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6 a# ~4 \1 N6 w 再如2004年春节晚会小品《汇报咏叹调》中概括的一种公文分旨要素结构:一位办公室主任参加一个“解决饲料质量”的会议时溜号,不料第二天单位领导要听汇报,该主任情急之下,根据以往经验瞎编了“1.提高认识,强化意识;2.主要领导,亲自挂帅;3.发动群众,做好宣传;4.持之以恒,环环紧扣;5.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五条措施。谁知该领导打电话向另一与会单位印证时,竟然分毫不差。而且,在接下来另一个“消灭蟑螂”的会议中,有关领导的讲话居然还是这五条!这个小品被认为是辛辣地讽刺了公文写作中套话流行的不良现象。但悉心详察,这五条套话并没有错——因为,它们就是临时安排性公文中又一种具体化的分旨要素结构。试想,“解决饲料质量”也好,“消灭蟑螂”也好,能离开这五条措施中哪一条呢?所以,问题不在于套话而在于套话得不到落实,应当讽刺的并不是这些规律性的套话,而是这些套话因长期得不到落实而蜕变成为空话的现象! # v. A( H# Q3 x0 ^0 W , j8 \8 ^1 V3 i! G# h2 [ 又如《齐鲁晚报》2012年2月23日时评栏载文曰,江西鄱阳县财政局股长李华波等侵吞上亿巨款潜逃案发后七天,江西省财政厅老秘网居然还挂着一篇高度赞誉、推广该局管理经验的奇文:《跋涉》——鄱阳县财政局实践“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监督规范化”纪实。文中将《跋涉》这本由该局精心编造杜撰的80万言“谎谎”巨著,闭着眼睛吹捧为“县级财政教科书”、“鄱阳现象”云云。但与上例同理,上述奇文所总结的“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监督规范化”三个排比句式的经验套话本身也并没有错——因为从语言学、文章学的深层研究看,它们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管理工作的理想境界,但是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照搬这些套话模式,实际做的却是“重视就是标语,管理就是收费,狠抓就是开会,落实就是吃饭,检查就是喝醉”一类勾当,便会使本无错误的套话蜕变成人人痛恨喊打的空话、假话!因此,要克服不良文风,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界定不良文风,认清打击不良文风的鹄的,否则,只能是浪费弹药,劳而无功。1 l/ s U1 c7 E R6 K1 G( L& I
+ W, U! M) _7 S 最后不避聒噪再说一句,目前那些盲目跟风批评不良文风的文章中,不得要领胡乱批评套话的套话难道还少吗?!% |# ~+ |! k: a; j: V, f
克服不良文风的又一误区是片面强调所谓“创新”。前段时间,一种始于淘宝网商品兜售,逮着读者便叫“亲”的新兴“淘宝体”语言模式被频频移植到外交部门招聘广告、大中学校录取通知、交通部门宣传语乃至公安部门通缉令等公文中。固然,这种生动活泼、富于创意的广告文学体“套话”具有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与平易近人的亲和力,但用在以庄重、谨严为基本语体特征的公文“官话”中只能是“偶尔一萌”的临时应用。如果过度泛滥,变“用”为“体”,必然不伦不类,最终招致笑柄与厌烦。特别是,如果只热衷于在表面文章上搞“创新”,而不去真正花气力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那就更成了“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的作秀。( @, o$ H/ h6 J! W. S
重温讲话,习近平同志其实已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标杆——如他在批评“脱离实际”、“无病呻吟”空话的同时又辩证地指出,“一些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这和形式主义的套话、穿靴戴帽是两回事。”再如他在批评“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长文的同时又辩证地指出,“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又如他在提倡“领异标新二月花”出新意的同时又辩证地指出,“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可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在我们正确界定不良文风,认清鹄的时仍然是颠扑不破的最高准则。 - n2 B2 o, v1 b. a$ `& E4 | , N& _9 h" p0 ?% k 再进一步从“长、空、假”的实质与相互关系分析,一方面,“长”的实质乃是“空”,不“空”则不嫌“长”;另一方面,“空”前“假”后,明知“空”话不能兑现却反复说,实质也是“假”话。# R( u6 B# @5 m) W+ d% P
7 K. |. u6 T: I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文风并不仅仅是“新”与“套”的PK,更是“实”、“真”与“空”、“假”的斗争。克服不良文风的核心任务就是戒“空”打“假”,而不要再隔靴搔痒地反“长篇”、批“套话”、搞“创新”,否则只能是徒然浪费气力、弹药而已。# M% K! w5 L/ H, z+ N- @- y# E
% H. G3 r9 _! F6 R# n, e
二、弄清知识:从公文正文三要素入手弄清不良文风的症状、病因与治疗9 {: F. a; m& e- s+ v
6 B' n1 F3 ^/ N# ~ k& s. Z2 r/ y
所谓弄清知识,即弄清文章写作的知识原理与技术规范。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克服不良文风的思路呢?亦如习近平同志讲话所言“有的干部由于知识、经验都不够,功底、能力达不到,故而难以讲出新话、管用的话来。”这就说明,对文章写作知识原理的茫然无知,也是众多写手只会“小官抄大官、新官抄老官”,“天下文章一大抄”,从而产生不良文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努力学习、弄清必备的专业知识,也是一条具有针对性的有效途径。如根据笔者提出的“主旨、依据、分旨”三要素知识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帮助人们明确认识一篇公文究竟“长”在哪里,“空”、“假”又在何处,如此,弄清了三种不良文风在各要素的表现症状与发病原因,明确了它们是“怎么来的”,也就能够明确治疗方法,知道它们是“怎么没的”。具体内容详见《“长、空、假”面面观:从公文正文三要素剖析不良文风》(本刊2011年7期),此不赘述。 " j. i* C3 m0 b1 z0 [$ R 6 Z+ H8 Y- I3 r5 y) X5 H3 v6 }; \ o- {: F& v' y9 D8 _) S6 }4 O9 x
5 b! Q# p/ `; i: J 四、肃清吏治:弊绝方能风清 6 \$ {% m6 j0 f0 p ^# o8 i Z$ Q2 f; H, l
要克服不良文风,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建设适宜优良文风诞生的吏治环境。“文如其人”,文风历来就是官风的反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胡锦涛)的不良官风必然导致“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反过来,不良文风又是标志不良官风的耻辱柱。因此习近平同志讲,“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这既关乎领导干部的才,更关乎领导干部的德——“大话、空话、歌功颂德的话”屡禁不绝,必然有“个人患得患失”,“怕犯错误”的“保险”思想作怪(习近平);“捂盘惜售最高罚一万”这样一则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实质是纵容开发商继续捂盘抬市的动员令,必然出自顽固沿袭房地产财政思维惯性的地方官;而一些雷声大、雨点小,虚与委蛇的反腐声明,也必然出自胡长清、李堂堂一类惯于惺惺作秀赖以谋私的贪官污吏。因此,改变文风必须与澄清吏治紧密结合起来,坚决用真抓实干、执政为民的英才贤达换下那些尸位素餐、以权谋私的庸腐蛀虫。如此弊绝,方能风清。(作者:青岛市委党校吴新元 )作者: 走进樱桃村 时间: 2014-2-15 10:54
看看隐藏内容,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