,必须从维护党的崇高威望,符合党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的政治高度来分析,确定是否入史或述而不评(只记事不评价),或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加以稀释、淡化。: W" _4 i2 e' `" Q; m& l
! o4 M r1 \/ A
(三)文体分析 , S r6 v8 d4 @- f: S% x @# ]" |& N; _9 |0 k) n, m+ F* S
我们所征集到的原始史料,出自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各异的作者(口述者),形成于不同年代,其表达方式、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党史教研工作者所编撰的大事记、组织史、人物传、专题史料、辞书、论文(论著)、纪实作品等,均根据题材和出版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体裁、笔法。例如,大事记、辞书的特点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回忆录、人物传、党史纪实作品往往有人物对话,场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有的还带较浓厚的文学色彩。党史论文则以理性思维为特色,着力于论证、推理、阐发。相对地说,专题史料和党史正本的文体比较接近。但专题史料是专史,覆盖面比党史正本窄,它对同一斗争、活动、事件的记述,自然要比党史正本详细。同时,专题史料一般述而不评,而党史正本则要求史论结合,寓评于述。有的党史正本对每个历史阶段的斗争还单立一个目,如“本章小结”“本编小结”“结束语”,对历史经验教训作出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应该说,两者的文体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 l6 A2 h2 J6 ~% c! R! t/ I7 X ! n8 J4 V$ J! k# b% d3 |3 A, X党史正本是权威部门编著的综合性、“通史性”(就党史著作而言)、总结性的史书,其文体兼有公文、政论、科技文体的要素,特点(或称基本要求)是庄重、严谨、规范。我们应弄清党史正本与原始史料和其他撰述史料在文体上的区别,不能把各种文体不同的史料“克隆”进党史正本中去。如果简单地切割、拼凑,必然会使党史正本变成各种文体的混合体、“四不像”。必须按照党史文体的要求,对入史的史料的表述、论述方式认真地消化、加工、整合,转型,使之成功“对接”,融为一体。对于史料中一些妙趣横生的对话,斗争场景、气氛的描绘,人物心里活动的刻画,富有诗意的山歌、民谣,尖锐泼辣的论证,尽管比较生动、深刻,但它不符合党史正本庄重、严谨、规范的要求,一般应予割爱,或加以概括、提炼、改造,使之合体。文/樊光湘 / Y% e( g+ K' n/ [) R/ v, Q3 B9 N c5 T 作者: 江西老秘 时间: 2012-2-3 08:4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党史工作方式创新' ?1 H9 {. H! i8 t
m; e4 O2 e# t5 V/ M
/ u0 s; F J2 V6 F# n: b2 F( K. U, z7 x9 w% L. L
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付出最大牺牲,作出最大贡献。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天,党和国家的事业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迈进,新的形势对党史工作提出新的任务,要求党史工作进一步提供历史经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g8 \; d( A0 \9 X8 c) k: o' x8 T0 m$ J# J
一、目前现状 1 h, M' {! F1 g0 m) g( Y & I O% ^ L4 K, y& `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市委党史研究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党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党史工作总体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党史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肯定。总的看,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和干部群众对党史资料征集、党史教育宣传等有关问题比较重视,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党员群众素质,发挥好干部群众作用,促进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J: r5 J. t. \
- e9 X1 A- x" n$ H* u
(一)党史学会组织状况。依法健全了党史学会组织,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党史工作者合法权益。党史学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为党史学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建立了组织基础。各基层单位都能够依法开展党史学会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党史学会维权机制形成,党史学会的维权渠道进一步畅通。1 \2 [# f5 w7 l( [1 z9 G
7 }7 O/ [( k& ]% o/ r* U( O. G(二)党史队伍建设情况。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班子按照上级要求,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带领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及驾驭工作的能力。几年来,为切实提高全市党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做好新世纪的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全市党史系统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水平,干事创业”活动。其内容,一是持之以恒抓学习。学习无止境。学习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青州党史事业发展。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作风上务实。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破解在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资料征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健全学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从领导做起,自觉从以干代学转向以学促干,建设学习型团队,努力通过学习增强合作本领,提高驾驭青州党史事业发展的能力。二是着力提高快速高效的执行能力,脚踏实地,勤奋实践,提高水平。一切目标,没有有效的执行,都是空中楼阁。对任何一项工作,做不好可以找到一万条理由,但是要做好它,只靠两个字,那就是“负责”。全市党史工作者不论职位高低,不分工作岗位,都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办法,勇于创意、创新、创造,脚踏实地,勤奋实践,努力提高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水平。三是勇于创新路子。创新是青州党史事业发展的发展之魂,创新是青州党史工作的第一推动力。牢固树立靠创新、创意、创造求发展的观念,创新党史工作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努力以创新推动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开展,争创一流业绩。同时,制定了考核表彰措施——《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意见》(被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向各县(市)市区转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及时了解、收集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全面、深入、系统地组织排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以及群众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g- b+ _( N+ V)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