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谈谈文稿撰写的角度
[打印本页]
作者:
局中人
时间:
2012-12-11 20:29
标题:
谈谈文稿撰写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名句。意思是说,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写文章也是一样,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角度选得准不准、好不好,直接影响文稿的质量和成败。选择角度是撰写文稿的重要环节,也是主题确定后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 p* C; i2 t4 p' ?- o# T
8 a# a4 ^ v6 h2 K. J* [
一、角度要高
' i3 [/ z( ?, m W
, C- | L3 m4 Y' f1 b
撰写文稿,特别是政治性、政策性较强的文稿,不能就事论事,要善于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问题,具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魄。一件事情,分别从个人角度、小团体角度和国家角度看,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有些事情从目前看应该办,从长远看不能办。做到立意高远,才能正确认识文稿要解决的问题在全局的位置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防止片面性,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 d0 j+ ~ \1 @8 i
7 f" L" s; Q. \9 L B
历代文稿写作的名家都把提高撰写角度作为提高文稿质量的重要手段。汉代官员班超奉命率领一班人马出使西域,驻守在今天新疆喀什这块地方,为祖国统一和边防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班超告老还乡的思绪渐浓,于是写了《绝域请还疏》,请求朝廷批准他退休,理由是人已年老,不适合在边疆工作。但上报后三年不见回音。万般无奈之下,班超的妹妹班昭又写了《为兄上书》。班昭是当时有名的女才子,在撰写公文方面胜哥哥一筹。她抛开个人利益不谈,只说哥哥年老多病,如不及早派人替换,一旦发生不测,将会造成权力真空,苦心经营的地区有得而复失的危险,会给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就从个人角度上升为国家角度,从眼前角度上升为长远角度,而且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报到皇帝那里,很快得到批准。由此不难看出,文稿撰写的角度是多么重要。
: E) |1 c6 I3 B/ L {8 q
% d/ z/ P; m( G, e2 o5 Y/ H# Z1 I7 [
我们要求撰写文稿的角度要高。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不能任意拔高,说过头话,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硬扯在一起。班昭写的那篇公文,虽从个人角度上升到国家角度,但大家不会感到牵强,反而认为客观、真实、符合情理。现在有的人在文稿中讲问题回避、掩饰,讲成绩吹嘘、夸张,把蚂蚁说成大象,把树木说成森林,这种任意拔高的做法,会给党风、政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纠正。
: J( H- ?4 h' z, F+ t7 W$ N5 }# G
4 U7 |. F: t6 E1 c* x
二、角度要新
2 _% y5 f! l( R" `
+ [' C3 r8 W& ^+ Z2 J% G
看过排球赛的人都知道,比赛的一方要想赢球,要尽可能把球发到对方的无人区,使对方措手不及,让观众拍案叫绝。我们写文章和打排球一样,如果写的都是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老一套,都知道球会落在哪处,人家就不乐意看,即使看了印象也不深。要使文章吸引人眼球,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把球打到无人区,做到以“新”取胜。一个题目可以有多个人去写,但表达的角度不能一样,要寻求新角度,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角度新,就容易出新观点、新材料、新语言,使老题目焕发青春。
$ P. j% W9 b1 ]7 r% l
7 s4 t; L$ V" j0 X
要使角度新,先要脑子勤。创新是重脑力劳动,需要花费大量心血。有时为了寻找一个新角度、新观点,会让人寝食不安。被称为“党内第一支笔”的胡乔木同志,经常带病写文章,天热没有空调,就坐在澡盆里写,就连散步也在想问题,为了把文章改好,有时一次散步三次折回。我们应该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有的人想走捷径,吃现成饭。领导交写作一篇公文或讲话稿,不是动脑筋写出新意,而是忙着网上下载,甚至拿上级的文件去套,结果写出的东西都是似曾相识的老面孔。
6 L. R7 k. g& y
. g1 @) f' |4 W1 Y
新角度具有潜隐性,在桌面上、书本里难见身影。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得到。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坐在办公室里搜肠刮肚写不出新东西,而一旦深入到社会实践的第一线,就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原本抽象乏味的概念,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当然,也不是一下水就能抓到大鱼,要扑下身子深挖细找,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并认真总结、分析、提炼,才能形成新角度、新思路。
$ E6 U2 C/ y. |+ i! V
: [! r+ p: ?) p% J, R* ^' U ]
角度的新旧还和角度的大小有关。角度太大,大而化之,面面俱到,文稿就难有深度,而“深”和“新”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文章写得浅薄,就谈不上新。就像打井一样,集中精力在一个点上挖下去,才能挖出水来。如果东挖一锹,西刨一镢,深入不下去,就很难出水。前几年,我们办秘书公文写作培训班,结业前要求大家围绕文秘工作写一篇论文。有人写的题目是“怎样当个好秘书”,从加强理论学习写到认真钻研业务,再写到职业道德修养等。在一千多字的文章里,写这么多内容,怎么能深下去?又怎么能写出新意?相反,有的只写“怎样领会领导意图”或“怎样向领导请示问题”,就比较深刻,也有新意。
: M4 x% D5 n2 d& I" `
; Y, J8 R V- L3 u' R* m9 x2 w3 N
三、角度要变
1 I) g' g! t- B" a, O- b
9 h, F9 w% ^' j4 X* P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两句话用在文稿撰写上,就是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适应讲话者身份、角色和担负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撰写角度。
; J- @+ n4 |0 [7 [ w/ n
3 m' ]0 F+ B) Y- } \. i
文稿撰写的角度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把握好撰写角度,不仅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及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方针政策,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满宗洲
作者:
水木年华
时间:
2012-12-17 15:05
有人写的题目是“怎样当个好秘书”,从加强理论学习写到认真钻研业务,再写到职业道德修养等。在一千多字的文章里,写这么多内容,怎么能深下去?又怎么能写出新意?相反,有的只写“怎样领会领导意图”或“怎样向领导请示问题”,就比较深刻,也有新意。
作者:
时间飞鸟
时间:
2013-4-11 09:30
角度也是一个大问题!!!!!!!!
作者:
伯元
时间:
2013-4-24 20:54
好东西,谢谢,谢谢
" t: a J2 O3 X5 p) M
7 m" g! a; j! v2 N1 X+ X+ L: d* h5 p
作者:
小番
时间:
2013-8-19 16:33
角度也是一个大问题!!!!!!!!
作者:
携笔从戎
时间:
2013-8-20 22:04
角度决定深度,角度带来高度,角度影响力度!
作者:
成权君
时间:
2013-10-4 16:56
这本身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角度
作者:
玉闪明耀
时间:
2013-10-6 17:34
只有全面的了解情况后,才能站在全局上找出新的闪光点。
作者:
张峰
时间:
2013-10-6 18:13
谦虚向各位老密网前辈学习。
作者:
崔智友
时间:
2013-10-6 21:55
需要在写作方面好好加强,谢谢分享
作者:
团委书记
时间:
2013-10-20 20:05
角度有时更胜一筹,好角度就有好文章
作者:
黄德虎
时间:
2013-10-21 11:41
深度是思想的最好表现
作者:
欠妥
时间:
2013-10-21 14:54
感觉意尤未尽,有一种想继续读下去的冲动。
作者:
汉朝大将
时间:
2013-10-30 10:46
多思维、多角度多思维、多角度
作者:
Rex_Zhang
时间:
2014-5-4 13:09
好文章 一直在寻找 谢谢
作者:
looker987
时间:
2014-5-4 15:24
“怎样领会领导意图”或“怎样向领导请示问题”:)
作者:
小虻
时间:
2014-7-2 11:23
任何文章想要吸引人眼球,就必须有新意
作者:
堂堂正正堂堂
时间:
2014-7-2 14:21
出新招、求新意,才能得到领导满意
作者:
cfa
时间:
2014-7-2 17:14
要写政策性文章,比较难写。学习
作者:
903411765
时间:
2014-7-2 17:44
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
作者:
三秦憨豆
时间:
2014-8-15 17:46
角度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把握了,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