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公文写作中"并"字的使用应注意两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山东老秘    时间: 2012-4-30 07:26
标题: 公文写作中"并"字的使用应注意两个问题
"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书面用语,在公文写作中一般用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以及分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1 V. b5 u% d6 Z/ b/ n. |4 z+ F+ N. S3 e6 F( M" U
例如:1.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减少审批环节,及时提供并保障经济建设用地.2.党组织要采取适当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向党员反馈.在公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并"字的使用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并"字作为连词连接分句时,分句.的陈述指向必须一致.如例2,"并"连接了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的陈述指向是"党组织".第二个分句的陈述指向虽然省略了,但可判断出同样是指"党组织",因为这两个分句使用的是同一个主语,第二个分句作了承前省略.
, U3 L9 W, q% D# u0 w9 Q0 L8 n7 t6 U: t" ^. _) W' Z8 C, o* c' j
在用"并"连接分句时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出现表达失误.例如: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公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信息,并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北京市工商局关于贯彻修订后的公司法进一步完善市场准人制度的意见》)4.强化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领导责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教育发展情况,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落实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统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例3中,前一个分句的陈述指向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后一个分句陈述指向是"基本信息",这不符合"并"字的使用规则,应把第二个分句前的"并"字去掉加上"该信息"三字.例4中,"并"字前后两个分句的指向也不一致,第一个分句的陈述指向根据上文意思可断定是指"市,区两级人民政府",而后一个分句显然不是指"市,区两级人民政府",而是指"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因此应在"并"字后加上"将其"二字,这样前后分句的指向就一致了.
* E0 {8 s1 F# x: ]5 B' |1 J) l. a& ?, v& H, j
二是关于"并"字的词性问题.上面所举例子中"并"字都是作连词使用的,实际上"并"字还可当作动词和副词来使用.例如:5.在线自动检测装置在实施安装过程中,要对安装的检测装置所出数据进行对比认定,对安装工程的规范性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并人全省网络系统.(《关于建设"山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有关事宜的通知》)6.201年以前,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人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7.对无证经营的网吧,不按有关规定,提请工商部门予以取缔,而是罚款处理,并未依法行政.(《关于2005年度海口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 e& c" T  e9 l

+ p0 d# z6 H7 W4 p& L8.这八个字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域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战略重点,并不是说西部就不发展产业,南部就不搞生态建设.(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国家林业局党组扩大会暨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例5和例6中的"并"是当动词使用的,例6中用"并入"比用"合人"更符合书面语体的特点,例5中用"并人"比用"合并"在表意上更准确,更能体现主从关系.例7和例8中的"并"是当副词使用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并"放在"不","未""无"等否定词前面可以起到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如果去掉例8和例9中的"并"字,虽然既不影响句意也没有语法错误,但从语气上看明显弱化了.1 H/ T: t3 C4 U# W3 J0 K9 H

6 n& |5 @; H  C6 Z总之,在公文写作中的正确使用"并"字,不仅可以体现出清晰的逻辑关系,运用得当还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文/潘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