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党员领导干部的角色、职责、立场定位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秘书
时间:
2012-5-4 15:20
标题:
党员领导干部的角色、职责、立场定位
一、弄明白“我是谁”,角色定位要准确,时刻牢记公仆之本
- @- f7 ]/ t; D& `- O. s, |
/ o6 v3 J# }0 Y1 [* W" ?6 J
每一个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弄明白“我是谁”,才能弄明白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 {/ x5 a5 h1 Z* _& J- U1 {
- ~6 a4 D6 ?# T! b9 U) E
我是谁?只要是共产党员,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8 p ^! e" F* q5 `
0 G5 ]8 u) Y2 J+ ]% M$ P
社会学的角色分化理论告诉我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有着层次不等的角色分化和角色担当。党员干部,在我国社会中具有多重角色含义,他们具有多重社会属性,既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又在社会分工中占据特别的地位,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公共资源的支配者。在社会这个多维系统中,党员干部的“角色丛”比较复杂,但其核心角色是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
" d- G$ ^, j* v; |
: @" j' x2 ?& O- i# k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生动概括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九大关系,第一次就“党群关系问题”作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这九大关系之中,最核心的是仆和主的关系。弄明白这九大关系。尤其是仆和主的关系,才能真正弄明白“我是谁”,弄明白党员干部的角色担当,弄明白“人民公仆”的角色内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 M" d* n0 M0 H- } l7 w
6 Q' L( r- R& y1 r
“公仆”概念由来已久。早在800多年前,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提出:“公民的代表和国王都是人民的统治者,但从最终的这方面来说,他们却是人民的公仆。”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最早把“公仆”理念付诸实践,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自称“公仆”的国家领导人。我国古代就有“以民为本”的政治文化传统,唐代柳宗元提出“官为民役”(即官是人民公仆)比意大利的但丁还早了400多年。
4 p& I; R; R* s: b* X( n4 F% \
$ l0 z7 u; u- @ p& d7 O
但是,不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统治时期,都没有真正把“公仆”理念融入治国理政之中。即便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列宁时代还能践行“公仆”理念,到1936年,普通群众与党员干部工资相差30倍,50年代扩大到50多倍,7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更扩大到100多倍。除此之外,高级干部享有特供商品、豪华住宅、海滨别墅、游艇等特权。显然,苏联党政军集团从30年代后期开始已经彻底忘却了“公仆”身份,成为社会主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为人民所抛弃,无法避免亡党亡国悲剧的发生。
- o, m$ g- m' Z' o
- e& k/ Z$ y& L
只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90年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0 N5 ?' J+ z( Q g" s: t
+ X3 @ ~; ?6 N, A0 W5 E
90年的辉煌征程,无数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对“人民公仆”作出了最有力的注释。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焦裕禄“心里只装着老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为西藏阿里人民献出了生命。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抗震救灾,我们都看到,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的“人民的公仆”。
# x- S& A. S+ X' ]- A7 H
, M! e* o2 v' _$ x9 f. M8 M- r
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问题从来都不会少。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上。一些干部群众观点不强,对群众感情不深,出现了角色冲突、角色失调、角色失败等问题,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颠倒了与群众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 Q" ~& t- I2 z& k/ u, }5 _
+ j0 F) E& E3 B
无论是“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妄语,还是因强制拆迁、乱占耕地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都伴随着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异化。在一些地方,“仆主关系”变为“主仆关系”——主人办事得求仆人,还要看仆人的脸色;主人生活艰难,仆人们倒是花天酒地;“鱼水关系”已经渐变为“蛙水关系”——有了利益就下水,没有利益就上岸;有的甚至变成“油水关系”——隔层隔面,难以相融;严重的是变成“水火关系”。这类异化现象表明,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干部身上,“公仆”身份被遗忘了,“公仆”角色被错位了,这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之一。
1 [0 U4 o* u/ F
" X; x% i. I" w
在古希腊帕尔索山的一块石碑上,刻着一句箴言:“认清你自己”,著名哲学家卢梭认为这句话“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据说,当年戴高乐上任法国总统之初,经常在家里来回踱步并自言自语地告诫自己:“总统先生,总统先生。……你不是戴高乐,你是总统先生……”,以此来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
7 c: l. z$ h* s6 s4 n5 u
6 t6 V* c, p' p7 ^' Y m
党员干部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力量,必须经常问一问“我是谁”,经常提醒自己是人民公仆,经常想一想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惟其如此,才能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巩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0 r4 h. i$ E/ m0 q( ~2 @5 s
+ T8 J7 Y% E2 \ A, l6 M$ E
5 x$ R( o: P' L$ k) R
, n& B$ W+ V' M5 q) k
二、弄明白“为了谁”,职责定位要准确,时刻牢记执政之要
1 x# V" \* B9 k6 }+ i
$ V, \# h! R- h/ c- x2 H" p+ |
每一个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弄明白“为了谁”,才能弄明白我们党全部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2 m3 P1 ^: }; {- v! s4 X
- w6 v& Q& u$ i, u# K
共产党人为了谁?当然是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
9 A' G/ f3 o7 |: D9 J
' ?, @! s/ i4 F! P$ y) H3 W
什么是职责?公共管理学这样定义:职责是指担任某种职位,行使某种职权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专家对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及公职人员职责做过专门研究,并进行了形象概括与分类,比如,英美等国家是“合格的守夜人”,日本是“优秀的领航员”,德国是“经济监护人”,韩国是“公平裁判员”,印度、巴基斯坦是“社会管制员”,等等。当然,这样的概括与分类不一定全面准确,但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国家政党及政府的核心价值取向及主要职责。
+ P0 }. k0 g) }
/ M/ W' E, J! L1 o5 O3 z/ ?0 m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各级政府都是人民政府,有别于西方任何政党与政府,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广大党员干部的永恒职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宗旨、明确职责,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O0 D4 z+ s/ y: V& o
$ [- D5 w% I* p5 ^' ]2 w+ L+ V8 I, }
(一)要为民服务,不谋私
/ E _. [- p8 f& w$ F$ v q$ l
" d2 H# v S8 q6 q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陈毅元帅在《七古·手莫伸》中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力的态度:“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但他的结论也毫不含糊:“来自人民莫作恶。”“若无人民岂能活?”深刻阐述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
& _! F4 H8 \( c# }" O1 H# X
# L: ]& H! {& _* `7 c. P
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干部,他们热衷于“自我设计”,信奉“升官发财”,把权力当作一种交换,一种索取,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自己服务”,“为人民币服务”。甚至有人公开宣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显然,这是一种扭曲的权力观,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陷入腐败的泥潭,无法自拔,受到人民的唾弃。
5 {7 ^. }9 n0 `$ X- C$ \5 |4 C
# {4 U4 Q' `( \( \ l+ Y$ c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是“公器”,“公器”只能公用,决不能“公器”私用,为己谋利。在湖北省委党校2011年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李鸿忠告诫中青年干部:“当官别想发财。想发财,请另谋他路。”这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搞明白“为了谁”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 k2 \) `; @5 H8 m
2 `5 v1 e H5 Z/ z
(二)要为民担当,不避“难”
+ p$ @$ l( b1 L
* c) a/ U) h& o3 i0 x# j2 ?
范仲淹有一句名言:“为官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温家宝总理有言,“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担当、应该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简单地说,就是平时要担“责”,关键时候要担“难”。担当是一种对人民、对党的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是迎着风险上、克服困难走、不为绝境惧的大无畏精神。为民担当,从历史的维度讲,是为了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湖北实际出发,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湖北,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 l1 C9 s; M3 f: ?
. n0 a* J& Q. i, V! z
现实生活中,有些干部缺少担当精神,在难题面前不敢抓,在矛盾面前不敢管,在风险面前不闯敢,“没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实践、有了实践等典型、有了典型等推广”,结果延误了战机,耽误了进程,影响了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最严重的失职、最大的不担当。
8 F9 Z* X% D7 o# b, U
( H- N9 u# d. {2 _; \' E) a# M
为民担当是一种负责精神,是一种进取意识,是一种爱民情怀。领导干部只有勇担为民之责,勇担跨越式发展之责,才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发动群众,于险境中找到出路、于困难中找到办法、于无望中创造可能、于可能中办成事情,推动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
+ [6 H7 H! A4 D g5 \
5 b r$ y$ X# z3 U/ R
(三)要为民解忧,不作秀
% x$ h4 }0 F( K6 k3 T# Y
( W' H9 t9 m$ H9 s1 j
古语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公仆?为人民服务不是超越时空的抽象口号,也不是写在匾额上的金字招牌,关键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在行动上。领导干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掌握第一手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难所惑所急所盼,多于让群众受益的事,多干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
2 E3 V2 x: s" _, m; {2 d
; Y- L# z7 P4 Z, c( i0 h! g" R9 D
但是,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干工作不是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而是要看上级注意不注意,为了夸大政绩,一味地贪大求快,大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口口声声为群众“办好事”,实实在在给自己创政绩,最终的结果是“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这些都是不合民意、不得民心的作秀,是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
$ l) z B! f# ]) R8 [6 G3 D0 P8 M
' F! s, Q5 s' p( C( o( ?
电影《焦裕禄》里面有这样一段台词:“群众满意的,党会不满意?群众不满意的,党会满意?”反映的是焦裕禄为民办事、求民满意的朴实情怀,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 j- S9 d& I2 n. r
) D9 r8 W6 k! q8 ]( u
* g% O; t0 F2 J% E# [0 V
. Q5 t; H4 ~, R7 |
三、弄明白“依靠谁”,立场定位要准确,时刻牢记力量之源
- r M+ d$ g( Z7 E
, n" j( ~! a! ?& N. H9 E5 y
。(《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9期,马哲军/文)
作者:
豆瓣酱
时间:
2016-5-9 17:40
的确是一篇不错的干部培训会讲话材料,收藏啦!
作者:
执戈天策
时间:
2016-5-20 19:16
学会写文章,学习干工作
作者:
心亦山雨
时间:
2016-10-23 14:48
党员干部角色定位受教了
作者:
心晴雨也晴
时间:
2022-12-15 10:31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公仆?为人民服务不是超越时空的抽象口号,也不是写在匾额上的金字招牌,关键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在行动上。领导干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掌握第一手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难所惑所急所盼,多于让群众受益的事,多干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
|) s) b9 K! ?+ c4 ^
: t' e, b4 {% M) D8 ?4 _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