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 j8 a3 v5 i; I0 O, g* S+ k; s 毛主席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老秘网的朋友们在公文写作上容易出现五大问题:. t9 n+ c) J$ D& l
5 e' ?. ^# H: U2 b: C% b一是文种选择偏向过乱。如报告与请示混杂,简报与报告混杂,上下行文错误,写“请示”的变成了“报告”,人家想回复却不能回复;写“函”的变成的“请示”,叔叔变成了爸爸,自降身份;写“意见”的变成了“通知”,严肃性权威性下降。如同房屋设计的时候,商品房设计成了保障房;农民建房设计成了商品房。2 y4 b' V# K) w1 T
+ g/ C' s9 Q0 P4 K* Y二是谋篇布局偏散过松。“散”就是缺逻辑,纲不举,目不张,主题不突出;“松”就是前后矛盾,有问题没对策,有要求没建议。就像房屋设计,每层的层高不相同,不合理,高度来得超标,功能不明显等等。 % m: s6 D x" E9 a5 |; b: d9 \; ? Z+ Z! P: }
三是素材准备偏虚过旧。不分内容特点和对象的知识层次,先理论论述一番再说,结果议论一番读者最熟悉的东西,毫无作用,内容不全面——事情交待不明,抄袭明显——现在网络文章很多,有的人就靠上网抄袭,照抄照搬,太明显,不加思索,一字不漏地抄,结果就会出好多笑话。有些提供的素材也没有与时俱进,很多材料过旧,毫无新意。 0 A) T5 ^7 d7 n- m2 _4 T 5 Q: i. P$ J2 Y四是公文偏空过长。! I" u" [1 J1 }' ~; c# N; r
, D( u( N0 Y B o& o
特别是语言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华而不实。粉饰做作,不懂装懂,华而不实。文章应该具有生动性,但生动应该以充实的内容做基础;文章也应该有充沛的感情,但这感情应该来自内心,应该是真情实感。如果是生编硬造,雕琢粉饰,任意夸张,那就适得其反。二是半文半白。有些人在公文时,白话句中加上文言词语,在文言句式中又生硬夹杂白话词语,或时而白话句,时而文言句,两者不能协调,故作艰深,这种语言,读起来也十分别扭。三是索然无味。有些人写文章语病并不很多,你说不通他也是很通的,但文章总是写得死气沉沉,干干巴巴。这除了内容方面的原因之外,不注意学习语言是个重要原因。有的人掌握的词汇很少,不会用生活中活的语言,写出的文章总是显得干巴巴,像个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