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六:怎样提炼主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12-3-15 08:41
标题: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六:怎样提炼主题
在谈论文章写作的时候,我们常常谈到“主题”这一概念。
' Z ` o( v. ^; n6 I7 j( f# F
; v, R) S( @& J# g/ m/ v
那么,什么是主题呢?所谓主题,就是文章中反映出来的中心内容和主要倾向。其中,中心内容是指文本所携载的信息内涵,它是比较客观的因素;而主要倾向则指的是文本内容所包含的价值,它因人的看法不同而有差异。当我们要完整地表达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题时,需要把“中心内容”和“主要倾向”两个方面都体现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的主题表述为:
, q& \- r u" f1 h) U
3 ]; T0 c5 g9 o0 S/ a
(1)《红楼梦》通过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的大观园贵族生活的描写,(2)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灭亡的历史趋势。
/ p8 `9 ^( s7 i8 D, Q( m
$ N8 f9 U" E. d' \
(1)指作品的中心内容。《红楼梦》的中心内容就是写大观园中的贵族生活,其中的主线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这一点,不管什么读者,都是不能否认的。(2)反映的则是作品的“主要倾向”,属于一种价值判断的范畴。这里所说的“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灭亡的历史趋势”,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说法。这就是鲁迅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9 q3 F' t& d1 `% p& n( A* E$ e V
+ T6 \1 n$ X% T" ^! L$ S* h
文章无论篇幅大小,都有着相应的主题。有些长篇作品,涉及的内容多,线索杂,就有所谓“双重主题”、“多重主题”。有些作品的立意比较模糊,主题不明显。但这种现象,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只能说主题隐晦,不能说是“无主题”。因为主题是文章的构成要素,没有主题,就无法写作,无法组织文章的内容。主题意味着确定语言表述的指向。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无穷无尽的信息参量。语言的有限性和信息的无限性构成了永恒的矛盾。任何人都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说得一览无余。因此,文章一定要有个主题。有了主题,就等于有了“核心”,有了“统帅”,有了“灵魂”。
3 k* q6 L! \/ n! i* e
5 K: @! _2 _$ e Q; j4 `0 I
我们在确立文章主题的时候,应当把握好下面三方面的问题。
# m# \( m# `5 l) d u3 e s
2 l @$ E _2 U' I
一、寻找合适的角度
, w y L7 o5 }4 [) @8 j$ z
% E( A) @% h1 Q' L- a" c7 D3 O
实用文章的主题,来源于现实的材料。文学作品的主题,同样来自生活的暗示。“主题先行”在宏观上是不能成立的。先有认识,有实践,有对象,有材料,然后才能提炼主题。当然,有了对象和材料,写什么样的主题,朝什么方向延展,则需要作者自己去选择。
) j) G. z9 }# J: i0 m( R6 @
9 S) X3 |1 \7 p" `) V6 o! H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同样一个材料,往往包含着不同的侧面,体现出多维性。我们要根据特定写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找到主题和材料的重合点。我们来看一例:
. J5 p, ~" o" [- g
W2 R& u0 W S0 _3 E0 c/ E
报载,某生报考某大公司职员,因榜上无名而跳河自杀,幸而得救。他刚一苏醒,就传来被公司录取的喜讯。原来,该生成绩在前几名,只因工作人员粗心,漏登其名。后经核查,他被录取。当该生兴致勃勃地去公司报道时,经理告诉他:“你已被解聘”。解聘的理由是:此人连一次考试落选的挫折都经受不起,怎能干一番大事呢?
& h' d, W1 s$ @$ g7 a6 |( H$ G0 C- S
+ Y* _! z# T ~- @4 @8 t
这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提炼主题,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都是可以的。比方说:
; e$ r& w0 l5 P8 |" \
6 \; p" O4 X+ Y8 n
可以论述“要能经得起挫折”的问题。告诫青年人要有胆识和度量,勇于面对挫折,并从挫折中奋起。可以论述“不以一锤定终生”的问题。人是复杂的,可以变化的,具有可塑性。年青人经受不起打击固然是缺陷,但以一次自寻短见就证明他一生定然无所作为,却是有失公正的。提醒人们在用人时,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要以一点来代替一切。可以论述“粗心大意,害人不浅”的问题。指出公司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几乎造成了人命事件,阐明认真负责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必须对每一环节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核查,防止因小的失误酿成大的后果。可以讨论“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的问题。这就要指出以“分数”取人的不合理性,强调对人的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考查,包括面试、笔试、调查、试用等多种形式,不要以一时一事的好恶对人作出不切实际的判断。可以讨论“当代青年如何克服脆弱性”的问题。当代不少家庭的独生子女,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少,缺乏坚韧的意志,因而提出和讨论克服这类现象的途径、做法。可以提出“要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就是把上面的几种观点综合起来加以论述,指出该生的软弱,公司工作人员的粗心,公司经理说法的片面性,主张人们遇到问题,要全面看待,不能只看一面,不及其余。
7 D0 r+ r+ x) M$ ~; A2 B0 L. a, z1 i
2 c3 V2 q$ }; Z+ ~1 C* N
由此可见,一个材料中往往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问题,有必要剖析、研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及特定的写作需要,针对某个问题、某个方面,有重点地加以发挥和阐述。
% B- I3 H4 p3 E0 a+ D
2 R: U( l9 F8 @3 [; g
二、理清表达主题的层次
( ]* h$ t# B9 t1 G6 }( h
" o" `! I0 H M1 {6 e
主题混乱,文多意杂,自然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文意混杂的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理清思路而造成的。确立好主题,表现好主题,不仅仅涉及到主题的大小,主题的深浅,主题的新旧,还涉及到对主题的开掘和表现。分清层次,理顺思路,既是对主题自身的开掘,也是对主题意蕴的表现。这里,思路的惯通和有序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不管作者持什么样的观点,但提炼和表现主题都要顺理成章。我们来看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孟尝君是人们心中礼贤下士的君子,而王安石却一反前人之见,写了一篇翻案文章。这篇文章文字不长,但条理十分清晰,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之间形成了环环紧套,逐层深入的关系。第一层,摆出世人的看法,即树立反驳的对象;第二层,一反常人之见,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即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第三层,笔锋一转,从反面论证孟尝君并没有得士;第四层,收束全文,得出结论,说明“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由于层次分明,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开掘和表达。至于对孟尝君的评价,各有各的看法。
% r' X/ J& i1 n/ \' O; Y
$ [7 b: m$ O8 e
倘若我们要以《滥竽充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这个故事对于现实有什么启发,这种思考实际上是在提炼主题了。当我们考察现实的时候,就会发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在生活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多不胜举的。但如果我们的思路不清,所思考的问题杂乱无章,排列不成序列,那么文章也就杂乱无章,形不成集中的突出的主题。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寓言中的三个人物,以及每个人物所反映出的问题性质,分出三条启示(这只是一种立意的途径),那么所述问题的层次就比较清楚了。
* }( ~# Q0 J) |8 G2 U' w
% v e5 E j. Q! \
(1)从南郭先生的所作所为看,他本来不懂,却又要装懂,结果先是害了他人,后是害了自己;
: D2 W" h* n* B6 [. K8 w
- U _ m J- b' `# y( a5 v
(2)从齐宣王的做法看,他不调查研究,不单个考查,搞“大锅饭”式的音乐团,给滥竽充数的人创造了机会;
7 `0 q9 A$ J4 c# N; S
5 b8 `- E8 r' r, V% L T! F0 v
(3)从齐涽王的改革措施看,由于具体考查,责任到人,使得滥竽充数的懒汉再也混不下去了。
2 J6 S$ ` J! W0 X
1 r0 }; `8 G4 u6 H
这样一来,层次很清楚,启示也比较具体,主题显得既突出,又集中。
$ G) R0 k2 T- n! J
N. m5 ~) \% Q! m
三、根据不同的文体提炼主题
& F- [$ d& z+ x r7 ~5 o- {
m2 h3 g( w& H0 t& ^1 v
不同文体的主题提炼,往往有着不尽相同的途径,要求我们根据具体文体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主题。
: ~% i5 R; w% I& _2 ~9 I3 _
+ A) y& A' R' c" _# U0 |+ L0 s
应用性的文章一般都有具体的实在的内容,涉及特定的人、事、情况,有特定意义上的目的、用意和功能。这些具体性、特指性和实用性,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有些要求即时完成,有些要求定时完成,有些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为了特定的目的和功用,应用文的语言义指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呈现出确切、平实、清晰的特点。正是如此,应用文的主题,不仅中心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基本倾向也是客观的,不允许有歧义产生,不允许有不同的理解。换言之,应用文的主题和内容功能是一体化的。例如,一份请示,其主题就是所请示的问题的集中概括。
% B, _, q) h9 X
+ z4 Y% I1 g2 ^2 X
7 A8 V: m4 O! Z+ m& |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重要的。有了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才有了归宿,形成“万山拥主峰,百川归沧海”的局面。
作者:
~徊_见~
时间:
2012-6-1 11:42
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作者:
武汉小秘书
时间:
2012-8-21 10:04
见解独到,受益匪浅,值得好好学习。
作者:
山在那里
时间:
2012-8-22 14:51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文字再精美,结构再紧凑,也只是花架子。
作者:
chenwei1980
时间:
2012-9-12 15:25
好好好,非常好,非常感谢!
作者:
冯晓斌
时间:
2012-9-21 15:20
写的精辟,总结到位,立意深刻。
作者:
海蓝
时间:
2012-10-21 22:53
感谢楼主的分享,支持楼主的行为
作者:
jiahuistrike
时间:
2012-10-22 17:35
不错,顶顶顶好文章,大家一起努力把老秘网建设的更加美好,让自己写的更加舒心、顺心、安心!
作者:
jiangxiaoyu1975
时间:
2012-10-23 10:19
非常受益,谢谢楼主无私奉献!
作者:
杨咏峰
时间:
2012-11-6 14:29
RE: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六:怎样提炼主题 [修改] 还可输入 80 个字符
) j8 z" W) u( p
您有 个未使用的附件 查看|使用|删除
0 f$ ~$ h7 F& k" B2 a
您有 个未使用的图片 查看|使用|删除
: k& j' p. D h+ t. r
请稍后 ...
+ f. X5 X* `% I
作者:
251101108
时间:
2012-11-12 21:50
楼主,这简直是“六脉神剑”啊
作者:
舒和532
时间:
2012-11-20 21:16
!!!!!!!!!!!!!
作者:
正能量
时间:
2013-1-10 10:58
写的太好了 行文无法 文岁略短 看似简单 实则饱含深意
作者:
swimng2000
时间:
2015-5-27 23:35
主题往往被忽视,学了之后有用处。
作者:
beijiguang
时间:
2015-5-28 15:35
从中可以找到提炼主题的方法,很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
文秘人
时间:
2015-5-29 09:34
应用性的文章一般都有具体的实在的内容,涉及特定的人、事、情况,有特定意义上的目的、用意和功能。这些具体性、特指性和实用性,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有些要求即时完成,有些要求定时完成,有些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为了特定的目的和功用,应用文的语言义指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呈现出确切、平实、清晰的特点。
作者:
666666kq
时间:
2015-5-30 16:21
万山拥主峰,百川归沧海-------太棒了。一句真是回扣主题。。。
作者:
占_戈
时间:
2015-5-31 21:14
学习楼主写文章提炼主题
作者:
追求卓越
时间:
2015-6-1 09:58
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重要的。有了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才有了归宿,形成“万山拥主峰,百川归沧海”的局面
作者:
知行合一是正首
时间:
2015-6-1 12:53
好是好,不让群众花银子就更好了
作者:
仙道
时间:
2016-11-14 21:47
这样的文章可以多一些,很实用。
作者:
羽时俱进
时间:
2016-12-3 20:52
讲的好深刻,方法得当,让人知道怎么去提炼
作者:
daimeng
时间:
2017-2-10 13:45
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