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漫谈领导讲话稿写作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材大用 时间: 2013-1-22 11:16 标题: 漫谈领导讲话稿写作 为文之道,历来不一而论。单就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而言,前贤大家之论述,浩瀚如烟,巍峨如岳,提笔遑论,深感惶恐。然静心凝思,仔细回味,也算是有所感悟。其中酸甜苦辣,皆人生本味,不必一一细述,而过往成败得失,实为来日之鉴,略作总结,必能裨补缺漏,自我提升,不可不察。遂以敝帚自珍之心、抛砖引玉之愿,我手写我心,小撰一文,贻笑大方而已。4 U, j- ^! v( s. y) L0 i3 Z
3 b# Q4 g W5 m, x一、针对性是领导讲话稿的全部生命力( ^0 M7 F- w$ U9 }) ^% l8 V ?' L
) h& R% W" s( ^0 e
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有强烈的方向感。每次开会,每次讲话,必然是以某一件事或某一项工作为发端,不可能凭空而来。会议开法、参会人员、时间地点等往往都要几上几下、反复斟酌,就是要结合实际工作,提高会议的针对性、实效性。通常在讲话之初,主持人或讲话者也会首先言明“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等等,开宗明义,让与会者带着目的、带者责任、带着思考开会。讲话一旦出口,就要如开山利器,刀劈斧剁般开辟出一条道路,让大家人奔其道,举步可行,一无彷徨。以前有人把优秀文稿标准定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就一般而言,这不失是一种简洁明了、操作性很强的标准。但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目的出发,还要加上一条,就是要“言之有的”。有的放矢,讲话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你就是再“有物、有理、有序”,肯定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甚至会南辕北辙。所以说弄清楚为什么要讲、讲出去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应该是领导讲话稿起草前首先要明确、明白的问题。' I9 V N; F$ g* E) L1 x4 l
8 r i3 Q3 ^5 H; b0 D- \3 \, O 自由写作是表达自己意愿,可以率性而为。起草领导讲话稿却是一个“带着脚镣跳舞”的过程,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者说一篇稿子要综合许多方面的内容,可谓是“半自主创作”。起草者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操作。它的难得之处就在于既要符合范围要求,又要挥洒自如。大致而言,一篇讲话稿要体现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二是上级的具体要求,三是领导的执政理念,四是本地的实际情况,五是领导的语言风格,六是当时的具体情境。这六个方面不能割裂地去认识,它是通过起草者运用思维能力及文本内部规律在一篇稿子之中有机统一,同时,六个方面不是六等分,而是根据需要,有所侧重。有的稿子侧重于贯彻上级方针,有的侧重于就某一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有的是领导有区别以住的看法而作的创新之言,有的则兼而有之。正是这种侧重每一次都不同,造成了文稿的多样性,这次的讲话放在上次或下次肯定用不了。文稿的针对性强不强,就直接决定于你的侧重是否和要解决的问题、领导的意图刚好契合。5 H! `' @# M: \0 K: A# s1 N
1 _; J# ]& f/ H9 Z# p
从更广范围言,人类活动特别是可以称之为技术、艺术的活动,均有战略和战术层面,从事者亦有“匠人”和“大师”之别。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同样如此。文稿的思想内容就是战略问题,文字形式就是技术问题。提高领导讲话稿的针对性,战术问题很关键,战略问题则更为重要。领导讲话稿是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和重要手段,它分析形势以统一思想、言明利害以激发斗志、阐明事理以启迪思维、部署任务以推动工作、讲明要求以夯实责任,是领导者理论素养、执政方略、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和公文等区别于其它文种的一个鲜明特征是:重质甚于重文、重义理甚于重辞章。简而言之,就是说领导讲话稿不是三千常用字简单排列,不仅仅是在安排部署工作,而要传递一种思想、表达一种境界、体现一种方略。至于以何种形式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就我们的实际工作而言,具体的遣词造句、语言逻辑、句式转换大都不存在致命问题。文稿不达标、不符合要求,往往是认识的高度上不去,没有解决战略层面的问题。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真理从来都是最朴素的,语言的创新必然源于认识的提高、思想的创新。《毛泽东选集》通篇晓畅如话,却字字珠玑。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等,没有一个生辟晦涩之词,思想光芒却熠熠生辉。所以说,不解决战略层面的问题,只在文字的技术层面凑字数、讲对偶、用排比,只能陷入现代“党八股”的泥淖,实为舍本逐末之举,不足道哉。4 k" k1 j" m3 z: e, ]- f- m
5 c0 a, Y4 y" }5 |/ o, o二、防止领导讲话稿写作中的舍本逐末8 n* `! L0 @8 e, y2 J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