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E' s2 `5 j& m 高明的领导者不仅善于后馈思维,总结经验教训,而且更善于超前思维。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 n' U. u) w" M# i% I9 Q% r* C' t% g+ }4 i+ B
1937年,当周恩来得知长沙将组织一个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的消息后,立即指示蒋南翔推荐一名共产党员报名参加。针对胡宗南的特点,对于人选,周恩来提出:一要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年纪较轻,仪表不俗;二要公开的政治面目不左不右,言谈举止有爱国进步青年的气质;三要知识面广,记忆力强;四要看过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和孙中山的著作,肯动脑子,比较细心,能随机应变。据此,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 3 N+ ]8 D& } G9 y' T 针对熊向晖比较骄傲、急躁的特点,周恩来让董必武转告熊向晖:第一,不要急于找党,耐心等待。第二,隐蔽党员身分,在组织上不发展党员,不参与服务团的领导工作,准备参加国民党。政治上保持不左不右,相机推动胡宗南继续抗日,但要做得自然,不急于求成。如果胡宗南反共,表面上要同他一致,像天津萝卜,白皮红心。即使受到进步朋友甚至自己同志的误解,也要忍耐,不急于表白。第三,在国民党里,对人要略骄,宁亢勿卑。但也不宜过亢。要适应复杂环境,做到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并送熊向晖八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 h u, y3 Z) q' K* k
% v/ h6 H' s" Z 实践证明周恩来的远见卓识,他筹划的这颗闲棋冷子,在粉碎国民党的历次反共高潮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作为胡宗南侍从副官兼机要秘书的熊向晖,曾多次通过地下党员王石坚向我中央密报蒋介石企图进犯我解放区的军事情报,使得蒋介石的阴谋一次次遭到失败。毛泽东曾称赞,在这一时期,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掌握之中。这既是我党情报工作成功的范例,也是周恩来深思致远,未雨绸缪的领导艺术的有力证明 , G3 [( Q3 R* g& I/ Q% d/ i3 O s , E+ h- K1 y9 [(三)揭示规律 把握未来. S" h! \# R4 f" ^5 e
* [; Q% z& I/ J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尽管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但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部条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领导者的高明之处就是在考察事物现状的过程中,能透过表象,揭示规律、预见事物方向和进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周恩来是一位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揭示规律,把握未来的杰出领导者。) b0 l% s1 b: C% ^# P' n
% y4 A$ t8 m0 E3 Q$ U4 x
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人认为,我国应该从新民主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周恩来认为,实现社会主义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如果条件不成熟就急于转变到社会主义,并不能实现社会主义。他还认为,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的,生产发展不起来,用逼的办法是逼不出社会主义来的。1956年2月,周恩来指出:“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是不是对呢?也可以这样说,不过不怎么准确”,因为有两种过渡嘛:一个是三大改造,一个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过渡是比我们过去设想的时间大大地提前了,但在逐步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过渡时期还不能算走完。不能随便提出“提前完成中国工业化”的口号,我国只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④他在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批评长期以来流行的脱离生产力的发展,孤立地追求生产 + v( ?' [6 Y8 J. x- h" F& w关系的变革的非马克思主义倾向,强调指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决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5 n, d. l, A" \1 z/ n4 O* K 在那特定的历史年代里,尽管他无力回天,无法改变历史,但这些真知灼见却永远闪耀着真理的光辉。9 h5 C$ t. Z0 R+ B3 ?. c9 ?" p
/ f! u2 m+ Y6 r; Y% s9 @9 v6 W多谋善断 棋高一着2 }! z2 e! J1 k4 C, X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