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8 W' R& g, y% O 一是“三看一听”摸上情。主要是通过“三看一听”,即看电视、看报纸、看文件,听广播的方法,学习和掌握上级文件精神、领导言论精要、党的工作部署等,进行分析研究,把握领导信息需求,摸准“行情”,做到有的放矢。( l1 V) V/ d( J% J1 C
2 |) ?. J/ g4 \. \
二是巧换位置“学谋政”。就是要从领导决策需求出发,“不在其位,学谋其政”,即站在领导位置想问题、办事情,寻找与领导思路相同或相近的信息。: m7 D$ _7 N2 @, Y
- o5 o* H+ z- ~6 J4 M5 O' a 三是转换角度看问题。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这样,看问题也如此。不同角度看,效果不一样。因此,我主张信息工作人员在上报信息时,不能仅仅从本地或本部门考虑问题,而要转换角度,变微观角度为宏观角度,把得到的信息放在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气候中来衡量、提炼。( A- U) u9 k s& |$ h) ?( I! [/ L
0 b! V# }, ~ s8 J
四是积极主动勤联络。各级各单位包括省委办公厅信息处,都应当积极主动地,定期不定期地与上级信息部门联系,了解近期需求要点,确定信息反馈主线,使信息反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H8 M$ n3 T. \
* _, [% _4 i2 p# {* d H. a 第二,要紧扣“关键点” + X/ k' K! L, N$ `/ H0 i, ~ 1 c! o+ W D, g 一是抓重点。就是要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部门重点工作进行系列反馈,让领导及时了解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使信息成为沟通上下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向上级报告工作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工作的主要窗口。' N! X! R) A7 o7 t7 v
+ K7 [& k5 L& j9 T: `8 M. @" e 二是抓热点。热点就是群众关心的事情,关系工作全局的事情。因此,上报信息主要是广泛收集报送事关群众、事关全局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了解干部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如生产、生活、稳定、物价等。6 f. T& U2 l. ? e' x# U+ J
/ ~, @( M0 S+ O& m
三是抓难点。难点主要是指一些长期难以解决而事关大局的问题,上报时要分析研究这些难点难在哪里,制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等,为领导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6 E# @9 s. t2 \3 T F a* Z% ]( a0 ]1 `$ z
第三,要捕捉“闪光点” " o( i- G$ [4 w : [! C! {% c5 g7 |2 n; I) x/ O: I" x 一是经济信息。针对领导重视的经济问题,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等要及时上报。 ) K8 U" d" P: ~+ ^! A f' E# o3 a ( D/ p3 H+ a5 O. c 二是预警信息。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请领导及时防范。比如,群众材夜思动态、群体性事件动态等。 . r* M% I7 ]. {3 S 4 W+ i% D6 Y: V8 U+ {5 z
三是稳定信息。政治动态、社会稳定情况等,都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 ; L+ x+ m. J- T# n' M) E* \ . ^! h- _, m$ o. L- F* Y [9 @4 T a 四是灾情信息。可为领导及时了解自然灾害情况、作出抗灾救灾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 k+ }- r0 e! l+ j& O - x) P9 r, R8 J/ P% j2 F% W _
第四,要突破“难报点” ) `4 `% D+ v" m* a5 X& G' ~* a! G ; Z4 W1 t R! ^( L
主要指各种突发事件、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在内的重大信息,是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职责。这类信息的上报,主要是怕捅娄子、帮倒忙。为此,要把握两条:一要突出“责”字。严格落实上报重大信息责任制,使重大信息不漏报、不迟报、不瞒报。二要突出“实”字。是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问题有多大就报多大,不夸大渲染或大事化小,不以偏概全或事无巨细向上报。只要是实事求是地上报,即算是领导有什么批示,也没什么大的问题,等多是认识和方法上有不妥的地方。7 V3 n7 T l2 ^/ h4 u
6 r9 l1 O1 c r% _! l0 o. x/ [
三、注重信息活力 . p* p9 ]! X2 G! S0 z6 E$ j ' P' [ W) e7 |) c 所谓信息活力,就是说上报的信息要有用,要能起到给领导提供参谋依据的作用,否则,信息就是死的,没有价值的无用信息。怎样才能使信息有活力? $ x# Z7 G; R& W6 _ & }/ d7 G! x+ k0 q. B$ f/ E
1.反映要“快”。一则信息报的及时,可能价值无穷;如果事过境迁,就可能分文不值。这就要求信息人员一定要有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争取在“第一时间”上报重大重要信息。这样的信息才是“新鲜的”,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6 F0 L6 d9 }% @5 @! a* p
. j4 |% B" g& `0 u3 h) C, ?6 `
2.挖掘要“深”。每一条信息,都要搞清楚其背景、基础和内部、外部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发展形成的轨迹,使信息达到事实清楚、原因透彻、建议可行的标准,使小信息出大观点、大文章、大影响,从而形成纵观全貌、把握本质、展现态势的精品信息。2 }0 u8 Z n' |" T: Q0 o! T" `
; ^5 }: Y. P2 h1 X
3.外延要“广”。一般来说,下面上报的信息由于受其地域、层次限制,反映的只是一个点或一个局部的情况,必须在更广的范围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为领导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个清晰的定量定性概念。具体办法:一是扩大补充。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调查数量、扩大调研区域的办法,来说明问题存在的范围和程度。二是共性合一。对各市县区、各部门存在的同一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成有广度的专题信息。这就我们常说的信息“小综合”。三是零存整取。对暂不能单独编发的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定期分析,选准时机,厚积薄发。 4 k5 L: M+ S _$ m" ?: c$ ]; q: q , g; E$ P: Q$ u% x! I4 n( d 4.手法要“新”。同一信息,反映的手法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同。要使手法“新”,请注意三条:一是中心对位。即每一信息的反映角度都要与党政工作中心联系挂钩,力求体现信息的全局性、宏观性、典型性。二是一分为二。即反映问题时,首先肯定取得的成绩,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容易被人接受。三是反题正做。即反面情况正面处理,“负面问题正面报”。如反映问题从加强管理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角度、汲取教训的角度出发,以减少负面效应。 ! q! L( P* Y1 F. _ / l6 z: P: D9 p4 I" q& U
四、找准信息定位 ) b3 L7 Q& F7 E7 K 8 J! a- ]* b7 x 在上报信息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上报信息的几种关系上,如何正确定位在实践中最不容易把握,处理不好会对信息工作带来极大干扰。怎样才能找准信息定位? : X- C$ L1 J% D 7 c7 Z. P2 p& H$ S. ] 1. 要找准“质”与“量”的定位。当前信息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只求数量、不顾质量,这就需要我们 “在量上求扩张,在质上求发展”,加大信息整体开发力度,做到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质”是第一位的,“量”是第二位的。/ l3 P) n+ I" d8 ~9 T1 @
8 a, @8 |/ G: y$ J
2. 要找准“喜”与“忧”的定位。当前,报忧信息过少,报喜信息过多。对此,我们要做到“报喜要报大,报忧不嫌小”,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工作进展中的各种情况。报“忧”是第一位的,报“喜”是第二位的。 / F1 V$ _9 m- H$ p / E3 O; B; h F/ u) e% I 3. 要找准“长”与“短”的定位。信息的篇幅一般短小,但其篇幅的长短,并不是决定其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在上报信息时,应根据不同的投向和内容确定其篇幅,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但上报信息要“短、平、快”,所以“短”是第一位的,“长”是第二位的。 ; h2 Q/ o3 ]1 N( m1 w + P3 o" \" O" I( V4 {. F
4. 要找准“静”与“动”的定位。信息中的静,一般是指对事物静态的、孤立的描述,与其他事物不关联的。静态信息往往就事论事,缺乏前因后果的联系,这是信息工作的大忌。为此,我们要用客观的、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紧跟工作运行的态势,主动、及时、准确、系统地进行分析和反馈。因此,“动”是第一位的,“静”是第二位的。 ' y. p9 ^9 \! \, g. }! C7 ] 1 T, Q {1 t, I0 r2 b: {# I 五、提升信息质量+ C6 G. V0 n; v6 f2 ?6 s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