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2-3-25 21:48
标题: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关于调查研究,毛主席有句名言,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平同志说过:“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市委一直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围绕加快推进清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这些思路、举措的形成发展和不断推进,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通过调查研究集中各方面智慧的重要成果。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讲话以及市委作出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看,我们可以体会到,调查研究对我们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0 k1 w) ]9 Y6 c: r+ P6 _9 F
* g$ r! F& X; n% D
一、调研的选题$ ?* Q7 \. o+ D. x
6 L: ?( D: |# r. S+ t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领导提供观点正确、事实准确、分析科学、结论可靠的调研成果,以便领导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正确选题是调研工作成功的前提,直接决定调研成果的价值和效用。在确立调研课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避免一般化、重复性的研究,使选题切中关键,抓住“牛鼻子”。在选题上,除领导交题外,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选题。# g: Q& ?) j3 Y. p; t9 C
) @+ r  L! h5 w: h, |
(一)围绕决策重点选题。紧贴领导决策开展调研。强调前瞻性和战略性。6 |' W, O+ A- y& U5 O5 V" D

5 Z1 v# u* p5 c0 r. u/ `; X1、宏观决策调研。就一个时期内指导全局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及规划开展调研。重点是搞好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如今年上半年,市委为了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调研,为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 ) L* B5 A* M2 c. ~) q" G4 _
9 J' b5 @1 ?1 G" x: r+ O
2、决策重点调研。就一个阶段内带全局性综合性的重要部署开展调研。重点是弄清现状,提出目标和措施。如推进工业强市方面的调研,发展县域经济方面的调研等方面开展的调研。+ X5 J; G  k6 T3 w3 w
  L5 ?, _% v  T& N( p+ S
3、决策落实调研。就一项重要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调研,重点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落实。
. m/ t- R4 W! v
& f8 ~0 x) _7 X% u(二)围绕社会热点选题。紧贴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弄清问题真相。强调客观性和公正性。办公室的综合调研有别于其他部门、科室的调研,处于热线上,具有政策性、时间性、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要总揽全局,从领导关注、群众关心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中选题,抓住热点开展针对性的调研。& c3 Q8 {1 T. S0 K: e3 ~  a3 [

; F5 x3 w9 r7 F1、社会议论热烈的问题。就是对社会广泛议论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调研,揭示真相,晓以利害,以正视听。  e. I  x6 F8 X) m

: T6 y4 m9 |, w  k7 {# o. G( w2、群众利益悠关的问题。就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开展调研,了解内幕,查找根源,维护民利。如征地拆迁、民工工资、农民负担等。
0 G4 y( i7 l: r/ o; |. I$ _; ?9 z; T+ Z
" I/ }; a% E! A3、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对群众意见大、呼声高的问题深入调研,查实情况,研究对策。如机关作风问题、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调研。
! D( C: i  h2 K$ Q$ {3 m! I4 r; L! U9 z0 t! v
(三)围绕工作难点选题。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一般来讲,问题的难度越大,研究的价值就越大。调研工作就是要抓住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难关、破难题,不断开创新的思路,取得新的突破。! X# {/ h" O& m9 f  y
" w1 I5 }" M( B* O1 `" `
(四)围绕工作发展趋向选题。我们的各项工作既要继承,又要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握各项工作发展的趋势,研究发展的规律,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搞调研工作的同志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发展上洞察形势,分析问题,有目的地搞好超前性调研,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 f; ^) o' v! d, [+ Q+ k0 c1 S
3 ?3 w( U, E8 M+ a) `  p' M4 Q, i1、重要但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对事物的严重后果展开调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8 C' }" p, r" {$ d& y6 t5 n! f( d
- r) H$ l" y: L& O* X3 e2、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事物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把握主动权。 3 a  q: d) Y  U+ x

7 [! l' V& l- T1 C: o9 m3、看似平常却很有价值的问题。展示事物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争取公众的关心和支持。; ~- B! N8 u5 y0 K5 u

- w7 `# ^4 k; g2 `  t二、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z# ?8 x! s. {4 \* H' a% p9 M! Y
" g% K, @1 j- p( p, b
选准调研课题以后,就进入调查阶段。调查研究的方法不一而足,难以尽述。只要能获得真实全面的情况,又不触犯党纪国法,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可采用。但有些共性的东西值得强调。   p" \0 x: c- \3 w8 D

( t! Y$ R% \0 I(一)制订调研方案。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或计划安排,包括调研目的、内容的确定,调研对象的选择,调研提纲的拟制,调研步骤、时间的安排,等等。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制定调研方案,绘制好这张施工图纸,应注意把握以下五点:一要做好必要准备。选题确定之后,有意识的去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政策,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中央有关文件、经典作家论著、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的资料等。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讲外行话和出格的话。二要明确调研目的。目的性强,是调查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任何一项调研活动都是为了特定目的进行的,调研目的是调研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制定调研方案,首先就要明确目的,把制定调研方案统一到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上进行思考和安排。三要圈定调研范围。包括内容范围、地域范围、单位范围和时间范围等。四要选择访谈对象。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要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五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调研内容的需要和调研主客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科学、便利、适用的方法,以便听到真话,了解实情。熟悉专业知识。
1 s, \7 M5 m8 V+ |) g' j2 f) E
( z1 W1 J5 x( j( L! ]! P% F(二)拟定调研提纲。这是调研方案在调研访谈这个关键环节的具体化,主要是通过把调研访谈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分列出来,以清理调研访谈的思路。调研提纲是调研中必须把握的要点,是调研成功与否的起点和基础。制定调研提纲应坚持四个“突出”:一要突出调研目的和调研主题。要以调研目的与主题为中心和主线来拟制调研提纲。二要突出调研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些问题是否在提纲中明确反映,不仅是衡量提纲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也是判断准备工作是否扎实的标准。三要突出典型。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数字、典型语言,能鲜明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确切地反映事物的规律。了解和剖析典型是调研的重要内容,提纲中要强调对典型人、典型事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注重典型的特色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四要突出见解。见解是核心,是灵魂。调研提纲不能满足于讲现状、摆现象、记流水账,要尽量多地涉及关于事物本质、历史、理论研究等深层次的内容,概括提炼出好观点。实践证明,没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深刻见解的调研提纲,就难以进行很好的调查,也难以写出一流的调研报告。还是指出的是,任何一个调查提纲都只是对调研工作的初步设想,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完备或有不妥当的地方,应随时修改和补充,不能是事先确定的观点,然后到实际中找例子。
8 t! K  |  K3 R! B' F1 e
8 s8 h7 a% Q# \2 y2 v" {(三)深入调查。一般说来,调查分收集资料、听取汇报、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几个步骤。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全面情况,获取真实信息。有效实施调查方案,较好完成调查任务,主要应做到全、真、实、活。* @* n* z  P) y, T

$ ]! s( e3 ]! b; ~- H" |4 I“全”就是调查对象、方法运用、听取意见要全面。调研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调研内容的需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多渠道的调查。在调查中,要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调查对象上,既调查机关,又调查基层;既调查领导,又调查群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选、只看“闪光点”,要特别注意到条件艰苦、工作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听意见。在调查方法上,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采用开调查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问卷、抽样等各种形式获取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问题的调研,如一项工作、一个单位的调研,比较适合用常规的办法;综合性的重大课题的调研,最好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意见听取上,正面的、反面的,上面的、下面的,干部的、群众的,方方面面的意见都要认真听,防止仅以一人之言、一面之词、一孔之见、一时之论,就随意作出主观片面的结论。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调查中,不仅要听多数人的意见,还要特别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调研者分析问题力求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得出的结论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_5 s* S0 i/ ^' ~, n2 D1 U- \9 t0 s; ?8 }' [
“真”就是要善于引导访谈对象说真话。真实是调研工作的生命。调查贵在深入基层摸真情,贴近群众听真话。由于目前一些地方某些方面风气不够好,使得我们在调查中了解真实情况的难度加大。如果在调研中听不到真话,可以说整个调研活动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开展调研,一定要学会引导访谈对象说真话。在这方面,应把握四点:一要有非常诚恳的态度,使人感到想听真话。如果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定调子,哪怕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能高兴地去听,相信群众是会跟你掏真心、讲真话、道真情的。二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求教。我们所进行的调研,大多是为了决策和解决问题而去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取真经、听主意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调研工作的同志放下架子,谦和低调,仔细听取他们对调研问题的看法,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建议等。三要讲究艺术,灵活引入主题。对于一些比较熟悉和爽直的同志,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一些顾虑较多的同志则要灵活一些,可根据对方的性格、年龄、职务等情况,先谈一些个人的基本情况、彼此熟悉的知识、相互了解的信息等,待气氛融洽后,再进入主题,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更容易了解到一些真实的东西。四要在座谈中善于引导。学会使用家常式、谈心式、启发式的沟通语言,平和、平易、平实,打消对方的思想顾虑。要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同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做到有言必录,还应边记录边整理,重要内容、鲜活观点、精辟语言最好还打上记号,避免好的东西被淹没,便于事后消化材料时阅读。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干部群众就会说出真实想法,表达真实思想,提供真实情况。
8 Y; ^# D7 Z1 x& x0 \' j2 w2 L* \2 L& d9 ]/ x1 v
“实”就是不带框框,不定调子,实实在在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调查中了解实际情况,听汇报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把重点放在到基层去直接接触群众,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与此同时,对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即使领导有明显的意图,也要在注意方法的情况下,如实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
! e9 o: K& A5 Y1 R9 ~
% H! b8 X  X" Q4 c: d“活”就是根据调研进展,从调研内容的需求出发,灵活挑选调研信息。在调查中,常常会这样:调研所需要的情况有些方面很快就能得到全面的了解,而有些情况来得很慢,甚至很难了解。正确的做法是,调研进行一段时间后,应对调查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看哪些情况是多次重复的,哪些情况是比较缺少的,然后灵活调整调研方式,灵活地选择性地听取有关情况,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与先入为主、“编好筐子去套狼”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在对调研主题、调研内容、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调研质量和效率而作出的灵活选择,是符合调研规律的。
6 p( J. Q; E' A' l. E* T$ ~
. A* H2 R2 W1 b) T( s在每次调查座谈之后,调查人员一定要挤出时间对自己的记录作一番梳理,对调查的过程作一“回头望”,看一看被调查的人员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素材是否全面,调查座谈的目的是否达到;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备用,哪些素材还要继续调查。同时,几位调查者还可以经常交流一下,集思广益,提出看法和见解,这样就可以使调查更深入,获得的真知灼见更多。# m- y9 v- n- g3 P
& m' _3 M0 S+ o6 A; o* v% c
(四)分析研究、消化材料。通常讲的调研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都要求一个“深”字。调查要求深入下去取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把情况吃透,把问题找准;研究要求深入到得来的情况和资料内层中去分析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提出可行的对策。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对调查的进一步深化。调研过程中,既要认真调查,更要下功夫研究;既要调查清楚,又要研究明白,把调研报告写好。研究时一定要在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做好认真梳理、消化材料的工作,为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打好基础。" o: h& q& B4 d% g) i) u5 y0 k

+ P2 u( q: Y. D消化材料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研究、加工提炼的过程。分析、思考、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必须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调查之前要思考怎么办,调查之中要思考怎么听,调查之后要思考怎么写。三者比较起来,分析研究的重点更应该放在消化材料上。有经验的同志说,收集材料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以一当十。这个意思是,占有材料要博,使用材料要精。搞调查,消化材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调查中获得的大量纷繁芜杂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经过反复比较、鉴别、提炼,把调查中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小中见大,实中见虚,微观中见宏观,个别中见一般。在消化调查材料时,应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和情况,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决不可带着成见和偏见去看问题,不可从固有的思维模式出发看问题,也不可对领导的意见简单盲从。二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和不足;既要看到现在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到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尤其要善于在比较中见好坏、知长短、晓优劣,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三要坚持在领会上情与吃透下情的结合上看问题。要注意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的主张、意图,与我们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调研的成果特别是提出的对策建议,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地方的实际,具有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四要坚持从全局和发展角度看问题。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目光要高远,视野要开阔,要有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善于从全局和发展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t3 f! _, s5 Q6 w% N- u' r: N7 w& y- t& |
三、撰写调研报告
4 J7 u. E  i8 n; {1 ^& F- Q, L. C9 u4 {. |. Q' a
调研报告是调研者将调查到的情况加以系统、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得出的书面成果。
3 \, h/ `- z% j5 t6 ~' x6 p. w7 Z" o) Q9 t4 \7 i! }2 X
(一)调研报告的结构。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导语和正文三个部分组成。) ^3 F9 v" r* f) t  g. l  w) T
- h( q! j* r; ]0 X
1、标题。一般有两种:单标题与双标题。单标题就是指只有一行的标题,通过这一行的标题就可以把被调查单位和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表现出来,比如《对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双标题就是调研报告有两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这种标题形式优点很多,正标题突出主题,副标题交代形势、背景,有时还可以烘托气氛,二者互相补充,因此成为调查分析报告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比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对清镇市科学发展的思考》。
& ]1 L, h; q" `$ _# l
$ J2 w) L% X# b( M7 X就标题的形式而言,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I  v" u1 O' J& Z% n+ p/ L
0 l: [0 N* P. a(1)“直叙式”的标题,即反映调查意向或调查项目、或是地点的标题。这种标题简明、客观,一般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标题。例如,《关于XX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4 f3 B4 m7 M$ b0 X  A4 z7 J/ g$ x
) T. G+ C2 T) i# d* |(2)“表明观点式”的标题。直接阐明作者的观点、看法,或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例如,《XX问题亟待解决》等。
$ [* }! p$ k# B* @6 c- O9 [% Z0 `3 A; F, b
(3)“提出问题式”,即以设问、反问等形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和尖锐性,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例如,《XX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 i& x% b$ a% q& c1 D( r# j% _8 c" e
2、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一般概括说明三方面内容:一是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二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三是调查研究结论的提示。但不同的调研报告,前言内容的基本事项不完全相同,也有的调研报告,没有前言部分,起笔直接进入主体部分。. M# D) f3 Y( d5 Q
6 Z. _9 l2 c, s, T6 i
3、正文。正文是调研文章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文章;“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文章;“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文章。与一般调查报告相比,我们所写的综合调研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灵活自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不能一味地按照一般调查报告的模式去套,而应当探讨综合调研材料的特点、基本要求和基本写作方法,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下功夫把它写好。
% t5 |  Z2 e' q$ P+ J6 k  \9 a+ C/ _! Q; D9 G7 N
(二)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x. M% k( h) i" K5 w1 ^3 E; ?( N$ i
1、要求新、求实、求深、求精。; \& N4 C" F: O* t5 X8 B* Y
* A7 N- h" n2 k0 S# A
求“新”,即题材要新鲜。调研的根本任务,在于探索未知,致力于尚未研究过或尚未深入研究过的问题,开拓新的认识领域,所以调研材料要反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报道新典型。别人已经写过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写,但一定要有新的材料、新的见解、把认识询前推进一步。  8 l( z$ C1 Q: y: d2 P! T4 j) @9 D
1 R  F* r# S5 l9 ?: Z+ u
求“实”,即内容要实在。必须具体、客观,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用事实说话,凭数据立论。它是寓理于实就实论虚,不是就事论事或就虚论实。空泛议论,不着边际,不以事实为基础,不解决任何问题,是写调研材料的大异。7 `( a1 z& u/ m) w4 A0 y

$ A1 G8 E- |1 J8 f% A. y求“深”,即分析要深刻。写调研材料,目的是要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用于指导工作。所以,不能只罗列现象,堆积材料,简单地反映情况;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必须对占有的大量事实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观点,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种观点,可以是寥寥数语,收画龙点.睛之效;也可以并不直说,而体现于叙述事实材料之中。好的调研材料,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说明。
# E4 U, _4 D" G# J6 H, Z
+ r# e! V- u8 p  C$ H- Z求“精”,即篇幅要精炼。综合调研材料大多是写给领导看的,而领导大都公务繁忙,所以必须写得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繁琐。为此,除了要锤炼文字,使之简化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分析提炼上下功夫,把问题弄透,舍去次要的,非本质妁,偶然性的,东西,抓住主要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选用典型的事例和必不可少的数据。6 c4 P) l; r5 d/ T4 H- ]7 q0 Y- A
$ S& I) _& U; Y: Z& P5 J! V$ n- i
2、要写得准确、鲜明、生动3 t2 H1 D) O3 M: D3 o; O- M$ {
四要注意下功夫反复修改。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也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著名诗句。不少同志都有切身体会,重要的调研报告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有的经几次甚至十几次修改。调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一定要下苦功夫、深功夫、细功夫修改。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把问题和对策把握得更准,调研报告也会更完善。: R' t0 N! i3 O: C5 Q

作者: sbqq2012    时间: 2012-5-3 14:15
文章就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讲得的比较具体,非常好
作者: airyst    时间: 2012-6-30 01:02
学习学习!{:soso_e183:}
作者: 庄耀中    时间: 2014-7-28 16:38
绝对是一篇好文章,学习了!!!
作者: BOSS    时间: 2016-3-17 11:36
除了要锤炼文字,使之简化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分析提炼上下功夫,把问题弄透,舍去次要的,非本质妁,偶然性的,东西,抓住主要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作者: 科瓦蓝    时间: 2017-3-21 20:39
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提高拟定调查报告的能力
作者: 太极观澜客    时间: 2019-12-8 10:51
调查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要啦。
作者: dengyichang    时间: 2024-11-29 12:24
幅要精炼。综合调研材料大多是写给领导看的,而领导大都公务繁忙,所以必须写得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繁琐。为此,除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