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提纲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2-11-18 22:24 标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提纲 今天在这里重点从为什么要提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传承、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方面跟大家探讨一下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情况。 3 F0 @/ M# X' K$ d+ ]' m ( ^; O4 A _* A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科学发展观。 " k8 S: I. o- [( ~" r ' Z& B9 G$ v: P2 R5 Y# L+ i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还在发展。与此同时,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在加剧。因此,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下大气力解决上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i9 m$ R1 L+ ^- }8 ^# H
, q" w" C& V3 Z; F
另外,我国正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将出现新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可能持续扩大,社会结 构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加快,将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因此在这个阶段尤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 f, m# ] u I, v6 } W% m" g, _2 D 二是发展给我们的深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 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 加、社会fubai、政治动荡等问题。- Z7 F" H4 a) k+ F
, f* D7 n) P4 F p6 V! B0 \* p) O
其实,我国在发展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想不付出一点代价,那太理想化、太浪漫了。但是,如果在发展中付出的代价太 大,大到我们已经不堪其重,大到已经得不偿失,大到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背离了我们的发展目标,那就不能不反思。再不反思就来不及了。我们在发展中付出 了哪些沉重的代价? 2 F. _: L0 G; k5 C/ f : w# a5 ~7 \/ P) U% t
(1)人的代价。首先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代价。大家知道,现在我国 的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出现低龄化。一些三四十岁正是风华正茂干事业的人生黄金季节,却在癌症面前轰然倒下,有的甚至更年轻。究其原因,我不说大家也 清楚,罪魁祸首是环境污染和一些不法商贩的违法经营。现在水源污染和食物污染非常严重。我国的五大水系已经没有一条是干净的,长江正在变成第二条黄河。近 年来媒体报道环境污染的事件比比皆是。就我镇来说,杭北干渠和路里河经常水色漆黑,气味难闻。特别对我们三汊河自来厂影响非常大。据三汊河自来水的用户反 映,三汊河自来水有时放出来的水带有味道,不能食用。我们镇上对此进行了调查,主要就是上游城关附近的一些工业企业排污所致。再说现在人们吃什么都不放 心。蔬菜稻米农药残留非常严重,吃蛋有苏亘红,喝牛奶有三聚氰氨等等。其次是民心的代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每年基本上 都在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但失业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现在GDP增长很快,但不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尤其每年上百万大学生不能就业,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 题。其次,我国在经济增长中很多地方没有扩大民众的参与和政治民主。增长对老百姓来说是被动的增长,只是为他们增长,而不是由他们增长,发展中要有老百姓 的声音。现在政府花了很多钱给老百姓办了好事以后还被骂,为什么?就是政府解决的问题跟老百姓想解决的问题对不上。再次我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贫富差距 在不断加大,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现实的问题。GDP每年增长10%,工资收入每年只涨5%。高楼大厦一个一个盖起来,我住的房子却没有改善,这就是无情的增 长。钱到哪里去了?现在我国经济增长到这个程度以后,一定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给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下了一个定义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是符 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为什么说符合穷人利益?因为俄罗斯每年平均15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政府拿这些钱给老百姓提高福利,职工的平均工资是每三年翻一 番。我们知道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每年是6%,财政收入增长是20%,但是人均工资增长是30%。我国正好相反,今年上半年的税收增加是38%,GDP增长是 10%,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是6%、7%。广东提出一个工资倍增计划:五年工资翻一番,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美国拿出几千亿美元,每个 家庭给一千美元,一家最多不能超过两千美元。香港、澳门、还有新加坡都给国民分红。经济增长一定要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不要光政府兜里的钱多得不得 了,如何让老百姓兜里的钱多起来,这是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近年来的各种农业补贴,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国家正在大把大把把钱分给老百姓,用于改善民生。今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 内需,投入4万亿,大部分用于民生方面的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前贫富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这些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不稳定。* t) B' a6 j( B+ c8 a
/ w4 R7 O z) O4 G4 M; G. H (2)环境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确实很快:两位数,10%左右的速 度,举世瞩目。但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有专家计算,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如果投资来治理的话,所要花的费用加起来可以抵消增长 的GDP。而且有些破坏,任你投再多的钱都于事无补,根本不可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2005年,瑞士的经济论坛,公布了一个环境可持续的指数,全球144 个国家排序,中国133位。这是一个令我们警醒的数字!" r ~) t1 ^/ @1 ?! Q
% _& c1 k8 z Q; B8 [- X- c: b4 m
(3)资源和能源的代价。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第一大背景,也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背景。我国在经济 的快速增长中,付了沉重的代价,遇到了难题和挑战,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论作为前行的指导。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 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今世界在发展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积极成果。正如此,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E7 o# x" C- e U
2 t+ y" e6 B) }+ |$ `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个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传承。通俗的讲就是科学发展观是怎么形成的? 9 k* C6 f- E0 c* `6 h; I4 |* Z " c: r& f+ t. k1 I" L# j1 ?
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经过曲折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对发展问题也就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 的独特认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主张。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使自 己的发展日臻成熟。% B6 u; R/ O9 O/ h! I
5 x: V% M Q3 ~2 I+ E 首先来谈谈毛泽东的发展观: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b# K7 O5 ]# y" \' K1 U
3 _4 n3 K6 C, b/ m9 J1 A* v T * m, g3 |0 `; t5 V8 w U9 H4 B
第一、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发展观点。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阐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 u( @ o$ C4 c# J' }7 ~* |- |
& `1 V: S5 X4 x$ T) c 第二、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关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 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 F$ O* e7 H }+ c* [; o
) Z! ^; o, P# a9 p- B2 A" [
第三、提出了走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1955年3月,毛泽东提出50年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 工业化国家。同年10月,毛泽东又把50年改为大约50到75年。目标既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在工业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毛泽东又提出了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 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7 o. q, F# j; `8 f& L ; F9 |8 t. i. v; D. f% I
第四、提出“统筹兼顾”的重要思想。统筹兼顾是毛泽东促进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要采取“军民兼顾”或称“公私兼顾”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 G! _/ I. k4 y+ ?" R
% H/ T7 ] I* r 综上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开始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要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 根本任务等不少具有重大意义的正确思想,基于实事求是而形成的毛泽东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深邃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深远。 5 \; {! X0 N+ r5 k6 W4 b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