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三:怎样积累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12-3-15 08:36
标题: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三:怎样积累资料
我国古代的学者往往推崇一点一滴的材料积聚方法。许多有价值的书稿,就是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方法得到的。比如说,明朝人顾炎武的《日知录》,清朝人钱大昕的《十驾斋养心录》和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就是靠点滴积聚写成的。生活于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善于使用点滴积聚的方法,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积叶成章”的有趣故事:
% s( Y. v& E3 C( A) h. G# V3 L) p# V" r- V' k0 N0 k2 V
陶宗仪年青时举进士不中,经历了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到明朝洪武年间,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官。后来隐居于松江。在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中,他一方面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方面勤于阅读积累和记述典章制度。他在下地时总是带着书本和笔墨等书写工具。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树荫下面,摘下一片树叶,把自己当天所见所闻或所读所感的东西记写在树叶上,劳动完了带回家,小心翼翼地贮藏在一个大瓦盆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积下了几十盆。后来,他把所有盆中的树叶取出来,放到一起,进行系统的整理,编辑成章,共得三十卷。这部书稿就成为他的名著《南村辍耕录》。
0 D' d) b2 J4 O5 O9 y
8 f6 B0 v5 m- U  e  y这种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积累方式,在外国学者、作家中也不乏实例。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刚开始文艺创作时,并没有良好的条件。她是个家庭主妇,有许多要干的家务。可贵的是,她每当做家务的时候,身旁总是放着一张纸和一支铅笔,随时把脑中出现的思想火花和故事梗概记下来。她的不少名作就是靠这种零星的思想火花汇集而成的。
& G; e9 Y7 ^$ L6 b! u, l. e% N! f' s
一个人在自学的漫漫长途中,特别需要由无到有、积少成多的学习方式。有相当一部分人,总不习惯于点滴积累的方式。有的人贪大,有的人贪多,有的人贪快,有的人贪深,自觉不自觉地追求“一鸣惊人”的效果。由于这种思想方法本身就不对头,因而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2 h8 I! d  M& {4 g, t
! K4 {1 b) J& L  R/ r) f* ~7 h% Q1 \1 ]
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都有一个蓄势、渐积的过程,知识的积累和材料的积累自然也不例外。《韩非子》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深刻:
4 y* n( f& q3 |4 A. y/ d- m9 y$ n
, Y- x9 b0 g2 N  H$ T& Z) e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z& I# S: \2 i

3 r% J5 t* I  \" j世间的基本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人只能掌握和运用规律,而无法消灭和创造规律。一味凭借主观愿望,想要快,反而慢;想要多,反而少;想要大,反而小;想要深,反而浅。这就是所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自然物,在悄然、缓慢中发生了质的变化。海石在浪潮冲击下,不见其减而年有所损;春草在雨露滋润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知识和材料的积累也是这样。琐碎的常识趣闻,积累多了便是知识的大河;零星的只言片语,汇聚起来便是闪光的珍珠。陈毅有诗说:“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我们从事自学,就不能贪大求多,好高骛远,而是要身体力行地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证明老子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大道理。
; y% K7 z4 `- f  F; y( b8 M- |
许多东西之所以要随时记下来,是因为人的记忆功能是十分有限的,有用的材料不随时记下来,随着时过境迁必然散失或忘记。鲁迅曾写过一组文章,总的题目取名为《马上日记》。作者在序文中解释这个题目时说:“想来想去,觉得感想倒偶尔也有一点的,平时接着一懒,便搁下,忘掉了。如果马上写下来,马上寄出去,算作我的画到簿。”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特定的某一时刻,受到有关事物的启发,灵机一动,有顿开茅塞的感觉,大脑中突然出现了一种明晰的思路,如一句警语,一条哲理,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个独到的见解,一些具体的办法等等。这时,如不及时记下来,此时此刻一旦过去,大脑神经的兴奋点发生了转移,那些突然闪现出的思想就消逝了。俄国作家果戈里对作家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稿纸。”我国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条件下,没有“铅笔”。他随身带的是纸和毛笔。为了方便书写,他在毛笔的铜盖中灌上几滴墨水。走到哪儿,只要看到幽雅秀丽的自然风光,或听到有关生动有趣的语言,就随时记写下来。据说有一次,他在一家饭店中听到一句要记下来的话,可这一次没有带上笔和纸,只好匆忙往家里跑,别人还以为他是一个疯子哩。/ w% \! t; H8 Q! z

0 ]; t! }# }2 [/ R1 {+ Q邓拓曾经告诫青年人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于什么事情,都不应该‘过眼云烟’。”当今,我们已经面临信息化的社会,各种信息、各种材料的积累十分重要。善于积聚则能驾驭和把握时代潮流,而“过眼云烟”则会与有用的信息失之交臂。
1 e( o' T0 L: L2 i, i1 j2 H/ x8 [& q# g. ]  o! d
积累、保存材料,同样有一个方法问题。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最普通的材料积累、保存方法,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9 G2 ~4 E6 x9 ?) ?! m) C
; @' `. @% i1 ^4 s( R6 F% p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材料积累的载体方式。所谓载体,就是指信息、材料内容通过什么途径、工具来保存。现代社会空前地扩大、加速了各类信息的开发和传播,同时也空前地扩大、丰富了信息的贮存方式。这自然为我们积累材料创造了方便。我们现有常用的材料保存方式有:
. D0 P* Y+ }9 \4 Y
# u. o, s! v  G" P* t$ K- U! p电脑录入。电脑是最理想的材料贮存工具。电脑的信息贮存量大得惊人。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电脑的内存也在不断地扩展。内存就是电脑运行时的数据和代码。2MB的容量相当于200万字节,即可贮存100万汉字。文字材料可以输入电脑。高级的电脑设备还可进行语音录入和扫描输入。这样,图片等形象资料同样可以输入电脑加以保存。电脑保存材料十分方便,可以随时增添、移动和删除。寻找、检索起来也十分方便。当然,电脑在我国还远未普及,许多人自己还没有电脑,也没有学会电脑操作技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使用会越来越普及。( ^# G; e/ u! m) {  u

. O, `0 E: M* j  ^7 q1 ?录像、录音、照片。通过录像设备,可以把音像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对个人而言,一般没必要使用录像来保存材料。录音则在一般的资料保存中使用得比较普遍,因为它方便实用。我们可以把别人的讲话、谈话录下来,可以把电视、电台上播放的有用的材料录下来,也可以把有关文字材料通过自己读录下来。录制完好后,要注意在磁带上写上名称,以免忘记或混淆。照片主要是用来保存形象资料。由于现代照相器材的普及,相片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一般人也有条件从事照相活动。于是,人们对于一些有用的材料,可以通过相片加以承载和留存。为了日后便于整理和使用,在照片的背面应当写明照片所反映的内容和拍照的时间。4 S, ?* ?# Q, Z5 D& L
5 A: Y3 z; g* A9 W/ l/ e: y
材料复印。而今,复印设备已经在我国广泛地开始使用。复印的对象主要是书面材料,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图画资料等等。复印的价格并不昂贵。使用复印件的好处是,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复印件和原件一样,不会出错。7 D1 T) G& _1 N5 T0 b3 b

' F6 u! ~6 X( ]& B活页纸、卡片。活页纸在一般的文具商店中就可以买到。它是一种左边或上边打了孔洞、可以灵活移页的纸张,重新调整次序时比较方便。这种活页纸也可自制。为了调整方便,活页纸以张为单位,内容不宜往另一张上续接。在积累、编写的时候,不一定要有明确的分类概念,但当材料积累多了,便可以将同一内容、同一类型、同一专题的材料集结到一起。有新的材料,还可以随时插入,然后装订成册,加上目录索引,寻找起来也就十分方便。卡片的特点是面积小,携带和使用都较方便。用卡片记录材料时,平常是一篇一则,所记内容要单一集中,不宜过杂过滥。卡片多了,最好是装在专供放卡片的抽屉中,并使用突出头角的卡片写明标目,以供查寻。8 d$ ^) L! `- v4 k3 X* v6 P
& s$ e+ H+ j  C1 w" A" H
积累材料是一个长期、细致和耐心的工作。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我们积累材料,一定要持之以恒,连续不断,不放过一切机会。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材料无疑会越来越丰富。这对学习和研究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作者: 山在那里    时间: 2012-8-22 14:32
如何积累材料真是写好材料的最基础环节。
作者: 逸文    时间: 2012-8-24 15:11
写好材料之基础,知识储备之途径,能力提高之必须。
作者: 等…待!    时间: 2012-8-24 16:01
如何积累材料真是写好材料的最基础环节
作者: 三峡秘书    时间: 2012-8-24 17:19
我初来单位三个月,是个国企,第一case就是写篇“创新”的文章。我也找了好多素材,先找素材再构思,不然写不了手。
作者: bigcartelo    时间: 2012-8-24 17:19
谢谢楼主的分享,顶一个
作者: 湛江吴川秘书    时间: 2012-8-26 22:56
谢谢楼主分享,先学习一下
作者: 冯晓斌    时间: 2012-9-21 15:34
无论什么,坚持十年都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 qjgdjbgs    时间: 2012-9-28 11:27
十分感谢楼主分享,学习中
作者: 飞鸟之翅    时间: 2012-10-12 11:31
很有参考价值,谢谢!
作者: 251101108    时间: 2012-11-12 21:45
谢谢楼主分享,顶一下
作者: 望远    时间: 2012-11-14 11:39
受教了,对工作很有指导性。
作者: 舒和532    时间: 2012-11-20 21:12
谢谢楼主分享,先学习一下
$ _3 g; n3 D! f5 ~$ I: }) u
作者: 三秦憨豆    时间: 2014-9-26 15:42
积累材料是一个长期、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作者: 天使与纸杯    时间: 2016-5-24 17:22
学而不思则罔一下,一直探索而无所得的环节) D' T0 q& n: o' k% e3 h

作者: daimeng    时间: 2017-2-10 13:36
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作者: 习思远    时间: 2017-4-25 15:48
如何积累材料真是写好材料的最基础环节。
作者: wanghx    时间: 2017-9-5 15:22
积累材料是一个长期、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作者: 游来游去吧    时间: 2018-11-30 16:24
专业写文章如何积累材料真是写好材料的最基础环节
作者: 催泪瓦斯    时间: 2019-12-1 17:07
好文章,学习之,芝麻开门!!!1
作者: 川风临云    时间: 2019-12-1 21:22
持之以恒,连续不断,不放过一切机会。
作者: 东风吹    时间: 2020-4-6 12:01
,还可以随时插入,然后装订成册,加上目录索引,寻找起来也就十分方便。卡片的特点是面积小,携带和使用都较方便。用卡片记录材料时,平常是一篇一则,所记内容要单一集中,不宜过杂过滥。卡片多了,最好是装在专供放卡片的抽屉中,并使用突出头角的卡片写明标目,以供查寻。" T4 X. W  L; S* U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