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4 w: |3 Y/ N2 \" u写公文力求新,就不能“依样画葫芦”。在宋朝时,历仕后晋、后周和宋三朝的陶觳,宋朝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和礼、刑、户三部尚书。不仅颇具吏才,文章还冠绝一时。他非常自信,一心想得到提拔重用。于是他托请要好的同事当说客,说陶觳身在翰林禁地,“宣力实多”,言下之意要宋太祖提拔重用陶觳。宋太祖笑而答曰:“我闻学士草制,皆检前人旧本稍改而之,此谚所谓依样画葫芦,何宣力之有!”陶觳见提拔无望,便作诗题写在翰林院的墙壁上:“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此典故虽显得宋太祖以偏概全,有失公正,但历史上确实不乏“依样画葫芦”之人。如宋太宗、赵光文的秘书韩丕,起草公文只喜欢找一些内容差不多相同、文种格式基本类似的旧作做样本,由于耗费时间过多,以此落得个“伤于稽缓”的毛病。一天晚上,皇帝等诏书非常急,而韩丕因管文书档案的人外出住宿找不到文件做样本,后来催的急了,只有砸锁而入,找出旧文稿稍加改动呈上,遭人讽刺挖苦,不得不主动辞去秘书职务。起草文件“依样画葫芦”的不止陶觳一人。历史上还有一个绰号“斫窗舍人”的阳滔。据《朝野佥载》卷二记载,唐朝有位叫阳滔的中书舍人,有一次奉命起草一份急件,正巧管文书档案的令史有事外出,致使无样本可找,百般无奈之下“斫窗取得之”,真正唐、宋二文人,一个斫窗、一个破门。5 ]6 ]% E8 R+ O, G3 n2 i4 | g
; ^/ _9 d1 p: i6 b+ w真:北宋时期,与范仲淹同时中进士的滕子京,因被人诬告“枉费公用钱”而被贬为岳州知州。他在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之后,又想在洞庭湖边筑一道堤,方便来往船只靠岸停留。并改请大文豪欧阳修作题记。欧阳修按滕子京信函和图纸,应诺写下了《偃江堤记》一文。文中详细记载了堤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堤底高三十二尺,堤面宽为二十尺。文中还写到修这条堤用民力一万五千五百工,不超过原定工程时限就修建完工。又写到如今来往船只到岳州都停靠在偃江堤下,到城里办事玩方便又安全。接下来的一大段话便是对滕子京的颂扬和推崇。此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载于《欧阳文忠公集》,二十年后有一名叫王得臣的人到岳州做官,因谈过堤记,所以一到岳州就想去看偃江堤,不料别人告诉他说堤还未施工,滕子京就调走了。王得臣便把此事记入《历史》之中,被后人所讪笑。西晋时益州刺史王睿,率军与吴国部队激战,一路克捷,其队长活捉了吴国都督孙歆。王睿 在向朝廷报捷时只凭传闻,未作核实,便把斩杀吴国都督孙歆的消息作为战果写进捷报邀功,落得个“睿也矜功”的印象难以在人们脑海抹去。 7 ], i, ?: C. ?. O% l6 x8 u1 l( Z) v% Z) G2 o3 B Q: k, X4 G8 l( E, M0 y
1930年5月,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联合反蒋,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但冯玉祥的一个作战参谋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与沁阳距离百十里有个泌阳,部队便误入了泌,结果贻误了战机,遭到了失败。# O; |* d; @% W% p) q2 W
7 ~% v% M ]$ o. q2 S0 r! C《笑赞》里有一则笑话,说宋人张商英喜欢写篆体字,写到得意时,便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尽情挥洒。有一天,他将写好的草稿交给侄子腾写,侄子把草稿仔细看了一遍,有许多字认不清,便去问张商英。张商英横看竖看良久,有许多字自己也认不出,却责怪他的侄子说:“何不早点来?现在,连我自己也认不得了。”(张商英确有其人,《宋史》卷三五一有他的传记,曾担任过主簿、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宰相等职)。- A+ a8 U' h+ i
! W$ g0 Z, s4 Y, M6 K! q古时候曾流传这样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县官写字非常潦草,有一天,他想请客,写个字条请差役去买猪舌。古时,字都是竖写,由于写的潦草,差役误把猪舌看成猪千口,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五百口。县官听报,大发雷霆。差役把纸条递给县官,有些不高兴地说:“猪 错了可以退掉,以后要是买肉,请您千万把肉写得规整些,要是看成‘买内人’可就 麻烦了。”# f. k3 e+ z( f3 A* D
# O7 h6 _/ I8 d8 u
公文的简明快决定了公文写作必须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明确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公文用语务必准确精练,叙述要直陈其事,明白晓畅;说明要简单明了,要言不繁;议论要画龙点晴,切重要害。历史上曾有一例经典型的因繁反而“杖于朝”的反面教材。明太祖时期,文人茹太素撰写疏文,只说了五件小事,却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五千余言,遭之“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宋太祖并于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断然曰“朕所以不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不多,便于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通过这件事情,宋太祖“令中出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在事隔两年之后的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面对收到的冗长公文生气地说到:“繁冗如此,吏焉不为奸弊而害吾民也!”同年八月,他下令廷臣“减其繁文,著为定式,镂板颁之,俾诸司遵守。”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朱元璋又下令:“虚词失实,浮文乱真,朕甚厌之。自今有以繁文出入人界者,罪之。” ( f& R. E" |% e+ g0 O4 A0 h2 s. A4 R/ f) X m% [( G
* y' P: w" o1 C) t 语言:1、真实准确,不说假话(完全可靠,用词恰当,引用无误。) ) v0 P1 l: d& y: ^# P P2 F/ ?# m$ h! ^
2、简明扼要不说废话。 ! k' B; k! ?5 v. j2 x+ [! t& k: N- C- R4 j, D
3、纠明立功不说套话。 8 D- `' j0 n5 N8 I$ y& k. F6 X4 }+ Y2 o0 f2 G
4、能人易懂不说涩话。 % j$ P+ F$ j$ ?" D/ i% i " u2 r- T! O9 u! o; J. h9 p; b5 E6 R1 z m% Q) S8 T) v5 @* g. G 短:晋 陶渊明写过一篇题为《陨盗》的小说,仅有25个字:“祭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 ) Z" ~' m/ g) [% m6 V2 u& P) f % q1 o4 ~- U, X9 J+ B- G据说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母亲去世时,门生故吏纷纷写祭文,大都是洋洋洒洒一大篇,唯有清江知县李观写的一篇祭文仅有22个字,即胜过千言万语,“孟子亚圣,母之教也。夫人有子如何,无遗憾矣。呜呼尚飨!”4 p- M4 y, d' c5 F# P& c
: i' {7 o# a% ]; [, V! }% _; H
文章并非短就言简意赅,也有短而空的文章。四川有座二郎庙,内有一碑,刻着《二郎庙记》,仅有72字,却显得非常享赞:“好人贵如行善,行善贵如修二郎庙。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庙前有二株树。人皆以树立庙前,我独以庙在树后,庙内有钟鼓二楼,钟声隆隆,彭声嗡嗡,因而为之记。” ! L- V( {" q5 h6 q& t2 M: Z6 }* E8 ?# g8 D! t& y9 F$ b 三纸差驴:出自于《颜氏家训·勉学》。北齐人颜之推说一些儒士就像乡间田陌中鄙陋寡见之人,智慧低下,固执己见,一无所能,问一句话他会回答几百句。推求其中的主旨,却不得要领。颜语说:“博士买驴,券契凭据写了三张纸,竟然没提及‘驴’这个字”。. q B1 v. p' T7 o9 M# Z( V' _* v
5 j- A) ^1 j- r: W, M; M4 J5 K a 标新立异:东晋时高僧支道林,有一次同太常冯怀在白马寺谈论庄子书中的《逍遥游》。支道林见解特别特颖,冯怀赞之曰:“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名贤之外。”两家:即经学家郭象、向秀之注释。* g$ b! o( P* v
G2 i" q) Y7 U, ~ 不能赞之辞: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想象孔子写作“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不能赞一辞形容文章写的完美无缺,甚为严谨,别人不能再有所增删。( b& |& o1 A2 T, d1 P* q; a# `
6 S, Y1 }: D( R7 k; f短小精悍:出自司马迁《史记·游侠传》。汉代游侠郭解,顺民心,做到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救了别人性命,从不自夸其功。司马迁评之曰:“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旧时以此指身材矮小却精明勇敢之人,也作短小精干。 4 R! M- L5 S; r A % `& k/ L/ L7 ?鲁鱼亥豕:文史典故。据《吕氏春秋》记载:“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拉近,豕与亥相似。”“己亥”是古人记日的干支,代表一个日子,这句话本应该为:“晋师已亥涉河。”故字篆书中“己亥”与“三豕”形似。在《抢朴子》中有这样的话:“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秃。”' f2 Z0 A/ [/ y$ y
1 K M; p5 J! p J1 Z. X( n" H老生常谈: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管辂,三国时魏国人,精于《易经》和占卜。一次,管被吏部尚书何晏请到家中卜卦,另一位尚书邓 也在场。何晏听后轻轻点头,邓 却不耐烦地说到:“此老生之常谈。”$ k& c: A9 t& c( v+ A3 h
$ l" n- Y$ F, |, W有一位启蒙老师死了,去见冥王。冥王查清是一个好读别字,误人子弟之师,于是罚他做狗。死者向冥王哀求:“请罚我做母狗。”冥王问为什么?他说:“《礼记》上说,‘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教了一辈子别字先生,没想到到阴曹地府竟将毋苟念作母狗,第一次把笑柄带进了地狱。 6 `' f' y2 ?. m0 i( K; m) G8 o. q6 u/ A, S. }2 y6 n 倚马可待:东晋时桓温北伐,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袁虎靠在马身上写公告,袁虎不一会儿就写了七纸,而且写得很好。后来就用倚马可待形容才思敏捷,倾刻成篇。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记载,据《旧唐书·薛准传》,唐初,薛准为秦王李世民幕府的主薄,李世民军中用以征召、晓喻、征讨的文书、布告和文告,大部分都出于薛准之手。薛准与唐太宗起草檄书文告,敏捷迅速,就好像是早已构思好文稿,马上就可完成,从来不用改动,有时竟可骑在马背上写就,号称“马头草檄”。1 h8 S/ e/ `4 v1 f! Q
3 a( D' y i1 ~8 U: A# v+ Q文字书写要规范,不要写白字、别字。有这样两则笑话:一则是说一个商店的售货员在黑板上写了“本店另售”四个字,顾客提醒他“零售的零写成别字了”。售货员瞪了一眼顾客说到:“行了吧,别字还有一个立刀旁呢”。据《笑林广记》载;中秋佳节,有个人卖月饼,招牌上把“月饼”错写成“日饼”,有人指着“月”字说,“‘月’字写成白字了。”那人说:“真笨,白字还有一撇呢。”$ Z" d3 @9 b0 r4 X8 C. p7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