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W7 Q: T! @3 n, A1.注意感性把握。各种讲话稿形式、功能各异,写法不尽相同。要注意整体把握,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要注意三个关系:一是虚与实。区分不同会议的特点,针对性地安排内容和形式。对于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材料则要充分准备,根据工作需要和事物内在规律安排结构和内容,对一些礼节性、程序性等的会议则可因事而宜,以考虑会议现场气氛为主,形式、内容可以相对灵活。二是主与次。主体报告力求全面、准确、到位,强调讲话则可相对灵活,既可围绕主体报告展开,也可选择一个或几个切入点重点阐述。三是前与后。一个会议多个领导的讲话内容,或一个领导近期多个会议的讲话内容要协调衔接,各有侧重,避免主题雷同、内容重复、前后矛盾。 0 c8 j! ^6 g0 ^: s8 v2 {4 W/ E3 {5 Q% O1 ~$ S9 ^
2.精心设计结构。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 4 b. @# ~8 O5 d: o . C2 @% Q! G' V, l# N: }一是形式合理。讲话稿一般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通常讲的结构是主体部分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板块式、自然式、提纲式。具体到一个材料,用哪一种结构形式,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 N# ^- `+ }/ I1 i: G 7 E8 g% i$ o! F' O p二是标题清新。一个好的讲话稿,往往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标题(黑体字)。一个好的标题,可以为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主要有三个要求:第一,全面准确,与内容高度一致;第二,文字新颖,通俗易懂,但不能落入俗套,也不能因文害义;第三,形式优美,在忠于内容的前提下,搞好文字外在形式,力求整体效果。. e! [6 y2 h, ~8 d- h0 p- d
. I W( y9 M6 C2 Z: B8 S三是逻辑缜密。一篇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写讲话稿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9 X. Z. k. ]8 v/ ^
. a3 K! h. H5 ^9 V/ B F2.精心组织素材。写讲话稿要用材料证明主题,要精挑细选、以一当十,材料越精越好。一是选材。选用充分体现主题的材料。二归类。把材料分门别类,摆放到小提纲内。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一是多选新材。要紧跟时代新潮流、紧贴上面新精神、紧靠基层新情况、紧追工作新要求,广泛搜集新素材。二是老题新解。有些专题性的工作会议,工作和问题依旧,要写出新意来,必须把老问题放到新背景、发展的新形势、上级的新精神上来审视,从而赋予新内涵、提出新要求。三是旧事新说。同一个事例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变通运用。以前曾经用过的素材、讲过的观点,现在仍然符合当前实际、仍然管用的,可以变换角度或变换句式说,从不断变化中体现新境界、表达新观点,但切忌简单移植、照搬照抄。% J% ~4 t5 m4 Y( ]3 e5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