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4 o/ s# [' I, A1 X4 O2 V6 X s: {* P(二)正文部分:顿号的用法, o) X. {2 n' } g; r
??一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混用。 . N2 P' U I0 S: j: @
通俗地说,句号管分号、逗号、顿号;分号管逗号、顿号;逗号管顿号。 0 T w8 p2 f/ [9 h8 Z! F, Z( I$ g) X& e4 X& A4 B
二是表示概数不应用顿号隔开。如“参加培训班大概有七、八十人。”这句话中“七八十”是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 2 v+ z9 U7 r L/ ]) j. w) e! Z
# E. p( r, _$ q* r5 J, q ?
三是表示结构层次序数的阿拉伯数字后面应为圆点,不是顿号,这个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 " [. j" _1 P5 g2 K) G
3 i) f* n, O0 D1 u: H
(二)正文部分:逗号的用法 & O6 D; D( K" W% s1.如果在应该用顿号的并列短语的内部还有应用顿号的并列的词,这时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逗号。 0 y6 Y) S# C9 p/ o. k9 m! I Z% x6 K
例如: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6 h' P; M$ C5 A- g& `# n ( q1 r& W5 L; ~! x. [6 }, X. @- w2.主语部分较长,在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用逗号。 . f, G1 v6 a8 V
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乡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 6 c) M7 _& `' \) S$ u * L: q4 c# u, X/ r2 i3.句子的特殊成分,常常用逗号把它与别的成分隔开。 |) T3 @' y0 p, r
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修改宪法的职权。' C" W$ r3 _7 D+ s/ C
$ j) e3 X) Q) R& K1 H [0 y2 l(二)正文部分:逗号的用法 ! f/ o3 S9 I* g5 U2 I$ M- P4.在用“以及”、“和”连接的句子中,在“以及”、“和”之前可以用逗号。 # L: w" I* x9 b( H! W& F/ A* K2 X+ D 例1:目前,县级人大常委会普遍设有办公室、代表联络室、法制室,以及财经、教科文卫、农业、城建等工作委员会。 7 m8 J3 h0 \" M3 d# y3 A5 P# l2 ?4 l% O0 ]4 K0 r
5.在×××说(指示、规定)之后,如果原文独立引用别人的话或文件的内容,用冒号。 3 u4 O/ @0 ~& y/ W; f8 j
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果将别人的话或文件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用逗号。 7 u/ E4 E8 r: [* d! {+ }, ? 6 c. v; O$ j8 }- D9 C6.在一个中心词置后的句子中,修饰这个中心词的、意思相对独立的短语之间,过去常用顿号,现在也可以用逗号。 * K$ _2 a Y( g! {. a
例如: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 b7 Z: @ s; e" B7 T2 d+ v。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9 15:59
检察公文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 D$ U/ I {- m: ^0 A ( W% Q; L P, z% u$ E李继华 ) B/ [. m2 w, T6 W8 u: S
' t: U9 S0 O) f3 E
5 r! O/ E% d/ J( V" q- x
□李继华 j4 f& j- `# Q6 e
* @3 h6 [; {1 {0 l! d
检察机关的公文种类很多,业务类的包括案件侦查终结报告、案件审查起诉终结报告、起诉书、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综合类的包括检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简报等。这些公文有的是法律文书,须向社会发布,事关重大;有的是工作文书,如向上级汇报情况,向下级部署工作,都是检察工作经常用到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保证检察公文质量的基本要求。9 F' i1 Y. _$ J3 J: I
$ @& P" H! s; h: K9 c4 L
一、常用标点符号的分类和作用 7 w8 C/ ~& R6 _! s: e9 v, f0 U9 V, o O8 K1 q1 t% r4 X
笔者发现,许多检察公文的结构、内容、语言都非常好,却经常出现标点符号的误用,使公文质量减色不少。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古代汉语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起源于清末民初,仿自西洋。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共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6 h" f5 P9 |& h* {# J" v
2 o' x$ I. u0 Z% Z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K: B' u0 H, m# @* g* ]% C8 J
6 E9 M$ b7 g+ L* t! b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 f* r% l- Y* i9 u8 n
|( s- W0 S; f* `+ a" U: S7 ]
二、检察公文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 m) N9 P |. A1 E5 @0 G' j" G+ S! G& g3 @
每个公文都有标题。除了公文的题目,公文正文还分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甚至更多层次的标题。公文的标题好比人的眼睛,也被称为文眼。如果公文标题中的标点符号出现错误,将会大煞风景。 7 f; m [- X5 r, p2 q7 o) C8 U1 r: {5 @3 t
公文题目中的标点符号常见错误是,标题不该使用而使用标点符号。公文题目中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是,标题的末尾,除了个别情况使用惊叹号或问号,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公文题目的内部,除使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例如: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标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标题的结尾没有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两个小句之间,也没有使用逗号,而是空一格。公文正文内部的标题,即一级、二级、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的标题,或句首缩两格单独成行的标题,句末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例如:某部门内部规定的第六部分的标题是“六、办案岗位职责:”,作为单独成行的一级标题,这里句末的冒号是多余的。当一级、二级、三级标题是分句时,句中可以用标点符号,这一点与公文标题中的用法不同。例如:某报告中的第二部分单独成行的标题是“二、要找准定位,积极开展检务督察工作”,这个一级标题两个分句中间用逗号,句末不用标点符号,是正确的。7 _/ n: s7 v0 ? T. R: e E
4 S$ a6 `' \# T) s) r5 l- W# P) D 三、检察公文常用标点符号的误用 $ w* v6 u4 |% M' Y 6 |+ K$ ]1 W: R; N (一)顿号的误用 : G8 s. J6 i7 v7 [! m0 O# z0 \3 V( G1 _+ f$ S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5 F6 l* B) L" C! d0 k
! i3 t1 B+ f) ?" O/ M 顿号在公文使用中的常见错误表现为:8 J2 y. c, ~: u! | k: m" d
# \) @, x- Y, Q4 c, ~; x# h4 ]
1.表示序号的括号后加顿号。如(1)、(2)、后面的顿号应该去掉。 7 v1 I4 g% F) n, ~- T) l( _$ s' F. J' b
2.约数之间误用顿号。例如,“案发时间大概在下午三、四点钟,……”在这句话中,“三、四”是约数,不必使用顿号,而直接表述为“三四点钟”即可。 2 b2 Y1 g7 b+ y$ J3 ~( z7 T G$ s" R
3.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例如,“这个大案由反贪局侦查一二处共同查办。”在这句话中,由“共同”可知“一二处”并非一个处,而是两个部门,不能缺顿号。) O. j$ G+ @3 c' K2 Q0 g. q
' z1 {# A3 }2 { n% x 4.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例如,“3月6日,政法委召开了公、检、法三家座谈会。”在这里,“公检法”是个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必用顿号断开。 + B1 V7 R4 |1 a6 r. o " o5 K& e8 Q7 L6 |* E$ `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例如,“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此句中的使用顿号的错误在于,顿号前后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两个动宾式句子的并列,应该用逗号。4 Q, @, ~1 N% W* A
2 r0 T2 ]! t( |% \2 o. {
6.应当用逗号的并列短语误用顿号。例如,“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此句中,“全国人大代表”后面本来用顿号,但是后面的并列短语的内部还有应用顿号的并列的词,这时在前后两个大的并列短语之间需用逗号,正确的用法是“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 Z& `& S! P5 G) p# e$ u4 w9 `! B 0 ?+ r* Y% Y3 H3 b (二)逗号的误用5 Q- @* ]" @! G
; Q- H- a* a5 J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例如,“检察机关内部有多个部门组成,有办公室,政治部,侦查监督处,反贪局,公诉处等十几个处室。”此句中,“办公室”、“政治部”、“公诉处”等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区分,所以它们之间应该用顿号。4 k/ Z9 |/ q1 ^; r
! _6 P Z7 x0 F9 D4 p9 S- D$ D
2.直接引语误用逗号。例如,检察长强调,“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希望同志们……”此句子中,引号之内的话是完整的直接引用,其前应该用冒号。 8 S% H+ _9 i( I6 L( C) |3 h/ x" a8 u* b9 \1 s" ]$ V
(三)分号的误用& v% g& E7 b+ |' o, O' o
/ z6 h4 \' v. h0 n. @+ B
一个句子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例如,“在二审期间出现新的证据,拟开庭审理的案件;可能改判的案件;……”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而在此句中,“可能改判的案件”在两个分号之间并无需要逗号分割的其他小句,因此,第二个分号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L% y; Y2 n, d9 e
+ }) y( p- u" X7 o# R7 h (四)省略号的误用# {5 E% Z8 _; O- X! a8 v! N
% ~3 H% Y9 t: a0 o" H! \ 省略号与“等”并用。例如,“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办公室、政治部、研究室……等综合处室的内勤。”此句子中,表示列举的省略号功能与“等”的作用相同,省略号与“等”同时使用,属于重复使用功能相同的标点,只能保留其一。- }0 [6 ?% C' H& S7 a
* F$ C+ H, @% F7 x+ ~# _
(五)破折号的误用 + a ^: R. R# R# C) E( J4 u/ U" @" p/ k1 _! z; J; t
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并用。例如,“新刑法———即1997年修改生效的刑法,共有452条。”此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意思相同,破折号与“即”只能保留其一。 ' ]& M5 s) O! F! `& P! g4 _ ' G# m8 }; l5 k& g) i' {7 b (六)书名号的误用! {4 B. ` o* U& _ [#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