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子百家 [打印本页] 作者: 竹梅老翁 时间: 2014-2-5 10:51 标题: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4 i3 y k- C. w: Y9 B' U3 D
: T- B8 N6 T N% p5 s8 B k) \ 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K5 w" E3 }- G7 i) {7 M
$ k* e2 d2 m$ [. s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9 `# e0 T) v2 R. i/ o5 q, m9 Y3 @0 |5 D1 e- f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6 N V! @- @5 W c$ L* p) U( R" Y; Y
. i+ C8 y6 [( a Q, @" V* j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山东曲阜)是儒、墨的发祥地;三晋(山西翼城)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家的摇篮;而燕、齐(河北北部、山东临淄)是阴阳家的诞生地。 ) B; b3 J! ?" s* F( M- L4 ^- ? : k0 A0 A' ^" Z; K X2 X 诸子之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6 Z9 l2 x: g+ ]- \ \3 B% `: @* q. J: u, {+ W3 u2 l% V6 R/ d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尤其是儒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