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g' H+ [0 w0 o& B 第3段为“主观”原因分析,这是分析的重点。作者首先以“调查核实”为依据,认定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然后,从“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两个方面作出分析:“直接责任”在于临时工李××违反劳动纪律所致;而“领导责任”则涉及到厂领导、市领导、省领导三个层次,按照责任“由重到轻”、级别“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一路写来,显示了十分明晰的条理。) y7 @: |7 @ o+ [" ?3 A
/ }- F! c9 k" U+ t3 Q' A 第4段为“客观”原因分析,它虽然处于次要位置,但在整个原因分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有了它才能保证分析的全面、客观与公正性。& N5 }8 J9 o0 q- j1 U
5 `2 N) O1 l6 f8 y& P& z+ t/ W4 y# C 3.提出对策& n4 _# I0 h2 W" Q6 i7 A5 g: A) G) @
# c$ \% G0 I) y- L
所谓“对策”,是指应对某种情况的策略与方法。在情况报告写作中,“对策”的表现形态有两种:有些是已经、正在或将要实施的,这时的“对策”便以“措施”的形态出现;另有一些属于发文机关职权范围以外的“对策”,这时作者只能以“建议”形式提出,供上级机关作为决策的参考。不过,无论采用哪种形态,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应针对具体的“情况”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就是所谓“因‘情’陈‘策’,据‘因’陈‘策’”的原则。 5 }* w2 ]. z& W0 o* K0 h* p; q) ?% W" i2 U: p! W( [
范文的“对策”部分,是以“措施”的形式表述的,作者针对这一责任事故以及安全生产的某些薄弱环节,说明了已经采取的三项措施:其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其二,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其三,善后工作及惩处决定。2 ?8 j; G$ ?$ {: B; M2 j# y
0 V- c7 Z1 R0 l, V. j
文章最后一个小段,以“惯用结语”作结。 # H a( r2 D7 Z$ o% K6 x3 V . t: _ u* Z) ^/ k. t- P4 J: O 全文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显示了章法的完整性与条理性。 . g) w2 i+ Y' X5 g( S: E ^- k2 g2 q* M0 B# T C1 H
三、范文的表达特点 " X5 L, c; n* ^9 V# v1 i ) I, g/ R6 D- M 范文的表达也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B$ r' b; l' \$ R! `' z n: g" ^5 K. M3 e
1.三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 h' {) |$ N% i q3 I7 ^
' f* k4 Z( l+ r 人们常说“报告是一种陈述性公文”,“行文一般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围绕所要汇报的工作或情况,告而少论,甚至告而不论。”(《应用文写作》P118,中国经济出版社)其实,并非尽然。所谓“陈述”,是指“有条有理地叙述说明”(商务版《四角号码新词典》);对于工作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告等几个文种来说,以“陈述性”来标志其表达特征,还是可以的,但它却不能涵盖情况报告的表达方式。情况报告是“情、因、策”的报告,其中,“分析原因”是“陈述情况”的必然延伸与深化,同时又是“提出对策”的基础与依据,因此它处于全文的核心与重点位置,而这种“分析”恰恰是运用“议论”方式,倘若“少论”或“不论”,将何以写出全面而深刻的情况报告呢? 7 a! _8 `; G/ E8 x% [2 w& I
) A6 {' r* Y5 t8 F, g3 |+ f T 范文“陈述情况”部分,主要运用了“叙述”方式,其中谈“损失”的一段文字,又兼用了“数字说明”法。 2 b/ p! i$ F3 [9 F( q/ Y& y7 r% R A) \8 o4 M& Y, v& c" V 附:: Q$ u3 |/ Z! e3 J# S
' D) v8 I7 ^# @* u! R××省人民政府关于××市第三棉花加工厂特大火灾事故检查处理情况的报告& O. H7 X+ S0 H* o9 a/ A6 X6 C* E
& c/ B' g- ^ D4 t' _* a' Y9 e国务院:& x, p0 ?6 `% @2 \
& A. t" O# e3 b2 _ ××××年4月21日,我省××市第三棉花加工厂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烧毁皮棉101,980担,污染1396担;烧毁籽棉5535担,污染72,600担;烧毁部分棉短绒、房屋、机器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129,000余元,加上付给农民的棉花加价款3,669,000余元,共损失23,799,000余元。 # I3 d5 m# z0 G. X7 [6 }. r6 c0 E( i7 _- L* U& _ Y9 n
火灾发生后,虽然调集了本省和邻省部分地区的消防人员和车辆参加灭火,保住了主要的生产厂房、设备,抢救出部分棉花,但由于该厂领导组织指挥不力,加上风大、垛密,缺乏消防水源,致使火灾蔓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派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协助调查处理这一事故,做好善后工作。经过上下通力合作,该厂于4月30日正式恢复生产。/ J. ]" U M. E
# l3 ?9 z. X# s) i2 ~8 f4 D3 [ 从调查核实的情况看,这次火灾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其直接原因是该厂临时工李××违反劳动纪律,擅自扭动籽棉上垛机上的倒顺开关,放出电火花引燃落地棉所致。但这次火灾的发生,领导负有重大责任。一是长期以来,厂领导无人过问安全工作。从去年棉花收购以来,该厂有记录的火情就有十二次,并因仓储安全搞得不好,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设施失灵等,多次受到通报批评。厂长段××严重丧失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火险隐患听之任之,对上级部门的批评置若罔闻,直至得知发生火灾消息后,也没有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因此,段××对这次火灾应负主要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张××,工作不负责任,该厂发生的多次火情,从未研究、采取措施,对造成这次火灾负有重大责任。二是××市委、市政府对该厂的领导班子建设抓得不紧。19××年建厂以来,一直没有成立党的组织,班子涣散,管理混乱。这次火灾发生后,分管财贸工作的副市长×××同志,忙于参加商品展销招待会,直至招待会结束才到火灾现场,严重失职,对火灾蔓延、扩大损失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三是这次事故虽然发生在基层,但也反映出省政府、××行署的领导,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抓得不力。' K$ A" |( @# J2 i: G9 W
- Z- t1 O$ e9 t3 `) m, V# f$ k+ D" o 另外,近几年来,××市棉花生产发展较快,收购量大幅度增加,储存现场、垛距、货位都不符合防火安全规定的要求。再加资金缺乏,编制不足,消防队伍的建设跟不上,消防设施不配套,也给及时扑救、控制火灾带来了困难。 / E) i% m, d% w % d; b" u! J& ~ 为了认真吸取这次特大火灾的沉痛教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7 ?% G2 R- r+ ]: U'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