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新闻报道消息的语言如何生动
[打印本页]
作者:
黄老鞋
时间:
2013-4-3 09:53
标题:
新闻报道消息的语言如何生动
消息是用简练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准确、精练是消息语言的基本特征,但如果消息语言干巴巴的不生动,受众的接收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受众面临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新闻语言不生动会直接降低其阅读率。
4 `& e, W+ z% c& P) A. z
怎样才能使消息的语言变得生动呢?
! |* h ?* k0 D6 a
& ^/ s: g! z a) P* y
1、变抽象概念语言为形象可感语言
。
# Y4 x6 z9 f+ B! C) J! N$ [
在消息写作中,我们在语言技巧的运用上多采用叙述的表达方法。不可否认,叙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用于反映客观内容的概貌及其发展变化的进程,能给人以总的印象。但是,叙述难以创造形象,即使是具体的叙述,形象性也很微弱。
& ?3 D" o! p5 O$ A7 K5 W
穆青曾针对新闻报道中空洞的概念太多,生动的形象太少的现象,提出“我们在新闻写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善于把概念的表述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
5 V! Q+ u( B- b: x7 ^
而消息短小精悍的特征决定了它适宜使用简笔勾勒,以形传神地刻画出生动鲜明的形象。下面是一条邓小平访美的消息:
/ z# H* R; C9 K, E7 P2 c
“正像礼宾程序要求的那样,上个星期,中国国歌在白宫南草坪上鸣奏起来了。然后美国陆军军乐团演奏了美国国歌《星条旗》。在相互致词之后,两国领导人登上了一个阳台,向1000名鼓掌欢迎的来宾致意。突然,邓小平副总理一反常规,他紧紧抓住卡特总统的手,高举起来。”
0 N. T$ ?# T+ r
以上这段简洁传神的描写把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在阅读文字中直接感受到了现场的气氛。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中动词的使用比较突出,而形容词的使用却并不多。在消息写作中,精心使用动词可以达到以最少的文字把消息的人物和事件写活的效果。相对来说,形容词只起修饰作用,堆砌过多的形容词只能使文字显得臃肿。
9 \( a% x+ z. i- k3 h2 y0 y6 B6 ^
# x% R) \( m' Q/ e
2、变主观认知语言为客观报道语言
。
5 s3 f1 B4 a/ s% r/ u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但在我们的写作中,有时较多地融进主观认知的语言成分,或者以主观认知语言代替客观报道语言。
5 @. g7 ]' O& p7 R# C/ g' b: P
请看这条消息《西方00图谋再遭失败》的第二段:“冷战结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并以‘人权自居’,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变为审判发展中国家的‘法庭’……”
4 O+ y7 W( h) z' @, ?. U
这些都是属于主观认识的内容。记者一旦站在了事实的前面,其语言一定是带着评论式、观点式的。如果没有确切的事实作为报道基础,其文字很难生动起来,也会遭到受众的心理抗拒。
1 B! K+ z* g2 L5 O$ u6 Y
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对事实的客观报道,并不排除认知主体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这种介入必须有事实的依据,记者必须隐藏在事实的背后。再看这则《NGO全会代表批评西方新闻媒介缺乏公正》的消息:
( e8 l1 h$ ^+ {7 Q" {& c
“熊雷说,西方主流社会的媒介对发展中国家抱有‘强烈的偏见’。以这次NGO妇女论坛为例,西方媒介避重就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车祸、**、流亡西藏妇女问题上,连篇累牍地报道,对大会主题‘平等、发展、和平’以及两万多与会妇女代表毫不关心。”
1 `$ d* R6 C: L! T
同样是对于某一事件的态度、观点,作者却以客观报道性的语言,借采访对象之口,发表议论、表明立场,无论其生动性还是传播效果都比作者直接站出来说话效果好得多。
; T$ L. @& R9 f
* F8 H1 `/ S9 v, E( n
3、变模式化语言为个性化语言
。
% f: x# ]0 q/ g& [; @
在消息写作中,公式化、模式化的语言表述,在国内媒体中普遍存在。新闻报道言之无物、华而不实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某某省抓住宏观调控机遇,加大改革力度,使全省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a2 h( H- k1 ]' n
消息是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这种僵化的、甚至公式化的语言表述不但让受众从中得不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还会因其语言枯燥、无味影响受众的阅读兴趣。
* W d( B+ R8 j
“大家纷纷表示”、“许多同志感慨地说”等这类模式化语言的出现,必然导致新闻报道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无法获得受众注意力。而个性化的语言之所以生动,则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鼓励创新,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充分展示事物的特性。
: D) a: B# }; ^. ]$ q
下面是一条关于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购房贷款业务消息的导语:“当北京人千方百计地想搞到一笔购房贷款时,上海人已经可以花明天的钱来装修他们的新居了。”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往往会令人耳目一新。
5 m+ x3 r0 z2 n$ A4 |' d% [
作者:
sqxdc
时间:
2013-4-3 20:37
有道理。。。。。。。
作者:
创业、小兵
时间:
2013-12-17 10:59
也遇到写作模式化瓶颈喽 拜读了
作者:
死亡烙印
时间:
2013-12-17 14:45
学习、学习,就是一个学习接着学
作者:
占_戈
时间:
2015-10-19 11:28
恩,多读多记诵,多学习,能挤进去,能吐出来
作者:
向往雄鹰
时间:
2017-8-1 14:02
一方面,宣传报道工作是一个硬任务。
作者:
凌达市
时间:
2017-8-4 01:14
我很是头疼写通讯和新闻稿件
作者:
hjw198524
时间:
2017-11-28 00:31
通讯报道都写到千篇一律了 多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mmywyhj
时间:
2019-1-16 13:13
恩,多读多记诵,多学习,能挤进去,能吐出来
作者:
厚积薄发123
时间:
2019-1-20 12:06
谢谢老师,新闻稿语言一是避免语言僵化,二是避免涉水太深
作者:
utemjat
时间:
2019-4-11 09:58
借采访对象之口,发表议论、
作者:
菜鸟小菜鸟
时间:
2019-4-13 08:43
凡是新闻写作的帖子都要点进来看看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