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 W6 A2 D5 h k- v. u2 q0 c | 黛溪所从事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类。既然对他人构成威胁,这种勾当就成了君子所不齿的东西。换句话说,并非别人不会揣摩上司的心思,而是不喜欢或者说不屑于这样做。然而,君子们似乎忘记了一点,你不这么干不要紧,可你别忘了,人家的上司也是你的上司,人家把上司揣摩透了,成了上司的红人,上司就有可能对你们这些君子另眼相待。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黛溪那种人什么专长都没有,什么能力也不行,上司早晚会识破她的花言巧语。我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怕她作甚!此言差矣。1 s z& c/ {5 [! u
& N% E9 o! F: F
. G$ H; G. W) p t3 c
每当重大生意来临之际,黛溪总是拿着一个本子,用含着水的眼睛扫射部门的每一个人,让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她把大家的主意揉在一起,向总部汇报工作,于是大家的建议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意见。正因如此,在上司面前,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副手,上司对她能不加以重用吗?无独有偶,我也经历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多年以前,我妻子有个同事调到一个中央级的专业报纸工作。实际上,他对那个专业报纸的内容并不了解,可是人家没用多久居然成了单位懂行的领导。我感到纳闷儿,就向他讨教。借着昏暗的灯光,他给我透露了个中缘由。他刚上任的时候,先找管辖的部门一个领导,听其汇报工作。汇报的时候,他一言不发,使劲往脑袋里记。这个汇报完了,他又找一个负责人汇报,于是他又如法炮制一番。没多久,他再找人谈话的时候,就可以一个内行的领导来指挥下属工作了。明白了吗?这就是本事。- i) W5 U" X9 d9 o
# e5 @. Z3 o0 o& c7 X8 G
t& M. c5 b! i7 |
还有一点,很多人好像总也搞不清楚。不少人天真地以为只要能力强,只要干好工作,早晚会成为单位里面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们都知道国内有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北大方正,而这家公司靠什么起家的呢?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套系统又是谁研究出来的呢?王选。论技术,论科研水平,王选在激光照排领域都是一流的,然而结果怎么样呢?最终还不是让位于职业经理人?还有联想的倪光南,虽然是技术一把手,结果还不是被冷冻起来吗?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所有的技术型干部终将为管理型干部所控制。管理型干部不一定精通业务,可是想让下属高兴下属准高兴,想让下属难受下属就难受。不管跟你关系有多铁,说不定一分钟以后就让你卷铺盖卷滚蛋。 9 ^9 h4 r$ c) o: m; q ' @2 |% S ]4 j% l6 a% e+ E7 [1 H1 Q9 Y/ @) V
面对这种情况,不想当“黛溪”的人是不是就没有出路了呢?非也!我给你几点忠告,看看是否切合实际。 k2 G" q2 j2 Z% q: N" R P, x! e0 e" j' }4 I% H2 H) F+ A, ?3 j/ k4 D
第一,黛溪之流可以说将全部精力用于揣度上司的心思上,而那些仰仗自己有专长的人对此不屑一顾,傲慢得很。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不论你喜欢不喜欢,揣摩别人的心思还是需要的,违心的话有的时候还是要说几句的,尽管你不需要像黛希那样为此而倾其全力。过去有一句话说得好,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二者要统筹兼顾,唯此你的车子才有可能不翻到沟里面去。 6 i) g- k# `% F U0 N 4 ?$ N4 `' `' ] } & u' |( t. w! u8 d: X+ x3 P 第二,花大力气练好内功,也就是练好自己的业务能力。你不是说技术型的干部最终为管理型的干部所控制吗?对,是这样。可是对那些靠技术吃饭的人来说,溜须拍马的本事肯定不如黛溪们,赖以生存的还是专业技术。如果你专业技术水平高,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无人可比,你就具备了先天优势。假如你花上一点点经理揣度领导的意图,那你的专长就可以大大发挥出来。如果对上司的心思毫无察觉,弄不好你的专业技术本领很难派上用场。 1 D$ i/ s6 H$ r0 o; c, W( u B: Q- _) p % H1 z: Y2 ~) P1 W 4 g$ l# n, n7 H3 H9 @/ d: w. ] 第三,就是要学会说“不”,这在你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极其重要。在许多人看来,刚刚走向工作岗位,根本没有资格或者说资本说“不”。其实不然,对刚认识的人说“不”,是开始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环节。试想,你刚跟同事们相识,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人家会是一种什么印象,本文由老秘网推荐,要么觉得你这个人无能,要么觉得你这个人好欺负。记得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刚到这个单位。有一天,部门领导要我加班干活,我说,我没有加班的习惯。这话说得虽然有点生硬,但是却很明确,后来再也没有人强迫我加班了。我之所以能这样说,跟我当时的身份地位有一定关系。如果你的情况不允许你这样说,你就要采取一定的迂回方法来表达你的意思。当然,这仅仅限于开始的时候。如果你一开始来者不拒,后来又想拒绝人家,那可就糟透了。学会说“不”就像往水泥里掺沙子,这样你与同事的关系就会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如果你开始没学会说“不”,以后心里遇到事就说“不”,你跟同事或者跟领导的关系不破裂才怪呢。/ a! T/ d; E9 A2 a0 v5 C
8 o* T; G+ k" w6 V, c6 b
% k# |- P# h$ V; Q 第四,要保持一点神秘性。人们都知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采取什么态度,多半取决于这个人对那个人的了解。基于这个原理,你可以适当保持一些神秘性。正是这种神秘性,人家对你摸不着头脑,也就无从采取对策;对策定不下来,对付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适当地管住自己的嘴巴,与工作无关的话少说一些,用一句名言就是“沉默是金”。3 W# ^8 ?5 G( A' v
7 q+ C3 h' p/ E8 L `# _; k
' U6 M; }: B" R/ I2 w
第五,要学会说话。职场不同于朋友交往,更不比家庭交流。在工作单位,说话要注意,尽一切可能恰到好处,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更是如此。我们大家都对《特殊使命》这个电视剧很熟悉吧。剧中主人龚向光,工作在敌人心脏,说话一个不小心就会暴露身份。一次,文启智与曲河接头,离开中统机关的时候碰上了龚向光。龚向光说了一句,要有大暴雨了,劝对方别出门。结果,那次接头出现了意外,军统特务早就埋伏好了。事后,文启智非常感谢龚向光,说他龚向光救了他一命,这位后来龚向光利用文启智埋下了伏笔。工作场合也是如此,没有把握的话不要讲,特别是涉及专业性极强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表意见。一旦发表意见,就要一锤定音,不给他人一丝一毫的质疑空间。如此讲话,日久天长,你对某个领域就有了说一不二的地位。倘若动辄开口,说话没谱,那你怎么可能让人家看得起你呢?4 ]0 N* u, B7 e' b
5 Y4 E5 r. L& w* D" s3 G8 k' o
% Y N6 s# o, v9 L) {
第六,要逐渐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业务关系,发展自己在你那个领域的声誉。当你在本领域小有名气的时候,当你的名气给你单位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你在这个单位就比较容易打开局面了,正所谓“巧借外力来立足”。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狡兔三窟”。有了“三窟”,你没有后顾之忧了,你就更能挺起胸做人,同时也能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 L+ S/ J5 ~# _4 p7 { z2 p
8 x" ]6 Q' R. s# g; u7 K# i, l 9 T" `4 K/ Y. t6 B办公室同事相处注意什么?8 t) I d A2 N8 v$ u- O9 c# f2 O- U
7 v' z% y3 Y/ i @2 N1 j+ q$ Z
当你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紧张感?也许你没有,可是某些人有——不仅紧张,而且还焦虑,甚至没心思工作,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办公室中的职业关系对你一天的情况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说,与工作伙伴积极互动,你工作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意思。与办公室同事相处得体的人更富有生产力,更积极,更有团队精神。几个月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去上班,那个激情就别提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效率不高才怪呢!关系不好会使办公室环境相当负面、压抑甚至产生敌对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产率以及成功几率能有多大?不敢想象!若要办公室环境有利于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 D2 F5 q9 L/ s5 D4 r& n& Q: Z) n8 y4 Q+ {2 p1 ~2 @
2 E$ @5 o( i5 c5 o, l 第一,拒绝八卦。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4-9 17:18
好几篇文章啊,分开发大家看得更不会累。{:soso_e104:}作者: 海布里 时间: 2013-4-21 20:35
说到了心坎里,看了这片文章,少得罪很多人作者: 天下一秘 时间: 2013-6-19 19:33
太长了5 ~( G" M' o' J9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