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第十四章 2013年12月6日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2-6 17:35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第十四章 2013年12月6日
今日下午,贾陆英老师继续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中与大家分享交流《论语问答录》学而篇第十四章,今日有更多网友参与讨论,大家围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展开的激烈的辩论。老猫继续为大家当好秘书,作好笔记。现将聊天记录整理如下:
- \* x: k( W4 ?4 J
& p' y4 u$ f* r8 S& p7 F
贾陆英老师简介:
: D8 d$ Y7 w& M
7 w. s0 }$ i5 E9 z" X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西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太原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贾陆英。贾老师原任中共太原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太原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太原市八届市委委员、市十一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党校教育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发表论文、评论、杂谈、调研报告等百余篇。
5 \$ S0 P. n& W
/ `( n8 s' [% ]8 a- x4 u) O6 O
: Y; e0 i% x; C7 _& }$ W
贾陆英:
今天下午,我们继续学习讨论《论语》学而篇第十四章:
3 {) u; n9 J" Y- m. f& G
' X% s4 @: u7 M1 x# p4 k# {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有道:指学问道德高的人。正:正其是非。
) s5 t o* t( e1 D
& c8 X% K% j. D R \' j& q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到学问道德高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y4 b) T6 I: B$ R3 Q
" g& ]$ o4 }8 |$ ]* V8 ?* e
"
问:怎样理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 t5 r$ a1 n, X# D! d F
答:这句话是从怎样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上,提出对君子的要求。要成为一个君子,就应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把志向放在求饱、求安上,则将无暇顾及道义;如果把志向放在求道上,把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也就不去在意安饱问题了。这是《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人生态度问题。例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 (《论语•里仁》)、“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等,应认真领会,仔细体味。
+ A. `: e. v( \2 V! h% |% E
3 A/ w7 s4 d1 l' [6 X) K' H+ l
夕惕若:
3 X/ t- `5 ?9 v- w/ p2 B
如此说来,吾等皆是好学之人。说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忆及弘一法师所说的人生三段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宗教层面物质追求是基础,但也仅限于人的动物性。精神和宗教层面的追求才能体现出人性来。每个人的好恶不同,囿于物质,一生只为锦衣玉食、生活安逸,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最大的快乐,我觉得,这种物质追求一旦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必须要去寻找一些心灵上的东西
6 N& ?- b) m4 ?. K
5 ]3 C, ^" m& J; Z* d4 e/ ^
浅浅烟:
) j5 D3 O" ?! f- S" D
这样说就想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 |: ] t% A- \) J
0 D2 I3 t; H6 X
贾陆英:
0 `- T% D# S+ y/ ?, h( i
各机关的文秘工作者,一般应是好学之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是人之所欲,问题在于把哪一个放在第一位,做为人生第一追求。
8 V8 S5 j/ a/ Q* H* K
& p( F: U2 i2 C% q% K& Z
夕惕若:
( T' y% z* j3 ]- i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里面的这句,鲁迅先生就说过,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贾老,晚生跟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彻底满足了物质追求之后,再去满足精神需求。我们当时不这样看。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10年的时候,我在一家企业当业务员,出差在外,等客户发货的时候,就在路边看《周易》,来了个背着蛇皮口袋拾荒的白发老大爷,盯着我看了几秒,说,小伙子,看《周易》呢?你们知道我当是多震惊。他根本没看书名,看了几句内容,就知道是什么书一个捡垃圾为生的老人,生活应该不安逸吧,不影响他知道这本书。说真的,从那之后,我见了路边大爷,绝对恭恭敬敬的
- |, M: _9 k5 I) \) A2 H
2 _. y: W( [7 `7 p& c9 }: y ]4 j
浅浅烟:
5 w* S5 E$ h0 e+ L9 Q4 G
衣食住行先满足,这是最根本的。如果都食不果腹,想来也没有心思专心写作
8 ~$ o! F# B% W: X9 v. V
% Y; _% J ^ \! r/ ~9 \
心木:
! _+ `+ f8 \( `. F
一直在思考个问题:是否有超越物质水平的精神追求。就是那种超越现阶段的物质条件下的精神水平,那样也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吗悟道深的人应该正是这些经历人生磨难的吧,欲壑难填,欲火焚身
( ]: O5 v0 }$ W
( Q' m) y: b* h7 h5 L( t
乃群:
7 z @- ^( N4 K1 }* ]: t6 @: K
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保障,放在社会各层面应该都是这样吧
% q$ F* Y% F/ ]( h2 b
$ u, [' v# Z$ q3 @5 w
贾陆英:
- Y! D: _! x; R0 K$ b* J2 z1 f
例如我们文秘工作者,如果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就会这山望见那山高,不可能安心于本职,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彻底满足了物质追求之后,再去满足精神需求----人的欲望,尤其是物质追求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何时才能彻底满足?满足不了,就再追求,这样就只能成为一个庸人、俗人。
! V) ?" q; A! @/ {8 w; C) g' ?
% W+ Z3 z: p: x; w
夕惕若:
4 ^, Z$ C2 Z3 H# E0 G
有些领导,生活舒泰,办公室满书架的名著,又看了几部?所以我看,精神境界和物质追求,没有太过必然的联系。好学之人,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就会追求精神,而不好学之人,一生只为物质。文革时期,多少人在牛棚还是读书不辍
& d& L5 {) T- q# K+ V& z2 B3 P+ }) D; u. o
2 {. _2 z( f: W' g
豫—精灵
:
# o, `- f7 I5 N0 F. K
1 l- ~* T0 |0 y5 Y8 X. o& Q
物质追求没法彻底满足吧?个别人,生活很清贫,并不影响精神追求。但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还是应当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大环境不同,如今变化太大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事实上物质富裕了,精神上未必能跟得上。
; T. E; {% Y) T" u" o7 I) G
" g6 }: a& m$ j3 f! t- r+ J {
心木:
- z% Y8 T W! b2 _9 o4 j
应该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追求。比如物质是当前最制约你生存的状态,物质对你来说估计是最重要的
% x# C3 J3 V3 @* X! r) Y' J
5 z, K4 C% k5 w, k! A5 z/ @+ T
浅浅烟:
( ~0 C. `; A9 C7 h6 L
% G3 b1 B, c6 s& }
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相辅相成
8 r& a$ p$ I- z- ? J# A
3 r+ U( V% \. {8 G
贾陆英
:
* H0 w. C1 `2 w# l1 R9 k5 i# [
& D$ f5 Z1 V' o+ y
现实生活中,有的搬运工、保安等,一边做工,一边坚持学习,考上了大学。这就是典型事例。
) g$ c) M9 f( b% V0 y, V
7 \2 U3 E! F) M ?9 J0 N& h; }
豫—精灵:
! B- Z' { k% M$ N& W' @
这倒是,便毕竟是少数。大众还是很现实的,大多数在物质和精神之间,首选的还是物质、毕业的时候,老师劝诫说,先生存再生活。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K, k3 e% J. b+ s6 n
5 E& {' `- A$ G# N7 ?5 m7 [" \2 o% G
乃群:
1 |. X+ s5 W0 L9 U( I
在当下社会压力中,我们大部分人只能把精力更多放在生计上,追求道义有时力不从心啊
+ b0 u& y- v. e
) m1 R% u+ x9 T+ w4 y$ G4 O6 |* W. L
浅浅烟:
2 C: e0 U' ~5 v4 O2 H
好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的环境,进而取得大成就的也不在少数。自我实现当然是最终目的。只是,要达到那种高度,必须具备的不仅仅是有追求就可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读书不一定尽信书
+ H6 u0 f' a, A2 v* R9 c7 _6 g
* K- f( {5 A; j: Q" X* X! W( I
夕惕若
:
* `+ E6 l5 ^( B" ?% Z% L
5 I- _! i/ Y2 w; h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哈哈哈,当然少了,因为前提是“君子”二字嘛
* T5 E$ T: \2 u [2 X" o" K" A
* [/ W6 O( V3 U7 d, X z a7 h. Z
贾陆英:
/ s- m0 v/ P+ j
我们不是不要物质条件,而是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何者放在第一位,做为人生第一追求。两者境界大不相同。
. Q7 p k) f' [! O" U
E* j* v# w! b! b
夕惕若:
6 t- E: d; [6 [) M0 F3 q; `: O
贾老,您说哪个放在第一位,我觉得,说哪个是终极目标?物质的无限追求更体现人的动物性
0 l" j4 N: O3 w
8 d: a6 {7 V+ H. ]8 S2 H5 b0 y
贾陆英:
4 K! ?* X% e& |0 Y3 H/ k8 \
可以的,讲终极目标。问题是追求什么?一味追求物质享乐,有了成就又栽跟头的,还少吗?
' X% K8 W( J& d
% F7 N5 m2 V# l, h
叶子:
4 T$ @5 z! c; t+ ?- Z, T
只有把精神放在首位,一个民族才有希望
& ]( |" b# I5 h! g+ \8 F4 Z
) w; |+ w" ]+ G/ k# P0 i5 C
豫—精灵
:
5 T: k4 \ a- i- t+ D4 J. S& B
6 M1 U- R; A! N- d# f
我前几天看了白岩松的文章《我和台湾》,看到台湾有24小时开业的书店感觉很意外,而我们内地24小时营业的多是老秘网和饭店。
. r3 o+ s+ b$ h2 j5 o \
/ x. [$ v1 n% J
夕惕若:
- A7 \1 ?0 E2 |! E
嘿嘿,我造过一句话:一个人,成功不一定是靠读书,但是,成功之后不读书必将失败。刘邦拿了天下,不一样设立五经博士
* t7 [: l- Y' l8 w2 A. u. b# e
; ]: j3 t' W6 ~! o4 r+ W. F9 P* f
╭ァ野草:
5 M' J3 L- D3 z9 F
今天看了老秘网的一篇文章,说的就是读书越多的干部走就也就越远
1 h! U0 }0 w" ?9 n
" A$ ^) G2 i7 s p+ s! r" }9 z
浅浅烟:
: W' w6 L1 W! }& g+ I& K5 `" w- }5 G
这样讲的话,为什么会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话。我觉得自我就是精神方面的,,,所以,,,嘿嘿,或许我的理解偏颇太多,但是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 P6 J1 G2 p4 s8 ]+ g. X6 a3 v
9 z. Z2 H# Z8 B: M% k+ L1 r# h9 V4 T
贾陆英:
' @" {0 V8 G) u4 o3 d: ?0 \+ z. l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是把自我价值定位在哪里?物质追求?精神追求?
( y1 R! _& K# X% `% v: _+ Z
5 [' `* i8 l+ h
心木:
: j8 }2 L- g& T; K1 b
精神和物质看来还是要看马哲。还听过另外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
% M% J, R; e6 d, x, ~
; ~1 U0 f/ C( M' u: }
贾陆英
:
4 X' E; C0 @9 F" F' X3 R7 I2 t
4 E: A& M6 d2 H
读书,精神追求,是高层次的追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成功的根本动力和希望所在。我们讨论的,是一个人生态度问题,是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 N k5 b$ P+ D7 ~( \( p; N
) e8 c3 s' r5 j7 @
夕惕若:
. O6 {9 _! c* B8 T1 ~3 ~8 t
民族就是因为精神的力量才能凝聚在一起,靠物质凝聚的,更像是个企业,所以,没有精神的民族只会土崩瓦解
4 }: o# Z$ J; }4 V" n! o
8 s" n0 p# \) u7 z, `
小小的确幸!.
6 `$ D0 P7 b2 N- }9 p7 h
习总才开会说要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原理和方法论,物质是基础,精神是追求。过度追求物质是堕落腐化
d5 n( A* L" N0 H% z
$ }/ U0 ^, ~+ p" p
夕惕若:
2 B- h6 ]1 i( l( X; X: `) O
以精神追求为目标,物质的追求只是为精神奠定基础,饿不死就学。金钱应该化为物质追求
V' ?9 F0 \; [9 i
9 u: q# x n! P/ S
贾陆英:
* T" q5 {7 M# w# Q5 P& x/ M
8 E& M4 u# ~' Q7 z
物质生活是基础,这一点无可非议。但做为一个人,要成为高尚的人,则应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把精神的追求放在第一位。
# [2 s, |: ~! m( _% Q& O
; T6 ^# C# D5 D9 S; u7 L% M
四劲:
- l, L; W" x) g
精神追求是一个太宽泛的概念。人都有精神追求,比如金钱、名气,只是这些追求太庸俗了。我理解的精神追求应该是性情的自我陶冶和提升。
% V+ u$ ^- d* C6 E- Z" e
" ^" v3 K) i: s, Q+ y. R, f" O
潜龙:
6 Y, Z; o9 M2 R7 h" C% }, G
其实,精神追求也有个品味、格调、境界的区别。人生的追求有三个层次,最低的是比智力,其次是比财富,最高层次是比思想境界,如同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 M8 }1 t; i/ x1 R# Z0 y, h
~0 ^; J; C: Y8 }! j
夕惕若:
# e1 f$ C5 J" p9 z9 g9 I( O
还有弘一的三层境界呢。宗教有两种,一种是社会的宗教,是有教义,有组织的宗教,另一种是纯粹的宗教,只在你我心中,看不见摸不着推荐一副长联给大家,我非常喜欢。
, m! p! G$ [' {+ j# Y; T/ p, X2 D& V1 d
3 t/ ~" b. R+ u9 g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属谁之物 ?
6 M5 [7 p1 B' s8 M$ I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4 F, @% X0 z; N
; Y A# P6 A3 T$ N: T* T/ {
贾陆英:
, f* o: D4 }4 L; @2 z6 t- u z
今天围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讨论很深入,涉及到许多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也还有些不同看法,我们今后继续讨论。到此结束,再见。
7 o `+ B0 Z7 s+ r, _: C; [. f
( T3 {6 V; y3 R
6 c8 L V9 m$ Y3 ^
- q2 a6 y9 e4 d0 {# P
作者:
晶莹水滴
时间:
2013-12-7 09:17
好文章,标记一下,收藏了,希望继续加油!
作者:
夕惕若
时间:
2013-12-7 17:24
贾老立意深远,考证广博,是我等学习楷模!
作者:
564184000
时间:
2013-12-7 19:16
学习了,讲得很精彩,很受启发。
作者:
沉默夜色
时间:
2013-12-7 19:16
支持贾老师,收获很大!
作者:
秦巴秘书
时间:
2013-12-7 21:42
感谢了,学习一下啊!
作者:
︶ㄣ云中天
时间:
2013-12-9 12:45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作者:
不死鸟
时间:
2013-12-9 15:41
{:soso_e136:}{:soso_e179:}
作者:
长沙一秘书
时间:
2013-12-9 16:51
这种活动每年可以搞3-4次啊。专家言论,大方之家的独到观点,确实受益匪浅啊!
作者:
chyzhang
时间:
2013-12-27 09:55
爱益匪浅,谢谢贾老师
作者:
villager
时间:
2013-12-27 22:41
" [) V; b: P9 A
好东西,认真看了,值得学习借鉴{:soso_e179:}
作者:
从零开始
时间:
2013-12-28 19:15
谢谢老师指教,谢谢老秘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