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K' ~' `* b0 I2 }# C& b- l8 z # y5 i, r$ n8 F4 f2 N/ n/ c. @4 z ; {0 z4 a2 O$ z3 L) l1 X不重视材料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能写材料的干部是不合格的干部。材料对领导而言是多么的重要,领导对材料又是多么的重视,文秘人员起草材料的任务又是多么繁重,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又是多么的艰辛,要完成一个让领导满意的材料又是多么的艰难。 提起写材料,不少拟写者厌倦,认为没写头;更多的阅读者皱眉,认为没看头。写材料确实很苦,很累,很难,很险。 苦是一个人难得的成长机遇,学问从来都是苦藤上结出来的甜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一定会有丰收的成果;写材料虽然苦点、累点,但得到的收获,远比付出的汗水要多得多。正是在吃苦中,我们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素质才会一步一步得到提高;正是这种苦,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增长了我们的才干,充实了我们的人生。 * s* o* P/ c/ F0 w& h u0 P( D, W
3 H# A( T+ @) n- e) p7 N3 h% q/ W( p. {. U# R1 ]" w- S) M, Z
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奉献的意识,没有顽强拼搏的劲头,要想胜任本职、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因此,写材料的同志必须要有“清灯孤影苦思寻,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饥渴浑不顾,错把晨曦当黄昏”的工作精神和“耐得寂寥与清贫,虽苦犹荣坦荡心,蛰身栖居文秘苑,耗尽青春亦无恨”的崇高境界。写作,可贵而难能。极为艰苦,需要全力以 赴。让我们一起共勉以下几句话: 世间自有公道, 付出总有回报, 说到不如做到, 要做就做最好。要任人难任之劳、承人难受之重、挑人难挑之担, 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忙碌中享受快乐。1 i0 Y1 }: G. ]) S5 M/ _. \
8 [9 ]& L V) |( G
( H" Z6 B, S* p. l* n2 w
8 A* t& O6 K) L2 T2 t' P9 S" t3.写材料是件很普遍的工作/ f _+ q7 t! B7 x; }
2 i4 p! J% Y) N% m6 V& {( d
4 z1 x f- y ^' d- t5 |8 ~
# r: Z! b( h: W' L0 Q
领导者在公务活动中从事领导工作的文稿,是阐明思路、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文字工作是参谋助手作用的直接而重要的体现。许多工作要靠文字来推动,许多精神要靠文字来传递,许多经验要靠文字来总结。每个人都要接触,每个人都要干,无法回避。是一个单位的重要门面,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推进工作总要有一个媒介,一个人口才再好,也不可能事事亲自到场去说,上级领导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坐下来听你汇报,而材料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桥梁!实际上,许多领导都是材料高手,越大的机关,越高层的领导尤其如此。: j! R e( m0 z; a9 W
4 j0 w7 d7 Y* l8 R
* g, Z3 s! d( |/ y* j1 v/ M" D
' N+ p8 q$ V; n% g5 s
9 x; Z5 D( J! {# R" A6 F5 }/ p l/ l0 J$ z
; I. l4 ^1 w7 |$ ^) Z
9 E: F' Y( O4 o
/ k9 I! t6 ?: l; ?1 c
) R$ P* B$ \( j& l. K7 e0 L △△经常用到的重要文稿/ S" H \! X7 I
: z% Y/ O3 O+ l' ~0 K
) c7 _- I' {/ x( d' P4 z; n, v% S- e/ X! N
11、领导讲话稿(包括开幕词、闭幕词、致辞等)。22、汇报或经验交流材料。33、调研文章。44、政务信息。55、先进典型事迹材料。66、祝酒词。77、会议主持词。88、新年贺辞(贺信、贺电,慰问信)。99、新闻稿(新闻通稿,消息,通讯)。10、干部考察材料。 、11、领导署名文章。 12、述职(述廉)报告。13、工作总结。14、大事记。15、志体材料(年鉴、志)。16、演讲稿(包括竞聘上岗、竞争上岗、专题活动等)。17、简报。其他还有唁电、讣告等等。 / s P- v+ c d7 x . f! S3 o9 e( y5 B0 Y& u3 H 1 j" E h. V" ]2 t 5 m% B# J% L( ?( T5 v文章是一种书面沟通方式,写作水平体现。沟通水平。 不但要想清楚,关键是要写明白。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文字秘书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工作。在为他人 在为他人“立言”的过程中,文字秘书实现了““立身”,体现了自我价值,《古代笑话》中收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人宴请三位朋友,届时,有一个朋友未赴约,主人当着两位已到朋友的面说:“该来的没来。”在座的一位朋友站起来,嘴里叨念着:“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于是起身走了。主人一着急又说“不该走的走了。”留下的那位朋友心想:“这不是说我该走吗”?于是,这位朋友也走了,只剩下主人孤孤单单地呆坐着。 P8 {$ h8 q- \4 V. Q
& O' M" o; F% Q3 l3 K ) e& N1 [5 D0 m+ C! U+ Z% u, W7 y; P
, V) P/ y% v7 ]/ E% _: O2 c; b9 Q: ~0 }, @' | c. d9 O
毛泽东1942年为《文化 课本》作序时指出: 刘少奇:“要学习写文章。” “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已的重要讲话、报告,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的重要文件的起 持自己领导范围的重要文件的起草”,“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 3 c* r( n8 R' _( v5 z8 ?2 B r
( d2 S. b* g& h( ?4 G( a, j. ^/ H- ]0 m) n) y2 V+ E n/ ^ 会想 会说 会写 会干 3 G3 L8 Z' \' h$ Y# H$ e 7 N! T# I4 i% Q1 @( R$ S0 ` # t2 k7 O4 s+ e9 D/ p/ I4 V5 f- ^+ J: t! T8 F' l1 S' m
俗话说:母鸡不仅要会下蛋,还要会叫。创建学习型机关: 会写是我们人社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会写是我们人社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知识储备 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知识储备 要储备好理论和专业知识 包括理论知识,以及国情、市情 和区情。既要注重专业性,又要注 重广泛性。要突出思考和谋划 围绕工作思路,主动提供信息、 主动思考、主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 议。 机关文稿不仅承担着交流沟通的功 能,更承担着统一 思想、宣扬政策、 明确思路的功能, 要体现党委政府和 领导同志对于工作 特点的把握、对于 整体形势的分析、 对于发展思路的考 虑。1981年红学家吴世昌先生给《人民日报》 写了一封信,批评该报一篇文章和一篇报道有问题,并建议提高编辑人员的写作水平。中央负责同志就此作了批示,要求《人民日报》改进文字工作。一篇占了整整一版的大通讯赞扬一位军医为了探索新的针灸穴位,先在自己身上试针,既用针扎了子宫韧带,又扎了前列腺。吴先生问:这位军医到底是男是女,怎么能够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器官?《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讲葡萄酒:“据史料记载,我国葡萄酒酿 酒:“据史料记载,我国葡萄酒酿造始于汉朝以前,比法国至少早七八百年。”法国是有名的葡萄酒生产国。而我国不是本来就有葡萄的。朝张骞出使西域,才把葡萄种子引进中国。汉朝以前连葡萄都还没有,怎么能酿葡萄酒呢?根本就不符合事实。因此,说比法国早七八百年完全没有根据。 郭雪波的小说沙狐开篇渲染科尔沁的荒凉,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海”,他忘了,编辑也没记住,整个中国的版图才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迟子建在他的小说中写到,““天凉了,小鸡都不爱下蛋了””—— ——事实上,小鸡在伏天不下蛋,要歇伏立秋以后,会再度进入产卵期。7 j4 B7 ~6 W( k: s' s$ s( n
8 y+ \" \7 z) f7 U/ P( I$ e; n* J % B( \9 W0 E* d1 r ; R' [4 }+ c8 c2 |! r6 u' x“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要做好文字工作不单要在文字功底上下功夫,更多地要在知识储备上、思路谋划上下功夫。关于储备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理论的支撑,文稿才能深得下去(有深度);有上情的把握,文稿才能高得上来(有高度)。从事文稿起草从开始到熟悉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转述整理阶段,就是能够准确地、有条理地把领导所讲的梳理、整理出来。对讲话中的一些表述进行规范,把一些比较敏感、不太适合对外公布的信息删掉,形成比较规范的文字。第二阶段叫做填空阶段,就是领导定下大框架、大思路,讲几大块,每一大块讲几个方面,遵照领导的意图填充和完 善内容。第三阶段叫做参谋阶段,就是领导只说稿子的用途,但是角度、框架构思、具体内容等等都得自己琢磨。到了第三个阶段,要求写作者提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思考问题,更多地谋划思路。现在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稿子要写明白、必须先想明白,文章要体现思路、写作者必须有思路。 , F* `. o% U! r- L# l * E9 \- I( l/ n& u+ D 4 G: J) |: E0 y5 f% W0 i" a
* R1 C/ H4 X4 i: `& U 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的基础2 a4 [! U* m# R. p
! c" q2 M _3 i' V
$ g) K) B- y4 B5 @. ^1 {+ Z/ f . e# q# y* X& N" \% U/ M* K2 J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 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 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 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 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严谨准确,概念清、判断准、逻辑严;简洁鲜明,语言尽量精炼,说短话、少说空话套话;生动,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和感染力。5 x* J) n9 B) K/ T
9 p. G- I( F- ~( n1 m/ _5 C2 ]# C
1 Z1 |/ D' ~: Z$ p7 A5 S( \; p 3 p- d# ^7 D' k 2 t4 Z" \- k. M* H- \* z$ m5 y4 T1 ?% y- Q& O3 I r 需要具备很强的文字功底- G$ A: v' ] ^2 `7 a
; o$ [0 _; R ~2 ?0 ~ % K$ d: i$ ?8 c 文字表达能力要强 笔下要有文采,肚里要有墨水,但绝不能舞文弄墨。 写材料是种能力。相传,在清朝某年间,皇帝派朝廷官员到南方招考官吏,但先后派了几人均未能完成此任。何故?只为南方的秀才们嫌这些官员文化素养低,写诗做对皆不行。后皇帝派了一个叫王尔烈的人又去江南办理此事。那些江南才子们以出对联来试王的文化,上联曰:江南千山千水千秀才,王尔烈即刻以此下联对之: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语出惊人,顿受青睐。江南秀才们进而问到,先生的 惊人,顿受青睐。江南秀才们进而问到,先生的学问究竟有多大?王随口吟到: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由此,一句对联,一首诗完成了招考工作。 对联也是一种独特文体,也是材料范畴。 & S# h2 |1 _- X+ [% |( w 2 H! v1 [! ~# G& Y % z1 P b4 L$ D3 z
/ g1 \9 A/ p8 B- K善于学习,使思想之树常青;善于观察,使视野更加开阔;善于积累使素材源源不断; ,使素材源源不断;善于思考,使实践上升到理性;善于表达,使生动实践见诸笔端。只有笔耕不辍,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使材料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指导力度。2 e" U$ p; `! K& m
) T7 E) q) D0 j+ e
& E2 D6 z& S) @5 l* j, p( L* k
/ }) E- L' o% g$ s8 {* a% o 会写材料是一种竞争优势 & B$ {. k, b: N! o8 n, {8 u& j ; l, l$ M, J, x) J( p6 R , }3 t! {, v5 g#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