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l I( F9 [ b/ |& H- m- h. v ) t- |* `) b0 m! R. v6 Q y. E, f( y* e C三、关于逻辑思维能力。: t- y( H6 s6 O) p+ K+ X g. m
0 M) m |0 m% G7 f4 F 文稿写作,如果说主题是它的“灵魂”,材料是它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它的“骨骼”。只有找到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叙述和议论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 c. O- t; f6 D0 h8 i; p: Y2 d3 h4 E- ]3 w7 u1 d) F
文章的结构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体现,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谋篇布局好一篇文章,不但要求我们学好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要求我们学好形式逻辑,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1 O1 H/ f/ ?- b; Y9 N* a* @$ c! Y( i: J! E; R2 S# }3 K+ s# }
不同的文章体裁需要不同的文章结构与之相匹配。中心的常用文体是调研报告和论说性的文章,一般而言,文章结构要围绕主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的要求:一是要严谨,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颠三倒四、破绽百出。二是要自然,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胡乱拼凑、装腔作势。三是要完整,不能首尾不顾、头重脚轻、或前言不搭后语,或观点不搭材料。四是要统一,不能前后不连贯、不照应、不协调,拖泥带水。5 q0 ]8 m) k+ \( N0 F+ M6 c" v
5 s1 v1 F1 z" T, p% c) ?: V 谋篇布局常见的毛病:一是开头不入题。常言说“万事开头难”,文稿写作也是如此。开头虽短,但它却是文章的“序幕”、“起点”和“定调子”的所在。一个好的开头,很可能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对于机关常用文体而言,开门见山,起笔入题是基本要求。根据行文的需要,可以开宗明义地说明写作缘由,可以单刀直入地揭示本文主题,也可以提纲挈领地概述全篇要义。 * i2 f9 ~% n [; z0 f3 M4 W6 ` : }# d6 \* m9 d: A5 ~' R 二是结尾不凝练。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开头和结尾,有所谓“起句当如爆竹”,“结句当如撞钟”之说。开头像放炮那样,才能使人耳目为之一震;结尾像敲钟那样,才能使人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之感。反之,结尾如果“草草了事”,或者“画蛇添足”,就会冲淡文章给人的印象。结尾的写法,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现未来,以鼓舞人心;或当断即断,意尽而言止;或抒发情怀,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9 O8 E9 b7 S" J% v2 C% Y5 x+ b1 ^, G" g# J
三是层次不清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是对文章结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先说层次。所谓“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划分和表达次序的展开。通俗一点说就是,这篇稿子讲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安排得很有条理。机关常用的论说性文章划分层次主要有:第一,“并列式”,各个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比如毛主席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全文分为八节,分别对“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八个方面的错误思想提出批评,指出纠正办法。各部分之间轻重相当,角度一致,并列的十分整齐。第二,“递进式”,各个层次之间是递进关系。比如毛主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主题是论述“精兵简政”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重要性,全文四个段落讲了四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讨论“精兵简政”问题的必要性,第二层强调只有实行“精兵简政”才能克服当时日益严重的物质困难,第三层论述“精兵简政”为什么能有效克服物质困难,第四层指出必须打破“现状与习惯”的束缚才能实行“精兵简政”。四层意思,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如同剝芦笋一样剖析得既透彻,又敞亮。第三,“分总式”,提出问题后,先分别予以分析,然后加以综合。比如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开头提出了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目的,接着分别对各阶级的状况进行细致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条分缕析,眉目清楚。 $ G; _0 x* c2 f' n( Y/ @6 z8 U j. f3 X' h& D
机关常用文体在结构上,还有所谓“三段式”,第一部分写情况,第二部分写问题,第三部分写对策。统计局每年都要搞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他们采用的就是情况、问题、对策的“三段式”写法。我们也要搞一个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怎么搞?这里就涉及到思路和谋篇布局的问题。我们拿出的稿子也是按照情况、问题、对策的“三段式”去写的,其结果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充其量是在统计局材料的基础上再详细一些。如果换一种思路,跳出“三段式”的框框想问题,不搞情况、问题、对策这样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是抓住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运用“递进式”的方法加以剖析,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在讨论中大家认为,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投资严重不足,我们不妨抓住这个问题做文章。第一层,摆出投资不足的具体表现。通过与上年同期比、与省内其他城市比、与周边省会城市比,让人们看到我们的差距。第二层,分析投资不足对我老秘网市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我老秘网市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对比分析,本文由材夜思文秘网推荐,让人们看到,就目前来说,投资依然是拉动我老秘网市经济的主要力量,投资不足会给我老秘网市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只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步伐,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第三层,探究造成投资不足状况的种种原因。第四层,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这样写,一方面是和统计局在角度上区别开来,避免了重复;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稿子重点突出,丝丝入扣,别开生面,容易引起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注意。 " n; c; ^2 H" e, q9 z : S# V4 ^2 C# h 以上无论那种划分层次的方法,都是作者思路的展开。只有思路清晰,思维有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才有可能清楚。0 }; o+ d5 `+ H
, M' L+ u' B0 O8 M) V4 Z7 Y P* `3 J+ m& m/ _* _$ F
* f2 \9 z7 S, i. s) G4 i
四是段落不分明。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而造成的停顿。段落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划分段落,一要注意单一性,一段只集中写一个意思,切不可把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二要注意完整性,一个意思要集中在一个段落里讲完,切不可这一段说一些,那一段再说一些,搞得七零八落。三要注意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段都是全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分之为一段,合则是全篇”。 0 @; m" U, F3 _3 M& s+ [6 V! \; w % F9 G* K3 Z4 B8 t* i' B 常常看到一些文章,由于对划分层次和段落掌握得不够好,看上去模糊一片,好几个意思纠缠在一起;有的文章形式上分开段落了,但实际内容却是逻辑混乱;有的文章应该在前面说的遗漏了,而在后面不适当的地方插进去,显得前后错乱;有的文章上文已经说过的意思,在下文中改换词句又重复出现;有的文章应重点强调的地方,不懂得换行分段,使需要突出的内容淹没在前后叙述之中。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文稿的质量。 , b1 R$ n9 R% g7 i4 h. U# J ' S* Q8 s8 d/ g8 J 五是上下不衔接。在机关常用文体中,先提出问题,接着分别阐述,然后加以综合的“分总式”,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写作方法。在论述问题“由总到分”、“由分到总”,或由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的时候,如果过渡的不好,文章的脉络就不畅通、线索也不分明,使人看后有不清晰、不流畅之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运用过渡的手法实现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比如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总的提出问题,“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下面的正文是分述各阶级状况,在转入正文之前,用了一个设问式的过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很自然地转入了正文。在对各阶级状况进行逐一分析,转入综合的时候,又用了一个总结式的过渡:“综上所述,可知……”紧接着得出了结论。这两个过渡的恰当运用把全篇文章畅通地衔接了起来。' u. F" y% _+ _) o
6 ^1 h; z1 z1 @/ Y 六是前后不呼应。有的是开头提出的问题,结尾不做回答;有的是标题提出的观点,内容不做论证;有的是内容叙述时前头交代的事情,后头不做回应。这些都是思维逻辑不严谨的表现。文章没有前后的照应,就会显得松散,甚至变得残缺不全。因此,掌握和运用前后呼应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 J6 M/ X/ k" c/ [' T: F$ C( v$ ^4 G* P; }9 x& A0 h5 k 四、关于文字表达能力。 5 w$ }5 x, w4 }- \# F/ g4 r' j0 n' ^$ I/ i: l) @0 X
机关常用文体不同于文艺作品。文艺作品的语言往往要使用抒情、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渲染、场面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刻画来表达。而机关常用文体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则是:准确、简练、严谨、朴实。 & u% z& ^" w. l : ?- Z- }% s) v. @ 所谓准确,是指词语的选择要精确无误,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表达的思想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 ?3 y5 [" D/ P! U/ Y. N
! F1 y/ X3 A& E0 l7 z, p. l 所谓简练,是指要用较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就要提高自己概括、归纳、提炼的能力,做到“文约而事丰”。前一段,大家对我老秘网市征集的“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好建议所做的点评,每一条不超过150字,还要把好建议中精华的内容展现出来,这就是对我们概括、归纳、提炼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锻炼。 w6 g& W# L& @1 V8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