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略谈机关文稿写作中的三个常见问题及五点注意事项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9-16 22:41
标题: 略谈机关文稿写作中的三个常见问题及五点注意事项
(一)篇幅冗长
5 {) L# O, [& P% y; t3 s ! B$ a9 h/ S9 A0 d
7 g3 {5 N% ^# U* n + Q# s- I" n1 }9 D, U" M, x
1.报告长篇大论,言之无物。有的部门给上级写报告长达四五万字,文中套话连篇。谈工作,只讲大道理,不讲实际情况;讲问题,只谈原则话,不谈要害处;讲下步工作安排,只喊口号,缺乏具体措施。有的工作情况报告虽然文字不长,但是空话、套话成串,文中的话今年讲也可以,明年讲也不过时,读了以后清汤寡味。例如,有一个单位向市委报告开会情况写了许多虚词套话,如会议在什么“前夕”、在什么“新形势下”、在什么“关键时刻”召开了;会议“总结了”“分析了”“交流了”“授予了”“命名表彰了”;某某领导“讲了话”“作了总结”;会议又“进行了”“提高了”“统一了”“明确了”“坚定了”等。接着,对会议的评价又讲了一大套。一份3000多字的报告,光导语就占去了600多字。这种长而空的公文,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3 V! L2 e$ w4 ]2 L6 t - m2 O# l L; \9 v
 
% T$ ?3 y# X/ Q5 a) O, V% W & Y6 ?3 [- G8 S0 }1 g2 n/ J+ A% E0 ?
2.公文语言繁琐,拖泥带水。如某部门给上级部门的一份工作报告上万字,虽然文中有些实际内容,但是一半的篇幅是罗列事实和数字,读者看了头昏脑胀。报告的语言口罗嗦、乏味,套话来回说,情况反复讲,生怕遗漏。文中的事实和数字举例,从省、市、县到乡、村、户,层层都有,面面俱到。这种情况在一些综合性工作报告和年终工作报告中经常出现。
n4 R: v O1 j" j$ p8 r4 O # T3 p* o. B( ]" b2 ], @! N8 k
 
; A7 x6 s' N9 e0 U) C7 T- X, \ 9 ^9 f& H2 W, Y# _
3.画蛇添足,浪费笔墨。例如,某单位给上级单位的一份请示长达2500多字。请示中真正有用的话不过700字,其余全是多余的话。本来,请求上级解决经费,只要讲明困难,说清理由就可以了。但是,接着又发了一番议论,表了一片决心,如“当前的全路、全局一样大好,改革深入发展,生产形势喜人。虽然有困难,但是要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去克服困难……”等等。这类现象虽不多见,但是不加以克服,很容易带坏文风。
# ?7 q3 |! E$ n$ ?$ p# ?) v, ]7 b0 g9 q5 E, z7 S
 
& T/ ?; K: _7 E0 Q, y3 n# w' e) y % Z* e8 O: X% J' G) F( t' f; f
(二)内容粗糙
9 s* n7 P% W2 W; H 8 q' y" C p# n! n; E
 
+ O( m ?- K8 v8 h: Q# m + v2 m/ D) c* B( E, V" x! Y2 W
1.内容重复。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在一份公文里前后的内容重复;有的单位在不同的文件中存在相同的内容。
+ {" r& u7 x6 {) M' n% N8 H( Z% [% [0 z& C, c# h
 
3 d; i' _2 v3 h2 K- L; s9 y- h$ j' B+ X% M1 H8 b
2.照抄照转。有的单位在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时,不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通知、发指示。肚里无货而又急于求成,只好照抄照转。表现在成段地抄录上级文件,甚至连上级文件中的举例也原封不动地抄录,一篇3000字的公文,只有几百字是自己的话;有的边抄边主观臆造,撰写的文稿还不如上级文件具体可行。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抄录上级文件断章取义、曲解原意,造成公文内容支离破碎,损害了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种照抄照转上级文件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
& m' C0 ~4 N8 |9 L, x2 E" o j& c' C$ M' w1 n! D
  (, 下载次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