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X$ z+ |: D7 F# N, s 由于深圳的意义对于中国前进方向和发展思路有着决定性作用,这次宣传攻势的规格也达到了最高级别,先是温总打前战,然后胡总大举出动,9月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胡总在深圳考察工作的长篇新闻稿《鹏城而立再奋进 科学发展涌新潮》、学习贯彻胡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讲话评论员文章、长篇专题稿《东风唤得大地春——党中央关心经济特区纪实》,以及胡总讲话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的应景文字、港澳舆论认为胡锦涛深圳讲话是改革开放的信心宣誓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等文章。# @. L: N7 R# |4 M* l2 O' E
$ M! c; Y: E+ b# c2 ]* e/ y 可以说,共产党的各级大小官员也没耐心把一万字的纪实稿《东风唤得大地春》看一次,但我却认认真真地把这个整版通读了一遍。我相信,全国像我这么变态的人也是不多的。时钟指向了9月9日23点45分,从宏观上说,我还在办公室捧着《人民日报》研究党中央是怎么关心经济特区的,从微观上看,我还在学习如何去组织一篇结构庞大内容翔实的纪实稿。说实话,新华社的那些记者们还是很有水平的,在他们的笔下,深圳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一系列大小事件都能有机地安排和统筹到党中央的关心之下、关怀之中和关爱之间。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从领导意愿的意识是一流的。0 F9 q) k2 I( L. J# v
' I1 O1 ^5 x- p* i( Y7 U2 ?. @
邓老1992年的南巡讲话,记者描述为“如阵阵春雷,回荡大地;如黄钟大吕,使人猛醒。” 最后总结为:“邓小平的谈话,为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1994年江泽民到深圳考察后,提出“决心不变”、“基本政策不变”、“地位和作用不变”、“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记者总结为:“这些要求为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如何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然后,胡锦涛去了几次特区,记者总结为:“总书记高屋建瓴的重要讲话,为经济特区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航向。”2 P4 |4 P& c5 t5 o& q B0 A. j
' q. g3 u, @* R' U' @ 我也总结了一下,有几个结论: / H* s' O, y: ]# r& H7 J( H * ]/ J3 K. a' A 一是一把手说的话,永远是指明了方向,永远是正确的路线,永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个逻辑,各省市、各部委、各县乡、各村镇,甚至各企业的一把手说的话在管辖范围内同样是指明了方向,是正确的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秘书写材料的时候按照这个逻辑去吹捧领导绝对没错。5 F3 w$ Z: j' U/ b1 f
, n5 ~- C; @; f$ s# E2 k! ~
二是死了的和退了的,可以简明扼要甚至一笔带过,当然这死去的和退位的也必须是现任领导的恩人,否则连一笔带过的机会都没有。但是活着的和在位的,一定要浓墨重彩甚至大书特书。比如这篇报道说:“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也非常关心经济特区发展,多次到经济特区考察调研,同广大干部群众共商经济特区长远发展大计”。然后一一列举:“吴邦国这样强调”、“温家宝寄予厚望”、“贾庆林充满信心”、“李长春提出明确目标”、“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有着明确要求”、“贺国强这样同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周永康这样叮嘱”。看到这里,我还得佩服一下记者的文字驾驭能力,如果政治局领导的名单再增加一长串,这“强调”、“指示”、“要求”、“叮嘱”都用了,还能用什么样的词汇来避免重复呢,很多人在写材料的时候,为了想出一个合适的词语,那真是绞尽脑汁。) F7 E+ F A0 g6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