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 n+ r; v7 ^, T* M. ], z ××××年××月××日 6 k4 s3 _% ^4 Z! s
/ R* V' b- I( `# \ a% @ / A" V* j) u8 u* z
* l ?- w6 |( m& W 这是一篇规范的请示。该请示正文首先列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印发××市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两个已执行的文件和“巩固‘××’期间特殊教育成果”,表明“××市特殊教育”已在实施之中,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本市的既定事实。接着提出“为……,保证……,促使……,在……基础上,结合……”,在一连串的缘由句之后,确立请示事项为“提出以下补充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该请示不同于其他请示之处在于“补充”,表明已往实施的事项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提出“补充”的事项才有确立的必要和可能。因此,该请示提出的“补充”事项合乎既定事实原则。 * Z E4 ^) L, r' v ( _- c; @; R# b" p, M 下例请示则忽视了这一原则: 5 E& ~' R2 M" G( m" V/ r , @6 M" `, ?' L- W8 e& e3 ~ 关于财政拨款经费的请示 0 M$ p; M- B6 t4 p, J# j5 ^* P, ~) r' S m$ l$ g4 Q
××省政府: . V0 c9 B {$ C4 f: E. u. T+ P/ a9 _$ @% m$ D/ Z- H- ^- o- s
我局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均为全部事业编制,××××年财政拨款经费×××万元。我局实有在职人数××人,离退休人数××人。按照兄弟局同类事业单位年人均财政拨款在职人员××万元、离退休人员××万元的标准,我局财政拨款数应为×××万元,现缺口××万元。特申请今年财政拨款增加到×××万元。(注:请示时间在经费预算执行时间的前期内) : o1 r5 |+ C' [2 W. S r/ R, x* `7 b8 C' V E7 A K* B
特此请示,请批复。 K, I3 d# H+ \+ O# ^9 s7 b: P
' _/ z6 C. J# M+ ^
×××局 * N, Y; ~' g; `* T - J, n; h7 E4 C; h 二○○九年五月十一日0 v( L- {+ a/ U& d& }$ S( v
: O" H* I9 `: f1 Q ?2 }! l * f* @( X% x, y( [% s4 t P% n! {6 K- K' r6 s' ^7 t3 W
上述例文存在的问题是:请示事项没有与当年的财政经费预算安排相衔接,违反了既定事实原则。按照我国现行的各级经费的拨付政策,财政经费一般以年度为单位拨付。该局的财政经费已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划拨并在实施过程中,既定事实无法改变,从该请示的成文日期(注:请示日期在经费预算执行时间的前期内)中看出,该局的经费执行还没有过半。因此,上级机关原则上不予以审议该机关的财政资金的申请,当然,事实的结果是上级机关未能受理此类请示公文。9 y5 R' C8 b5 l% a+ |/ b4 {3 M
1 ]9 [; i# U4 e9 U" y6 R5 n, Z z' T1 S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为了使行政公文“请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科学和有效,我们在撰拟“请示”时,必须遵循请示事项确立的一些原则。这是各级行政机关行文规范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无论是在公文撰拟理论上还是在行文实践中,均应得以充分的执行和体现,以使国家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作者:孟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