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 ~; B T: a7 y9 _ 根据安排,今天我讲一下提升公务员写作能力的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供大家参考,不对的或有失偏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想分三个大的方面来讲,一是 0 I9 E- r8 S4 @; n' E6 A6 l0 k) g7 x, U$ |" P$ t0 Y3 V
一、公文写作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能力。 0 s2 x, n( ]# G7 J. e3 N7 [" V( c% ^! m: |/ p8 f6 e: _, S1 o m( ~6 `5 E
公文写作是公务员的基本功。既然是基本功,就是说是公务员必须掌握的能力。虽然掌握的水平有高低,但是必须具备这个方面的起码的能力,属于“看家本领”。 ( n0 z7 `% o* R% s! s! [3 Q( g v% W* }* w% z
首先,公文与公务员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公文就与政权密不可分。我国最早的殷商王朝文书,刻在甲骨上,五经之一的“尚书”就是一部古代的公文集。如《酒诰》是戒酒的指示。《古文观止》中,公文占了约15%,像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等,都是久诵不衰的公文。我们党非常重视利用公文这一重要工具。1942年1月就颁发了《陕甘宁边区公文稿式》。也就是说,公文长期以来都是“政权”的重要工具。好,现在咱们说什么是行政公文。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公文的定义是这样的:“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这是行政公文的定义。需要说明的是,今天讲的“公文写作”概念,外延要宽一些,包括行政公文和常用事务性文书。再说公务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的法定范围是党委、人大、行政、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等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简单的说,公务员就是为国家服务、由国家供养的机关工作人员。现在,咱们把这两个定义对照一下,不难发现,公文就是公务员履行公职的重要工具。为国家服务,就必须会使用公文,懂公文写作。毛泽东同志在《文化课本序》里说过:“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知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所以说,公务员只要开展工作,就必须与公文打交道,每一名公务员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公文,离不开公文写作。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比如会议通知、请示、报告等相信大家都写过吧?常用的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等,大家肯定年年写、年年做。这是说的公文与公务员密不可分。 6 a# G% k$ n3 j7 i4 E; P 2 z) @$ x% _. h 其次,公务员履行职责离不开公文。公务员的岗位繁多,职能也不少,但综合起来说,公务员主要职责就是两条,一是办事,二是参谋,当然有的还有本层次决策权。再细说一点,就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传递信息,宣传政策,服务大众。办事是每个公务员日常必须的,参谋是在办事的基础上、办事的过程中进行的。办事的实质、办事的根本就是服务第一、效率第一;参谋的实质、目的是为上一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从办事上说,公务员办事必须讲政治、讲服务、讲效率。这不但要求公务员必须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把握政策法规,而且还要求公务员在工作中做好调查研究、请示、报告、提供信息等,每件事情处理完毕后还要出简报写总结。从参谋上说,公务员必须给上级领导提供内容真实、对路、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就一个或几个问题,某项政策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掌握实际情况,写出报告供领导参考。同时,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把公文写的短简精些,质量高些。这里讲一个笑话。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12月,刑部主事茹太素给皇帝上书,陈说事务,写了17000字,讲了5件事。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读给他听,读到6370字时,还未入正题,朱元璋大怒,下旨打了茹太素100大板。第二天又叫人再读,读到16500字时,才开始说这5件事。好在后边500字说得5件事有4件可行,皇帝才没革他的职。所以后来朱元璋下令:“订立上书陈事格式,繁文违者罪之”。由此可以看出,当好参谋,必须写一手好的公文才行,反之,可能要挨板子。. |+ E" ]- [1 r- Q1 O
+ u; T4 Y/ j+ k# O; [9 {4 O
二、公文写作能力是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X' R* m) x$ P7 y
$ w; J. L. w9 o' g 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公务员政治素质、综合协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的、综合体现。它与公文写作能力牵扯到一起,而且还是重要体现,是不是说得有些“忽悠”?下面我从 角度就讲一下这个问题。 - ]. k; R4 F$ a& j. C$ \5 z, h5 x) N E! T) k# {' ~
第一,只有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出公务员政治素质。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政策性、思想性,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符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写作者必须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在“规矩”下成“方圆”。一名政治上成熟的公务员,因为善于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写出的公文才能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才不会出现政治性的失误。反之就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务员如果不坚持好这一条,纵使是生花妙笔,写出来的公文文笔再好,格式再对,选词造句再美,也会被“枪毙”。& @$ T" ?7 b6 o% C3 o
6 \+ C; L" d* N 第二,只有了解、提纯、贯彻、运用好领导意图,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出公务员的办事、参谋能力与水平。公文写作具有指令性特点,一般地是领导机关或领导人交办的。因此,只有很好地了解领导意图,才能选好公文写作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领导有较高的政策水准和思想高度,提纯精炼领导意图的工作,就是写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是很好的贯彻领导意图,不仅是提纯公务员公文写作质量高低的标准,而且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说一件正确领会把握领导意图的事。1963年,苏共中央要求中共中央对他们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系统理论给予答复。当时,中共中央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就拟了一篇长文,想公开答复,被毛泽东主席否定了。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我要的张燮林式,不要庄则栋式!”大家知道,张和庄在六十年代是我国乒乓球名星。张善于削球,擅长于防守,能够救起对方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刁球、险球;庄善于近台快攻,擅长于进攻,能够以凌厉的攻势打对手于措手不及。于是写作者们查阅了毛主席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次讲话记录,写出了数万字的文案,从正面阐述了毛泽东的观点。经毛主席审阅,正合他的心意。这是正确领会领导意图。还要善于运用技巧体现领导意图。比如给领导写讲话稿,有的领导喜欢排比句,你就应该写“关心这项工作、支持这项工作、爱护这项工作”等;有的领导喜欢引经据典,你就应该引用上一段古诗词或者典故,由此,引申出深刻的道理。等等。当然,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就是不能唯领导意图是从,不能把领导意图当作唯一的目的。 8 R) E$ H- D9 {5 f" \- c; ~ 1 s+ y, b* R: A* T* z7 ?' {* Q- Y/ x 第三,只有熟悉部门职能、职位与职责,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忠于职守,勤勉尽责。要求每个职位上的公务员,都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的工作,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承担其本职位的岗位职责,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党历来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又红又专,并塑造了张思德、时传祥等一大批英模榜样。公文写作是以实用为根本目的的,公文(含事务文书)一般的具有约束、规范,指导推动,宣传教育,资料凭证等作用,具有突出的、明显的政策性和事务性、实用性特点。因此,公务员如果业务工作不能够烂熟于心的话,就不可能写出好的公文来。也就是说,公务员必须深刻了解本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性质,了解内设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知晓工作程序等,才能写出具有约束规范、指导推动等作用的公文。不然的话,如何起草好公文?就是起草了,连自己都不明白的工作,写出来也难以规范、指导、教育他人。共和国外交风云中有这么一个故事。60年代初,周总理访问南亚某国时,说了一句成语“胸有成竹”。但翻译不懂“胸有成竹”成语典故的内涵,就翻译成了“周总理胸中长了一颗竹子”。从而成了翻译界的笑话。联想起来,如果我们不懂业务,写出公文来是否也会闹出类似的笑话呢?: m2 l0 {9 e4 k
* j% g: `0 |$ V) `! c
第四,只有善于从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创新,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毛主席说过,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公文写作是一种书面的发言。所以不能言之无物,老调重弹。调查研究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项政策与工作、某些问题等进行广泛的了解与考察,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从而创新认识,提出创新思路或方案。这些思路或方案,有的可能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反映出来(如报告),有的可能以事务性文书的形式反映出来(如调查报告)。有的公务员,可能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跑基层也很多,但就是没有整理出一篇有价值的公文来,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提炼事务的本质与主流,用全面地发展的眼光提出解决问题和发展思路的创新能力。所以说,公文写作能力与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家都听说过关于卖鞋的调研故事吧。两个制鞋公司都派出了业务员到非洲某地去搞市场调研,结果一看当地人都打赤脚不穿鞋。A公司的业务员写了个报告说,这里人都打赤脚,鞋在这里没有市场。而B公司的业务员则写报告称,这里市场潜力不可估量,若要引导当地人穿鞋子,将来公司的销售额巨大阿!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迪呢?$ }+ i: F5 A0 H7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